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简介
趣闻:为了更好地推广 fMRI 技术,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删去 “核”(字母“N”)以免除病人对“核放射”的恐惧。
4 fMRI设备的构成
目前在市场上购买一套fMRI设备需要多少人民币?
设备构成:
(1)主磁体 (Static Magnetic Field)——磁化 (2)射频系统 (Radiofrequency Coil)——共振,激发与 接收信号 (3)梯度系统 (Gradient Coil)——定位 (4)计算机系统 ( 5 )其他辅助设备(空调、液氮及水冷却系统、激光照相 机、生理指标监视器等)
5.2 宏观效应
射频脉冲激发后的效应是使宏观磁化矢量发生偏转。
射频脉冲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决定射频脉冲激发后的效应。
低能量
中等能量(90º 脉冲)
高能量(180º 脉冲)
6 驰豫与驰豫时间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横向弛豫: 横向磁化矢量减少,直至到0状态的过程。 纵向弛豫: 纵向磁化矢量开始恢复,直至恢复到平衡状态的 过程。
掌握一个基本概念:磁场感应强度(B )——主磁体的主 要指标
北师大目前拥有的fMRI仪器主磁体的磁场感应强度是3T。
单位T读作“特斯拉”。
磁场的其他单位: 高斯(gauss, G): 1高斯为距离5安培电流的直导线1厘米 处检测到的磁场强度。
特斯拉(Tesla,T): 的微观与宏观效应
能态的跃迁
通过外来射频给低能的氢质 子能量,氢质子获得能量进 入高能状态,即核磁共振。 射频取消,氢质子回到低能 状态。
5.1 微观效应
磁共振现象是靠射频线圈发射无线电波(射频脉冲)激发 人体内的氢质子来引发的,这种射频脉冲的频率必须与氢 质子进动频率相同,低能的质子获能进入高能状态。
公式:层厚=带宽/梯度场强
确定层厚之后就可进行选片。
10 傅立叶变换
一种数学运算,可以实现信号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中进行等 效变换。
时域呈现的是“图像空间”(image space),而频域呈 现的是“k空间”(k-space)。
11 频率编码与相位编码
频率编码:即进动频率编码,指在信号采集的同时在某方 向上施加一个梯度磁场,从而使得此片层的信号中沿频率 编码施加的方向上各列的拉莫尔进动频率各不相同。
第三部分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生物学原理
1 观测大脑的三个基本位置
轴位 冠状位
矢状位
2 大脑的分叶
3 脑内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
毛细血管运输的血红细胞中含 有血红蛋白。
带氧分子的血红蛋白称为“氧 合血红蛋白”(Hb),不带的 则称为“脱氧血红蛋白” (dHb)。
氧合血红蛋白磁化率低,具抗 磁性(磁场-)
北极:0.7G,赤道:0.3G
第二部分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
1 原子的结构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2 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像地球一样可以围绕着中轴进行自我旋转。
我们选用H原子(H质子)
(1)H原子的质子数为奇数; (2)H原子占人体原子的绝大多数, 水和脂肪。 通常所指的MRI为氢质子的MR图像。
定义:能量从一个振动着的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而后 者以前者相同的频率振动。
1.4 成像
结构像的成像原理与功能像的成像原理基本相同。
前者是对大脑内各组分中特定原子核(如氢原子)的磁共 振信号的收集。
后者则是对BOLD信号的采集。
因此有必要分说两种图像的成像机制。
2 fMRI的主要特点
1980s:MRI仪器商品化,广泛应用于临床。
注意:1977. 第一台扫人的MR扫描仪问世(0.05T)。
1990s:fMRI技术诞生。
注意: 1990: Ogawa报告了大脑皮层微血管(毛细血管)中 血氧的变化,会引起局部磁场均匀性变化,从而引起 NMR 信 号强度的变化,称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
通常情况下,尽管每个质子自旋均产生一个小的磁场,但 呈随机无序排列,磁化矢量相互抵消,人体并不表现出宏 观磁化矢量。
3 静磁场中的原子自旋
加入一个静磁场之后的原子自旋状态。
能态
哪一块物体更容易保持?
4 原子的进动频率
原子的自旋与进动
纵向磁化与横向磁化
( 1 )处于低能状态的质子略多于处 于高能状态的质子,因而产生纵向宏 观磁化矢量两者之间的差产生纵向磁 化。 ( 2 )尽管每个质子的进动产生了纵 向和横向磁化矢量,但由于相位不同, 因而只有宏观纵向磁化矢量产生,并 无宏观横向磁化矢量产生。
接收到的总频率成分信号 可以通过傅立叶变换来加 以区分,从而得到各列的 进动频率。
相位编码:指在射频脉冲结束以后,信号采集之前,沿某 方向施加一段时间的梯度磁场,使得在相位编码结束以后 沿相位编码方向上各象素点对应的原子核磁化矢量的进动 相位各不相同。
因此,k-space中的每一个像素都是由频率和相位进行编码的!
颜色
小
快
高
白
小
快
低
黑
大
慢
低
黑
大
慢
高
白
7 重复时间(TR)与回波延时时间(TE)
TR:连续施加两个90度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TE:射频脉冲停止后等待一小段时间接受信号,这个时间 间隔就是TE。
M xy M z (TR)eTE / T2
Mz
0
TR
t
7.1 T1与TR、T2与TE的关系
T1与T2是组织的固有特性,而TR和TE可以被操作者控制和 调整。
3.1 基本物理概念的建立
1924.Wolfgang Pauli
被激活的原子出现谱线分离:原子核在离散的频率上自旋。
1937.Inidor Rabi发现共振:
如果外加变化磁场的频率与原子核自旋一致,原子核就会吸 收磁场的能量。
3.2 对固体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946.Bloch 和 Purcell
(1)结构像 (2)功能像
脑的基本组分:灰质、白质和脑脊液
灰质
白质
脑脊液
1.2 (核)磁
(核)磁无放射
常见问题: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人体有害吗?你看,不是有 “核”吗?!
确实,“核”指“原子核”所言不虚,但功能磁共振成像只 与原子核的磁场相关,与原子核聚变、裂变等的能量放射并 无关系。
1.3 共振
脱氧血红蛋白磁化率高, 具顺 磁性 (磁场+)
4 BOLD信号
血氧过补偿
血氧(Hb)水平↑, 顺磁性dHb↓, 形成局部梯度磁场 , T2* WI局域性信号强度↑,这就是BOLD效应。
BOLD 信号依赖于 CMR O 2 (氧耗)、 CBF (血流量)和 CBV (血容积)
HRF
time to peak 5-8 seconds
6.1 纵向驰豫时间T1
M z M 0 (1 et / T 1 )
6.2 横向弛豫时间T2
M xy M 0et / T 2
6.3 T1与T2的比较
T1>>T2
6.4 加权成像
比一比
T1像
T2像
T1
纵向磁化 MR信号 矢量恢复 强度 速度
颜色
T2
横向磁化 MR信号 矢量减少 强度 速度
12 图像重构
k-space的信息即为rawdata。
将rawdata通过傅立叶反变换来还原到image-space中,形 成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构像。
成像时间的问题:脉冲序列的类型关系到成像时间的久暂。
13 小结
原子核自旋——原子核进动频率——共振
射频线圈根据一定的脉冲序列激发与接收信号 脉冲序列与组分的弛豫时间和人为选择的TR、TE有关 确定层厚后进行扫描 将扫描得到的信号(k-space中,已经得到了频率和相位 的编码)进行傅立叶反变换,重构图像。
谢谢大家!
scan time 3 seconds
oxyHB deoxyHB
BOLD signal amplitude
Hemodynamic Response Function
undershoot
Time
initial dip
Stimulus onset
定位情况
Site of elevated neuronal activity Observed site of BOLD effect
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初步
报告人:陈路遥 2015年6月5日
第一部分 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背景知识
1 解题
功能?
(核)磁? 共振? 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众多脑成像技术中的一种,其他 成像技术有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S)与弥散张量成像(DTI) 等。
1.1 功能
核磁共振产生的两种图像:
长TR减少T1的作用,短TR增加T1的对比。
短TE减少T2的作用,长TE增加T2的对比。
加权成像中TR与TE的配列很重要!
8 脉冲序列
在MR检查中反复施加的射频脉冲序列,其中包括了TR或TE 等参数。
9 层厚的选择
基本概念:
像素(pixel)、体素(体元,voxel)
层厚的选择与梯度场强和射频带宽有关。
“纵向驰豫时间”(T1):90度脉冲关闭后,在主磁场的 作用下,纵向磁化矢量开始恢复,直至恢复到平衡状态的 纵向磁场强度63%所需的时间,反映组织T1弛豫的快慢。 “横向驰豫时间”(T2):指90度脉冲关闭后,横向最大 磁化矢量减少了63%所需的时间,反映组织T2弛豫的快慢。 弛豫时间与质子密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