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诊治优秀课件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诊治优秀课件
3、抗Mi-2抗体:多见于DM,与皮疹相关。
辅助检查-----自身抗体
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
ANA(60-80%);RF(20%);抗Scl-70、抗 PM-Scl、抗Ku抗体(伴发SSc);抗SSA、SSB (伴发SS、SLE)
辅助检查-----肌酶谱
包括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AST、ALT、LDH; CK最敏感,与肌肉损伤程度平行,常先于肌力和肌 电图的改变,肌力常滞后肌酶升高3-10w。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骨骼肌外表现:
1、肺部: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胸膜炎最常见;
2、消化道:咽、食管上段横纹肌常见,吞咽困难、 饮水呛咳;食管下端和小肠蠕动减弱与扩张引起反 酸、食管炎、咽下困难等
3、心脏:有症状者少见,如心肌炎、心包炎等,晚 期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
4、肾脏:少见,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罕见爆发 型可表现为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肾衰竭。
鉴别诊断
4、电解质代谢紊乱:低钙/高钙,低镁、低磷、高 钾/低钾,高钠/低钠,其中低钾性肌病最常见,下 肢无力更多见,CK可显著升高,低钾纠正后CK快 速恢复,但肌力恢复相对滞后
5、甲状腺相关性肌病:甲减、甲亢、甲旁亢,前 者最常见,临床表现类似,肌电图及肌活检不易区 别,但免疫病理上无PM特征性改变。
临床特征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
是PM/DM的亚型,除肌病表现外,还有发热、 间质性肺炎、关节炎、雷诺现象和“技工手”,血 清抗合成酶抗体,多为抗jo-1抗体阳性。
辅助检查
一般检查 自身抗体 肌酶谱 肌电图 肌肉活检/肌肉MRI
辅助检查-----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ESR、CRP,均与肌炎活动程度不 平行。Ig可增高,补体可减少,急性者血肌 红蛋白含量增加,可估测肌病急性活动程度, 损害广泛者出现肌红蛋白尿。
2、感染相关性肌病:多种病原体均可导致肌病, 以病毒多见。其中HIV感染相关肌病的临床症状、 肌电图、免疫组化均与PM相似,但病理片可见大 量巨噬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3.包涵体肌炎:发病年龄 >50岁,常同时累及四肢 近端及远端肌肉,股四头肌萎缩明显,上肢以屈腕 和屈指肌无力为主,肌无力和肌萎缩对称性差,光 镜下可见镶边小泡,电镜在胞浆或胞核内发现包涵 体是确诊主要依据。
确切病因不明,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与本病发生 有关。
发病机制
1、细胞免疫:在PM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病机制
2、体液免疫:在DM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特征
1、PM:
骨骼肌: 成人多见,隐袭起病,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 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可伴肌痛或肌肉压痛; 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萎缩;半数可有颈屈肌无力, 眼肌及面肌很少累及
6.药物性肌病:他汀、秋水仙碱、胺碘酮、阿司匹 林、西咪替丁、雷尼替丁、依那普利、羟氯喹、青 霉素、利福平…
临床特征
向阳性皮疹
临床特征
Gottron疹
临床特征
甲周病变
临床特征
技工手
钙质沉着
临床特征
炎性肌病与肿瘤
病史5年以内的成人DM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为 25%,PM约为10-15%,和ADM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
女性以乳腺癌和卵巢癌多见,男性以肺癌和前列 腺癌多见。其他相关的肿瘤有胰腺癌、胃癌、结肠 癌,膀胱癌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
特发性炎性肌病的诊治
多发性肌炎 和皮肌炎 PM/DM
概述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概述
PM/DM是一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多累 及四肢近端及颈部肌群,皮肌炎还伴有多种形态的皮 肤损害,且常伴多个内脏器官受累,可伴发肿瘤和其 它结缔组织病。
我国发病率尚不清楚,国外报道约为0.6-1/万, 女性:男性约2:1,DM较PM多见,成人儿童均可发 生,呈双峰型,10-15岁,45-60岁。
辅助检查-----自身抗体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
1、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RS)抗体:目前发 现十余种,与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密切相关,其中 抗Jo-1抗体阳性率约10-30%,在ILD中阳性率高。
2、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病理表现突 出的特点:肌纤维的坏死明显,常无炎性细胞的浸润临床特征临床特征2、DM:
典型皮肌炎:除与PM有相同的肌肉及内脏受累 外,有特征性的皮损:向阳性皮疹、Gottron疹、甲 周病变、技工手、皮下钙质沉着等;
无肌病性皮肌炎(ADM):仅有皮肤受累而无 明显肌肉病变;
无皮炎的皮肌炎:有典型肌无力表现,CK升高, 皮疹不确定或短暂一过性,皮肤肌肉活检符合典型 DM表现
对PM过度诊断,不能与其他炎性肌病区分
诊断
学者建议:增加肌活检的免疫组化标准:
PM: “MHCI/CD8+T” DM:“MHCI/B细胞/CD4+T/束周萎缩”
鉴别诊断
1、高强度锻炼引起的肌肉损伤:可有肌痛、无力, CK升高,活检病理可有肌纤维变性坏死及炎细胞 浸润,但免疫组化无PM特征性改变。
辅助检查-----肌电图
常为肌源性损害,典型三联征:时限短、小型的多 项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性激惹和异 常的高频放电。
仅40%可检到上述典型表现,10-15%无明显异常, 晚期可出现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因此对诊断无特异 性,在于强调有活动性的肌病存在,指导肌活检部 位。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22、、DDMM::
肌束周围肌纤维萎缩;
炎性细胞分布于血管周围或束间隔及其周围;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DM血管病变:
肌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密度减低,剩 余毛细血管管腔明显扩张。
DM晚期毛细血管
正常毛细血管
辅助检查-----肌肉MRI
诊断
1975年Bohan/Peter标准: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2、肌活检异常 3、血清肌酶升高 4、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 5、典型的皮肤损害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11、、PPMM::
HE染色: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和再生, 炎性细胞浸润,无特异性。
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PM免疫组化:
MHC-I分子明显上调,CD8+T细胞多灶状 分布在肌纤维周围及内部,即“CD8/MHCI复 合物”。
MHC-I表达 上调(绿色)
CD8+T细胞侵犯表达 MHC-I肌纤维(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