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全国I卷
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 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分析与写作思路点评
(一)【作文材料分析】
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作文题的审题,我们一贯以来都强调要谨遵“文木主义”,从命题人所提供的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这三个角度入手,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提炼精准立意。

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一一班级读书会。

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谈考生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限定文体是发言稿。

选择和比较性并存,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选为写作对象,重点是写出理由。

比如齐桓公志存高远,不计过往,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 鲍叔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管仲的优势,不计个人利益、谦虚礼让,向齐恒公推荐管仲;如果选择管仲,可从他个人能力突出、恪尽职守、全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角度来写;他们的人个魅力和为国为民的情怀, 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二)【立意角度参考】
1.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广,唯才是用。

2.鲍叔:不计私利,谦虚礼让,唯才是举。

3.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家国情怀,兼济天下。

(三)【偏题立意角度】
考生容易忽略题目任务要求中挑选一人谈感触,不能三个人物都谈,没有重点。

另外,考生容易出现对三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作用理解偏差的情况。

鲍叔牙荐管仲历史典故
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

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

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

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

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

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αn)公在位。

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

他得力于管
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木事很大。

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

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

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

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

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

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

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

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

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木钱少。

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

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

”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

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

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

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

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

”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

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

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

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

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

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

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

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

管仲一看,小白死
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

他想公子小口己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口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

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l),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口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

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

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

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

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

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

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

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

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

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

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

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

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

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

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

他尊
称管仲为仲父。

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管仲选才的历史典故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才,齐桓公并没有不十分明确标准。

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

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

其实,养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事都不是轻松!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养马人回答说:“以前我也养过马,依我看,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

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备用的木料往往有弯的也有直的。

如果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桩的时候尤其要慎重。

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弯曲的木料之后紧接着使用弯曲的木料,那些笔直的木料就难以派上用场。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场了。

其实,选拔人才同编栅栏选料的道理是一样的,国家在起初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 以便今后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听了管仲的这一番高论,齐桓公深为佩服,确定了以正直作为国家选拔贤才的标准,世代相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