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四周周末作业

第十四周周末作业

装订 线 外 不 能第十四周周末作业 第23课测试题一、1.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1947年3月开始对陕) . 与国民党进行主力决战B . “御敌于国门之外”,全面抵抗 . 诱敌深入,转战陕北D . 渡江南下,直捣南京.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 )A .《双十协定》.《论解放区战场》C .《论统一战线》D .《论联合政府》.“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1945年8月14日”。

连续接到三次此 ) . 毛泽东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重庆谈判. 派遣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 派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 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标志着全国内战爆发的事件是(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 . 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中原解放区 .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 . 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它拍摄于( )A . 井冈山根据地的初创时期B . 遵义会议期间C . 西安事变解决期间D . 重庆谈判期间6.1947年夏,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这一战略部署是( ). 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 陈粟大军出击鲁西南.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到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 ) . 解决革命的方向和道路问题B . 讨论停战问题. 消灭国民党反动派D . 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内战阴谋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 ) .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 B . 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 .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某小说中有如下故事梗概: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这部小说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 . 《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 . 《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 《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D . 《鸦片战争的烽烟》10.毛泽东说:“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延安仍要回到人民手中。

……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在毛泽东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 ) A .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进攻 B . 开始战略决战 C .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D . 开始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 二、非选择题(10分×1题=10分)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敌人重点进攻的是哪些地方?解放军如何粉碎敌人重点进攻?(2) 材料三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第24课测试题一、1.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时间是1946年7月 B .地点在陕西西安C .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国内迅速掀起 D .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2.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土改运动的发展。

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改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

材料强调了( )A .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B .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C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D .土地改革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下列各图,反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被基本消灭,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的是( ) A .B .C .D .4.下列选项属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邓小平参与的重大事件有①南昌起义 ②武汉会战 ③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淮海战役 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5.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 )A .青化砭战役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 .渡江战役D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6.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

为此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江战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装订线内不能答题、装订线外不能写姓名、座位号等,否则试卷作0分处理7.(题文)1948年秋,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进行决战,首先选择在东北境内发动了( )A .台儿庄战役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8.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9.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淮海战役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大捷D .渡江战役10.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

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学良 B .佟麟阁 C .李宗仁 D .傅作义11.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 .百团大战,主动出击B .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C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2.1947 年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揭开了 的序幕( )A .战略防御B .战略相持C .战略进攻D .战略决战13.1949年4月,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垮台。

与这事件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1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采取“中间突破、分割歼灭”战略,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这一战役的中心位于右图中的( )A .①B .②C .③D .④15.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控制了大片国土,国民党政权已濒临崩溃。

三大战役指的是①台儿庄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辽沈战役 ④淮海战役 ⑤平津战役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二、综合题16.辨析史料,解答问题。

(得道多助)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有“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何作用?(战略反攻)(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战略决战)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材料三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总结反思)材料四 下表反映了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材料五 1949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依据材料四、五,说说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17.看下边的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一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何事?( 2 )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图三中两个人物是谁?( 3 )图一、图二史实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图三人物领导的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有何意义?( 4 )三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出现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18.材料一三大战役示意图材料二人民解放军入城图请回答(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长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2)材料二图片再现了人民解放军进人北平的情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

请至少写出两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三大战役取得胜利有何意义?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5 CAABD 6-10 BDCCA11.(1)山东解放区,陕北解放区。

(见课本)。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二十四课参考答案1-5 DDACB 6-10 BBAAD 11-15 CCDDD16.(1)“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

(5)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

有利: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17.(1)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2)孟良崮战役; 邓小平、刘伯承。

(3)国民党军向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起了重点进攻。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8.(1)①47 万,②1948年11月,③淮海战役。

(2)傅作义。

(3)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刘亚楼、粟裕、谭震林等等。

(至少两位)(4)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