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实践第三次实验实验名称:电压放大电路设计院(系):吴健雄学院专业:电类姓名:周晓慧学号:61010212实验室: 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2年4月27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三电压放大电路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2.了解三极管各项基本器件参数、工作点、偏置电路、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幅频特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方法;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特性的影响。
4.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5.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深化示波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技能训练。
二、预习思考:1.器件资料:上网查询本实验所用的三极管9013的数据手册,画出三极管封装示意图,标出每个管脚的名称,将相关参数值填入下表:2.图3-3中偏置电路的名称是什么?简单解释是如何自动调节晶体管的电流I C以实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的,如果R1、R2取得过大能否再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为什么?答:由于R1、R2起到分压的作用,确保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从而使得Ic,Ib稳定。
因为,R1、R2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在于忽略基极电流大小,此时必须保证R1、R2中的电流够大,如果R1、R2取值过大,导致R1,R2电路中电流很小,这样就无法忽略基极中的电流,从而不能再稳定直流工作点。
3.电压增益:(I)对于一个低频电压放大器,一般希望电压增益足够大,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电压增益,分析这些方法各自优缺点,总结出最佳实现方案。
答:对单级放大器而言,共射和共基和放大倍数是相对较大的,但是缺陷是输出阻抗较大。
共集放大倍数小于1,约等于1,但是输出阻抗远小于共射和共基,在希望有较大的电压增益时一般不会采用。
对于共射的增益//c l ubeR R Arβ=-由于β、ber是三极管本身参数,都无法改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大Rc或负载Rl的方法增大增益。
多级放大器级联可以利用共射、共基和共集各自的输入输出特性,组成级联放大电路,从而使得电路的特性达到最优化,但是具体的电路参数要根据实际的要求来决定。
(II)实验中测量电压增益的时候用到交流毫伏表,试问能否用万用表或示波器,为什么?答:不能。
原因是实验中所测的信号幅度都很小,而万用表和示波器测量时本身的信号干扰等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信号有很大毛刺,相比较而言交流毫伏表测量的干扰就要小很多。
4.输入阻抗:1)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反映了放大器本身消耗输人信号源功率的大小,设信号源内阻为R S,试画出图3-3中放大电路的输入等效电路图,通过连线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做简单解释:R i = R S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较大电压R i << R S放大器从信号源吸取较大电流R i >> R S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最大功率答:1、R i= R S时,放大器从信号源获取最大功率,因为当R i= R S,由于P=[Us/(Ri+Rs)]2Ri,此时P最大。
2、R i<<R S放大器从信号源吸取较大电流,因为当R i<<R S,输入阻抗很小,I=Us/(Rs+Ri),此时电流较大。
3、当R i>>R S,输入阻抗较大,由U=Us/(Ri+Rs)*Ri,此时分得电压较大。
2)图3-1是实际工程中测量放大器输入阻抗的原理图,试根据该图简单分析为什么串接电阻R S的取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图3-1 放大器输入阻抗测量原理图答:因为必须保证器件正常工作,所以放大器的输入电压电流等受到限制,若Rs太小,则Us≈Ui,若Rs 太大,则Ui<<Us,这对于测量值的计算,误差都比较大。
3)对于小信号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输入阻抗足够高,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图3-3中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答:由于分压式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Ri=R1//R2//rbe,其中rbe是三极管的本身属性无法改变,因此要增大输入阻抗,同时要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可以适当的同比例增大R1、R2。
5.输出阻抗:1)放大器输出电阻R O的大小反映了它带负载的能力,试分析图3-3中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受那些参数的影响,设负载为R L,画出输出等效电路图,通过连线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做简单解释。
R O = R L 负载从放大器获取较大电压R O << R L 负载从放大器吸取较大电流 R O >> R L 负载从放大器获取最大功率 答:R O = R L ,负载从放大器获取最大功率。
R O <<R L ,负载从放大器获取较大电压。
R O >>R L ,负载从放大器吸取较大电流。
原理与上面输入阻抗部分是一致的,只是将输出阻抗看成Rs ,负载看成输入。
2) 图3-2是实际工程中测量放大器输出阻抗的原理图,试根据该图简单分析为什么电阻R L 的取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图3-2 放大器输出阻抗测量原理图答:()o o o l I U '/R R =+,()o o l o l U U '*R /R R =+。
要保证这两个值都不太小,就必须保证Rl 适中。
若Rl 过小则Uo 会很小,若Rl 过大则导致Io 较小。
3) 对于小信号电压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输出阻抗足够小,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小图3-3中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
答:由于共集电极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很小,故可在后面串入一共集放大电路,减小输出阻抗。
倘若对单级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而言,因为Ro 约等于Rc ,所以可适当减小Rc 。
6. 计算图3-3中各元件参数的理论值,其中已知:V CC =12V ,U i =5mV ,R L =3K Ω,R S =1K Ω, T 为9013指标要求:A u >50,R i >1 K Ω,R O <3K Ω,f L <100Hz ,f H >100kHz (建议I C 取2mA ) 用Multisim 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填写在预习报告中。
1)仿真原理图2)参数选择计算因为R i =R B // r be (R B 为分压电阻),又r be =200+(1+β)26/I E ,取I E =2mA ,β=100则r be ≈1.5k Ω 所以只要满足R B >1k Ω,则可满足R i >1 K Ω,又Ro=Rc ,故取分压电阻R2=5k Ω,R4=3k Ω,R5即Rc=2k Ω,又为了测量方便,去R E 即图中R6为1k Ω。
又下限频率与耦合电容有关,耦合电容应尽量大,才能保证下限频率尽可能小,而发射极的电容应比基极和集电极的大,故取C1=C3=47uF ,C2=220uF3) 仿真结果如上所述电路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输入Ui ≈5mV 时,输出为0.454V ,可知增益Au=90.8 显然大于50,达到要求。
输出波形如下所示:通过观察波形可知,输出波形为失真,故达到要求。
下面观察截止和饱和失真,但是由于multisim 中无9013的三极管,仿真与实际实验有出入,故测量U BQ 等值,对于实际实验价值不大,只要保证所选参数能测出截止和饱和失真,故下面仅给出截止和饱和的失真波形,方便实际实验对比波形饱和失真完全饱和Ui(有效值)≈5mVUo(有效值)≈0.454VUoUiUiUo通过波特图观察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从上图可知增益为38.9dB ,显然达到要求,下限频率为57.163Hz ,上限频率为27.481MHz,显然达到要求。
相频特性曲线:完全截止截止失真UoUiUoUi发现在低频和高频区域,相位差不再是是180°,且当频率为下限频率时,相位差比180°,略小45°,相反,当在高频区时,则比180°大45°。
综上:此设计图正确。
7. 对于小信号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上限频率足够大,下限频率足够小,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图3-3中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那些方法可以降低其下限频率。
答:根据f H 表达式,增大的方法是减小R1和R2(同比例)。
f L 主要受C 1、C 2、C E 的影响()12110~3C r R f be S L ⋅+⋅≥π,()()221103C R R f L C L ⋅+⋅≥π~,()Ebe S E L C r R R f ⋅++⋅≥)//(~βπ12131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大耦合电容C 1、C 2、C E 减小L f8.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答:在共射放大电路上增加负反馈之后,增益减小,但是其他性能都有所提高,如输入阻抗会增大,输出阻抗会减小,另外能够增大带宽,并对噪声,干扰和温漂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9. 设计一个由基本放大器级联而成的多级放大器,已知:V CC =12V ,U i =5mV ,R L =1K Ω,T 为9013要求满足以下指标:| A u |>100,R i >1 K Ω,R O <100Ω 1) 仿真原理图2)参数选择计算共射集部分的RE(即图中R5)与基础部分一样。
基极的分压电阻也与基础基本一致,根据理论公式,,由于选择IE1Q=2mA,所以rbe2=2.4kΩ,又β=170,故选择R4=2kΩ,输出阻抗因为,IEQ=2mA,所以Uc2Q=12-2×2=8V,所以UE3Q≈8.3-0.7=7.3V,故在保证静态工作点的情况下,RE3(即图中R6)选择应适中,为了方便,选择R6=5kΩ。
经计算得Ro≈30Ω。
达到要求。
从仿真结果也可知参数选择较为合理。
3)仿真结果从输入输出波形可知增益显然大于100.仿真正确。
Ui(有效值)≈5mV Uo(有效值)≈0.68V仿真测量值如下表:选择较为合理。
三、实验内容1. 基本要求:图3-3 射极偏置电路1)研究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1)调整R W,使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2mA,测量静态时晶体管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压U CEQ。
记入表3-3中。
(2)在放大器输入端输入频率为f=1kHz的正弦信号,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U S 使Ui=5mV,测量并记录U S、U O和U O’(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的值并填于表3-1中。
注意:用双踪示波器监视U O及Ui的波形时,必须确保在U O基本不失真时读数。
(3)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放大器的A u、Ri、Ro。
表3-1 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通过观察上表可知,误差基本在允许范围之内。
U CQ测量值偏大,可能是由于电源电压未调整到整12V,存在一定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