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法院据以判决的理由】
1、婚姻法第四条已明确规定夫妻有忠实的义 务。违约赔偿的“忠诚协议”,实际上是对婚 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符合婚 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所以应该而且能够得到法 律支持。 2、“忠诚协议”内容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 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双方在协 议中体现的是各自的真实意愿,并且在平等、 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法律就应该认可它。它符 合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有效。
【思考讨论】恋爱合同
男方:冷峻(甲方) 女方:美媚(乙方) 鉴于:1、甲方系一发育正常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男人,有愿意并有能力恋爱,拟通过合法途径自由恋爱; 2、乙方系一优秀出众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女孩, 具备良好的资质,愿意并有能力接受甲方的恋爱请求; 3、甲、乙双方已经就上述有关事项达成意向。 为了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甲、乙双方经 平等友好协商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 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 规定,共同订立本合同信守执行。
简称民事权利主体。是指参加参加民 事法律关系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 务的人。 包括:自然人、法人。 人:民法上的权利主体 人格:民事权利主体的法律资格。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 和负有的民事义务所指向的事物。 主要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 利益(如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 格权)。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 静的要素:主体和客体 动的要素:权利义务,变动与变动原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客体、内容、变 动、原因。 分析下列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甲与乙签订买卖房屋的合同,乙是买受人。 2、甲在孤儿院收养了乙女孩。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解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 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 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 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因此,无论是成年人还 是未成年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著作权是一项民事权利,它包括作者署名权和获得 报酬权。赵勇完全享有著作权,也当然享有署名权和 获得报酬权,任何人不得排除。
3、婚姻法允许夫妻双方可以自己约定财 产的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的处理权。 4、婚姻法也规定,如果因重婚、有配偶 者与他人非法同居等过错导致离婚的, 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案例】
读小学的赵勇在市教委组织的儿童绘画比赛中获一等 奖。市教委下属美术杂志社闻讯后来信表示,他们将 出一期儿童作品专刊,希望赵勇提供几幅作品供挑选。 赵勇的父亲赵量收信后给杂志社寄去三幅作品,但一 直没有回音。 第二年6月,赵量在该杂志社期刊上发现赵勇两幅作品 但没有署名,随即质问杂志社为何不通知作品已被选 用且既不支付稿酬也不署名。该杂志社称,赵勇年仅8 岁,还是未成年人,不能享有著作权;杂志社发表赵 勇的作品是教委对其成绩肯定,没有必要支付稿酬。 【问题】1.赵勇是否有署名的权利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2.杂志社发表赵勇作品行为是否为教委对赵的肯定?
二、民事责任能力
概念:民事主体据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 地位或法律资格。又称侵权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本人不受追究,而由其 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凡是依法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者,均具有民事责 任能力。 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以行为时有无意思能力 为标准。
【案例】
付某7岁的儿子小强平时非常淘气,经常用石头砸 别人的窗户,攀摘树木花草等。一日,小强在马路边 玩耍,遇见有人用三轮车拉镜子。邻居萧某见状说: “你有本事把那个镜子砸碎,算你厉害。”小强听完 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400多元的镜 子被砸碎。事后,镜予的主人找到付某要求赔偿,付 某支付了相当的价款。但随即得知小强乃萧某唆使, 便要萧某赔偿。萧某说,自家小孩调皮惹祸当然由自 己负责,以此拒绝赔偿。 【问题】 1.小强平时砸坏的东西应由谁赔偿?为什么? 2.镜子的损失最后应由谁来承担?
【1】事件:出生、死亡、地震、战争、动乱、 罢工等。
判断: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的行为;完 全行为能力人在无意识或神智错乱中所为的行为,是 否属于事件?
Hale Waihona Puke 【2】状态:人的下落不明、精神失常、战争 状态、封锁禁运、时间的经过等。
人的行为
法律上所称人的行为,指人有意识的活动。
【判断】人在无意识,熟睡或昏迷状态中的动作,受他 人暴力强迫所作的动作,是否为法律上人的行为? 依行为是否合法,分为: A 合法行为—订立合同、设立遗嘱、债权让与与通知、 催告、交货、付款、拾得遗失物等。
第一章 约会形式
第一条 约会频率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累计时间每 周不得少于八小时。甲方工作繁忙出差除外,但出差 结束后要双倍补偿。 第二条 应乙方家长,不,长辈要求,周日到周四 约会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2点,周五周六可以延长半小 时结束。结束时间指乙方进入自家第一道防盗门的时 间。在太阳下山后结束约会的,甲方必须亲自送乙方 回家,不得委托代理人。 第三条 鉴于双方收入不高,约会开销不宜过大。 在天气宜人的情况下尽量步行;若路途遥远气候恶劣 可适当选择廉价的交通工具,如地铁,空调大巴;若 路途极为遥远,气候极为恶劣可选用出租汽车,要求 车型为现代或富康。在外用餐,卫生条件良好菜式可 口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价位饭馆,人均消费不得高 于100元人民币/餐。
(二)民事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变动的原因
1、概念: 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或客观现 象。 民事法律事实的特点:客观性与法定性 【判断】日出、日落、刮风、下雨;人起床、散步、 读报、睡觉、打呵欠,是否为民事法律事实? 2、分类:自然事实;人的行为
自然事实
人的行为之外的,能够引起民事关系发生、变 更和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问题】本案中发生了那些法律关系?经过怎样的变
动?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分别是什么?
【案例】
王家村有两户养鱼专业户,甲家和乙 家,其鱼池相邻。一年夏天,因天气变 化,甲家鱼池中的鱼跃入乙家鱼池,当 场有村人所见,一共跃入了23条鱼。 甲家要求乙家返还该对条鱼,乙家认 为,该鱼是自己跃入其鱼池之中,拒绝 返还。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第三章 恋爱费用支出
第七条 由于乙方正在上学,尚无收入,因此大部分 恋爱费用由甲方支出。一旦一方有工作收入时,则要 承担相应费用。恋爱费用指双方一起消费时的费用。 第八条 乙方不得要求甲方为其买衣服鞋子包包化妆 品等个人生活用品,节日礼物除外,但不得超过甲方 月薪的十分之一(10%)。 虽然乙方无收入,但甲方不得拒绝乙方在特殊节日 所赠之礼品。 。。。。。。(下略)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一、人无时无刻不在民事法律关系中 二、民事法律关系为法律关系之一 关系:人与人之间生活上之联系。 法律关系:人类社会生活中,受法律支配的关系。法 律关系的本质在于,因法律规定而在当事人之间发生 权利义务关系。 【判断】同乡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 恋爱关系、朋友关系。(不是)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 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其他法律关系:财政关系、行政关系、诉讼关系。
先占无主物 因买卖取得财产所有权 因继承而取得财产所有权(变更) 因火灾导致房屋的毁灭 债务清偿(消灭) 甲将自己的债权转让给乙(变更)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
(一)含义
1、发生——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民事 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关系。
2、变更——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 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包括主体、客体 和内容的变更。 3、消灭——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的出现,原 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终结。
【案例】
某甲(男)与某乙(女)于2002年6 月结婚,双方于2002年7月签定了一份 协议,其主要内容为:任何一方都要洁 身自好,不得发生婚外性行为,否则违 约方应向对方补偿名誉损失费及精神损 失费30万元。 【问题】该约定是否有效?
【案情进展】
2003年8月,某甲与她人发生男女关系, 被妻某乙发现。不久某乙起诉离婚,主 张夫妻平分财产的同时,要求某甲按协 议另补偿某乙30万元。 法院经过审理,确认双方达成的忠诚协 议合法有效,判决某甲支付某乙“违约 金”30万元。
B违法行为—(1)债的不履行行为(违约,和不履行不 当得利、无因管理之债等 )( 2)侵权行为(3)其他行 为,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
思考题
【案情】甲为九岁小学生,一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 到一旧金表,随即准备送交公安局。不巧,在乘去往 公安局的公交车上被乙将金表窃去。乙请工匠将金表 进行装饰后以高价售予丙,并已经交付。丙不日病故, 由丁继承丙的遗产(包括金表)。
【评析】
本案涉及民事法律事实问题。 本案中,因天气变化,甲家鱼池的鱼跃 入乙方的鱼池之中,为民法上的事件, 此事件引起了甲家和乙家的财产关因此, 乙家应返还甲家因此所受的损失。
第三节 民事能力
民法上的三种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 能力、民事责任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又称人格。 民事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灭:自然人的出生、 死亡;法人依法登记、破产。 强行性规定,不允许当事人之依自由意思予以 排除或变更。(也不允许抛弃) 【判断】某影视公司要求其下属演员张某某在 签约期间不得谈恋爱和结婚,是否合法?
【评析】
恋爱合同如果对身份关系作出了约定,这种约定就构 成对当事人人身自由的限制,违背了我国的公序良俗, 因而是无效的。 在我国,婚姻法只允许当事人对财产作出约定,禁止 身份约定,凡对婚约、断绝亲子关系、夫妻分居等作 出约定的一律没有法律效力。我国合同法规定,婚姻、 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适用合同法规定。 当事人不能自行约定,必须依照法律来确定。 就恋爱合同而言,如果恋爱双方对是否结婚、什么条 件下结婚、什么时间见面、什么期间形成包括性在内 的某种亲密关系等作出约定的话,这种约定就属于对 身份关系的约定,明显违背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和 人伦,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