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近2年题型题量分析表本章考情分析在最近2年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3分。
本章包含3个核心考点:民事行为效力、代理和诉讼时效;对“民事行为效力”、“代理”两个考点的复习宜结合第4章相关考点进行;而“诉讼时效”的有关内容在第6章和第8章中将有进一步的应用。
2015年本章教材新增“代理权滥用的法律后果”;其他考点没有实质性变化。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考点1:民事法律行为(P15)1.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
(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①意思表示的表示方式一般采用明示方式,但在特定情况下,默示也可以成立意思表示;②意思表示可以分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如遗嘱行为、抛弃动产行为)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又可以分为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债务免除、授予代理权、合同解除)。
③如果意思表示由表意人通过传达人传达的,则由于传达人没有转达或者推迟转达意思表示的风险,由表意人承担。
(2)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解释1】在宴会上致贺辞,并不设立、变更或终止任何权利义务,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解释2】事实行为亦会产生法律后果,但该法律后果系由法律直接规定,而非当事人自己主张。
(3)合法行为【解释】只有合法行为才可能称为民事法律行为;注意与“民事行为”相区分:民事行为除民事法律行为外,还包括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及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2.分类(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①单方法律行为是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该法律行为仅有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无需他方的同意即可发生法律效力,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等。
②多方法律行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合同(包括赠与合同)是常见的多方法律行为。
【例题·单选题】下列法律行为中,须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是()。
(2012年)A.甲免除乙对自己所负的债务B.甲将一枚钻石戒指赠与乙C.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购买一套住房D.甲立下遗嘱,将个人所有财产遗赠给乙【答案】B【解析】(1)选项A:债务免除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债权人免除债务的意思表示应当向债务人作出,但无需取得债务人的同意;(2)选项C:代理权的授予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签订代理合同则为多方法律行为;(3)选项BD:遗嘱行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签订赠与合同属于多方法律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①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行为必须是有偿的或者无偿的,如买卖必须是有偿的,而赠与必须是无偿的。
②有偿民事行为显失公平时,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而无偿民事行为则不存在显失公平的问题。
③有偿法律行为的民事责任要重于无偿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中的出卖人应当对买卖标的物的瑕疵承担违约责任,而赠与合同中的赠与人原则上不对赠与物的瑕疵承担责任。
④如果是有偿民事行为,只有在受让人明知的情况下才可以主张合同保全的撤销权;如果是无偿民事行为,则无须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即可主张合同保全的撤销权。
⑤有偿民事行为,要求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偿民事行为,则对于获得利益的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作要求。
(3)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不要式法律行为可以由当事人自由选择法律行为的形式;要式法律行为(如票据行为)要求当事人必须采取法定形式,否则法律行为不能成立。
(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例如,借款合同和相应的担保合同)主法律行为不成立,从法律行为则不能成立;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亦当然不能生效。
但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的丧失。
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意思表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例题·单选题】甲向乙兜售毒品时,虽然提供了真实的毒品作为样品,实际交付的却是面粉。
下列关于该民事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4年卷1)A.有效B.无效C.可变更、可撤销D.效力待定【答案】B【解析】(意思表示的内容)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
在本题中,甲乙意思表示的内容为买卖毒品,该买卖合同即为无效,与实际履行时交付的标的物是否合法无关。
考点2: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效力(P19)【例题·单选题】小凡年满10周岁,精神健康,智力正常。
他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看中一块橡皮,定价2元,于是用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买下。
下列关于小凡购买橡皮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4年卷1)A.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无效B.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C.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有效D.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答案】C【解析】(1)10周岁以上(≥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在本题中,小凡年满10周岁,精神健康,智力正常,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定价2元橡皮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该行为直接有效,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考点3:意思表示不真实对民事行为效力的影响(P19)【例题1·单选题】甲欠乙10万元未还。
乙索债时,甲对乙称:若不免除债务,必以硫酸毁乙容貌。
乙恐惧,遂表示免除其债务。
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该债务免除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4年卷2)A.有效B.无效C.可撤销D.效力待定【答案】B【解析】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如债务的免除),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例题2·单选题】甲欲低价购买乙收藏的一幅古画,乙不允。
甲声称:若乙不售画,就公布其不雅视频,乙被迫与甲订立买卖合同。
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该合同的效力为()。
(2013年)A.无效B.效力待定C.有效D.可变更、可撤销【答案】D【解析】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
考点4:效力不完全的民事行为(P19)(一)后果(二)种类1.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纯获益、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民事行为除外)。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其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纯获益、合同除外)。
(3)受欺诈、胁迫①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且损害国家利益的;②受欺诈、胁迫而为的合同以外的其他民事行为。
(4)乘人之危所为的合同以外的其他民事行为。
(5)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6)(意思表示的内容)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2.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2)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4)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3.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种类(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订立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况不相适应的合同;(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构成表见代理除外);(3)无处分权人所为的物权行为。
【例题1·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属于有效法律行为的是()。
(2012年)A.限制行为能力人甲临终立下遗嘱:“我死后,我的全部财产归大姐。
”B.甲、乙双方约定,若乙将与甲有宿怨的丙殴伤,甲愿付乙酬金5000元C.甲因妻子病重,急需医药费,遂向乙筹款。
乙提出,可按市场价买下甲的祖传清代青花瓷瓶,甲应允D.甲要求乙为其债务提供担保,乙拒绝。
甲向乙出示了自己掌握的乙虚开增值税发票的证据,并以检举相要挟。
乙被迫为甲出具了担保函【答案】C【解析】(1)选项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遗嘱),是无效的民事行为;(2)选项B:一切与法律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相抵触的、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均属无效;(3)选项C:乘人之危民事行为,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在本题中,乙以“市场价”买下该青花瓷瓶,并未损害乙的利益;(4)选项D: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因胁迫而为的其他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例题2·多选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2000年)A.不满十周岁的丫丫自己决定将压岁钱500元捐赠给希望工程B.李某因认识上的错误为其儿子买回一双不能穿的鞋C.甲公司的业务员黄某自己得到乙企业给予的回扣款1000元而代理甲公司向乙企业购买了10吨劣质煤D.丙公司向丁公司转让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答案】ACD【解析】(1)选项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情况下无效,本案不涉及纯获益或者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民事行为;(2)选项B:“认识错误”有可能导致行为可变更、可撤销,但是不至于导致行为无效;(3)选项C: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4)选项D:属于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
【例题3·单选题】甲和乙(均为15周岁)为游泳健将,因甲打算去国外训练但经费不足,于是向乙借款50万元,双方签订了借款合同,并由某国有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提供保证,对此借款合同,甲、乙的父母均不予追认。
根据债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担保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担保有效,因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又不违反法律B.担保无效,因为被担保的债权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C.担保无效,因为子公司没有担保能力D.担保无效,因为借款合同无效【答案】D【解析】(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在本题中,甲、乙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订立的巨额借款合同在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的情况下,应属无效合同。
(2)保证在法律上具有从属性,保证债务的有效,以主债的有效为前提。
考点5: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P22)1.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
【解释】教材涉及的典型的形成权还包括:法定解除权、追认权、抵销权等。
2.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权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