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知识点1【平行线的性质】
(1)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CD
∴∠2=∠3
(2)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地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称: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
∴∠2+∠4=180°
(3)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
∴∠1=∠2
【例题1】如图,已知DE∥BC,∠B=80°,∠C=56°,求∠ADE和∠AEC的度数。
【答案】∠ADE=80°;∠AEC=124°
【例题2】如图,平行线AB。
CD被直线AE所截,若∠1=110°,则∠2等于()
A、70
B、80
C、90
D、110
【答案】A
【例题3】如图,已知AB∥CD,∠1=150°,∠2=______
【答案】30°
【例题4】在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在一组平行线上:若∠1=55°,则∠2的度数是_______
【答案】35°
【例题5】如图所示,已知∠AOB=50 °,PC ∥OB ,PD 平分∠OPC ,则∠APC=______ °,∠PDO=______°
【答案】50 ,50 ;
【例题6】如图所示,OP∥QB∥ST,若∠2=110°,∠3=120°,则∠1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0°
【例题7】如图,已知AB∥CD,AE∥CF,求证:∠BAE=∠DCF
【答案】证明:∵AB∥CD,
∴∠BAC=∠D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CF,
∴∠EAC=∠FC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AC=∠BAE+∠EAC,∠DCA=∠DCF+∠FCA,
∴∠BAE=∠DCF.
【例题8】如图,已知AB∥CD,∠B=40°CN是∠BCE的平分线,CM⊥CN,求∠BCM的度数。
【答案】解:∵AB∥CD,∠B=40°
∴∠BCE=180°-∠B=180°-40°=140°,
∵CN是∠BCE的平分线,
∴∠BCN=70°,
∵CM⊥CN,
∴∠BCM=20°.
知识点2【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及综合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有什么不同
⚠️平行线的判定:已知角的关系,推出平行的关系。
(推平行,用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已知平行关系,推导出角的关系。
(知平行,用性质)
【例题9】如图,已知:∠1=∠2,∠D=50°,求∠B的度数。
【答案】解:∵∠1=∠2,∠2=∠EHD,
∴∠1=∠EHD,
∴AB∥CD;
∴∠B+∠D=180°,
∵∠D=50°,
∴∠B=180°﹣50°=130°.
【例题10】如图,AB∥CD,AE平分∠BAD,CD与AE相交于F,∠CFE=∠E。
求证:AD∥BC
【答案】解:∵ AB//CD
∴∠BAE =∠CFE
又AE 平分∠BAD
∴∠BAE =∠EAD
∴∠CFE =∠EAD
又∵∠CFE= ∠E
∴∠EAD= ∠E
∴AD//BC
知识点3【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
1、平行线中常见的“拐点”模型
①点在两平行线之间(燕尾型、铅笔型)
②点在两平行线之外(锄头型、牛角型)
以上模型中的三个角(∠B、∠D、∠E)都有特殊的数量关系。
2、解题方法:做辅助线
辅助线:过拐点做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即逢“拐点”作平行。
一般而言,有几个“拐点”就需要做几条平行线。
①作辅助线(过拐点处作平行线)
②找特殊角(找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
③解决问题(找到数量关系)
⚠️在拐点处作平行线,可使问题转化,从而构造出一些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使已知与未知
一目了然,达到解题的目的。
类型一:含一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
【例题11】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________
【答案】100°
【例题12】如图,在平行线l1、l2之间放置一块直角三角板,三角板的锐角顶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若∠1=65°,则∠2的度数是__________
【答案】25°
【例题13】如图所示,l1∥l2,AB⊥l1,∠ABC=130°,那么∠α的度数为()
A、60°
B、50°
C、40°
D、30°
【答案】C(过B点做l1的平行线)
【例题14】如图,已知AB∥DE,∠ABC=70°,∠CDE=140°,则∠BCD的值为()
A、20°
B、30°
C、 40° D。
、70°
【答案】B解析:如图,过C向右作CM∥AB
∵AB∥DE,
∴AB∥DE∥CM
∵∠ABC=70°,∠CDE=140°
∴∠BCM=70°,∠DCM=180°-140°=40°
∴∠BCD=∠BCM-∠DCM=70°-40°=30°
【例题15】探究题
(1)小明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AB∥CD,点P在AB,CD内部,探究∠APC,∠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若AC∥BD。
点P在AB、CD外部∠APC,∠A,∠C,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证明。
【答案】(1)∠APC=∠A+∠C
(2)变化,∠APC=∠C-∠A
类型二:含多个拐点的平行线问题
【例题16】如下图,直线m∥n,∠A=125°,∠B=85°,则∠1+∠2=__________
【答案】30°
【例题17】如图,直线l1∥l2,∠α=∠β,∠1=40°,则∠2=_________
【答案】如图,∵l1∥l2,
∴∠3=∠1=40°,
∵∠α=∠β,
∴AB∥CD,
∴∠2+∠3=180°,
∴∠2=180°-∠3=180°-40°=140°.
知识点4【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1)一句话,只要对一件事情做出了判断,无论对错,都叫做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命题是陈述句。
问句和感叹句都不是命题
(2)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通常命题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是题设,“那么”后面是结论。
(3)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如果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定理:真命题的一种,通常由公理(基本事实)推导得出。
我们学过的定理: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相等;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3、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假命题只需要举一个反例即可说明)
【例题18】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如果是,请写出它的题设和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等角的补角相等。
(3)同位角相等。
(4)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5)画一个60°的角.
【答案】
(1)如果两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题设:两直线平行,结论:同旁内角互补。
(2)两种改法①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
题设: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的补角相等;②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题设: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是同位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题设:两个角是同位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4)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题设:两个角相等,结论: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例题19】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如果是,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猪有四只脚。
(2)内错角相等。
(3)画一条直线。
(4)四边形是正方形。
(5)你吃饭了吗?(6)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7)对顶角相等。
【答案】命题:1、2、4、6、7,真命题:1、7,假命题: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