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54收稿日期:2012-05-25作者简介:陈博文(1991-),女,江苏南京人,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吕传振(198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研究陈博文,吕传振(金陵科技学院,南京211169)摘要: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解的重要理论,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其学习结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其中,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分析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学业不良学生对自我的归因,以及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他人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两种方式的结合将能帮助学业不良学生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同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归因理论;学业不良;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130-03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可以通过测验、考试、竞赛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考试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最客观、最量化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对考试成绩都比较关心,这不仅是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评奖、评优,还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将能帮助他们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一、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到大学,学校里都有学生存在学业不良现象,这个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教育研究者也对其有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然而多数研究者集中于研究中小学学生的学业不良情况,较少有研究者研究大学生的学业不良现象,对出现的原因认识不够,因为研究者认为大学期间是学生自由发展的时期,大学课程的学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学生考试成绩能够合格就行,即使不及格通过补考合格后也能完成学业;其实不然,大学生学业问题与高等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是教育基本理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学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

对学业不良这些特殊群体的研究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有关“学业不良”概念的表述有很多,不同学者、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以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定义“学业不良”,本研究采用钟启泉教授的界定,他认为:“学业不良是指学业成绩尚达不到某种既定标准,是对某一时刻的成绩结果所作的事实判断,这个成绩结果是暂时的、可逆的、具体的,在一定情景下发生的,并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且它不涉及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品德问题。

”[1]这个概念较准确地界定了学业不良的范围,它只涉及学生的成绩,不涉及其他问题,这就使得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选取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建工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总体,其中5个专业266名学生有87名学生出现学业不良现象。

本研究对这87名学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87名学生全部进入研究样本,研究者在晚自习时间统一对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87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2],对影响大学生学业情况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大学生学业情况调查问卷》[3],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归因分析,每位学业不良的学生需写出自己学业失败的两点原因以便研究者进行分析,同时问卷还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查,以便综合分析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

其次,为了从侧面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研究者还对被调查学生所在班的班干部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一)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03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对出现学业不良现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自认为“我没有认真复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7.9%;自认为“我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6%;而认为“学习环境不适应”、“教师教学有问题”和“试题太难”的分别占5.2%、1.7%和1.7%。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学业不良现象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时,他们倾向归因于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和课上不注意听讲,这完全符合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及如今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大学课堂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思想自由碰撞的地方,任课教师不可能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强制灌输知识,每周进行随堂测验,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完全靠自觉”;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前不认真复习,到学期结束考试时出现不及格的可能性将是非常大的。

学生出现学业不良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和学校环境、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师所出试题难度有关,不过这些比重相对较小,不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但这些因素也应得到有关教师和管理者的注意,有些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同宿舍成员和同班同学关系不融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些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课堂听不懂,也会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集中于某一门课程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表1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统计表原因没有认真复习我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环境不适应我记忆能力不行我学习态度不端正我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方面原因试题太难其他无合计频率66419876331912174百分比37.9%23.6%5.2%4.6%4%3.4%1.7%1.7%10.9%6.9%100%(二)他人归因倾向分析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只是学生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这种分析因为涉及到自身的关系,学生也会隐瞒自己的一些情况,这也使调查存在一定的偏差性,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本研究通过访谈的形式向学业不良学生的班长了解了每位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实事求是地指出他班同学学业不良的原因。

从观察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班干部对出现学业不良现象学生的评价中,认为“他学习自主性差”的占总评价次数的24.7%;认为“他平时贪玩”的占总评价次数的12.6%;认为“他学习兴趣低”的占总评价次数的9.8%;认为“他上课时不注意听课”的占总评价次数的9.2%;以上百分比共占总百分比的56.3%,这说明出现学业不良现象的学生在他人眼中主要是学习主动性差、平时贪玩造成的学业不良,其实这里学生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的情况,晚自习也不好好复习和预习功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要说明的是这些学生出现旷课的现象较少,这和班级管理的机制是分不开的,但这也产生了一种冲突,管理者严格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而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课,即使他们来了,心也不在课堂上,出现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

另外,班干部认为“试卷太难”和“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的分别占总评价次数的6.3%和2.3%,这和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的比重相近,说明学生在对自我归因的分析时侧重于内因的分析,这和他们心理发展和认知的层次相同,但他人分析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个别学生“对环境不适应”的分析,这说明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问题是不易发现的,这应该引起心理教育者的关心和注意。

表2他人归因倾向分析统计表原因他学习自主性差他平时贪玩他学习兴趣低他上课时不注意听课试卷太难他理解能力有限他经常旷课他未认真复习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他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其他(无)频率43221716119554240百分比24.7%12.6%9.8%9.2%6.3%5.2%2.9%2.9%2.3%1.1%23%(三)学业不良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分析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不仅要让他们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出现学业不合格的内因和外因,同时也应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中找出他们出现学业不良的原因[4],争取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中改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学业不良现象的学生“从不上网”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9%;“上网2小时以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2.1%;“上网3—4小时”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1%。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学业不良学生大多数都有上网的习惯,虽然不能说学业合格的学生都不上网,但通过访谈和深入宿舍了解,这些学业不良学生上网时间较长,有沉迷网络的倾向,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集中于晚上,并且会持续到深夜,他们主要做的事是和网友聊天、打游戏,这种生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第二天上课的精神,导致他们上课睡觉,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表3学业不良学生生活分析统计表每天在宿舍上网的时间是频率百分比从不上网66.9%上网2小时以内5462.1%上网3—4小时2731%合计87100%除了生活习惯外,研究者同时也调查了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调查发现(见表4),学业不良学生“有提前预习习惯”占被调查人数的18.4%,“没有提前预习习惯”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1.6%;学业不良学生有“旷课现象”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3%,学业不良学生没有“旷课现象”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7%,从中可以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大多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他们去教室上课基本上是“打无准备之仗”,这种学习状态对一些理工科学生尤为不利,有些课程如果不提前预习,他们听课基本上是听不懂的,如果一次听不懂,接下—131—来的课程学生也不可能听懂,慢慢将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研究者也排除了学生逃课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这和学校的管理有关,同时说明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可控的情况,只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旷课现象将是能够得到控制的。

表4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习惯统计表频率百分比提前预习习惯有1618.4%没有7181.6%合计87100%旷课现象有2023%没有6777%合计87100%综上所述,研究者发现不管是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还是他人归因倾向分析,多数人的归因都集中于对自身内部原因的探讨,并且这些原因是可控的、不稳定的,这说明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这些学业不良学生的情况就能得到改变和控制[5]。

四、对策与建议(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虽然大多数学生把自身学业失败的因素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例如“没有认真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兴趣不高”等因素,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把学业失败的因素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如“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试卷太难”等因素,这就要求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多从自身找原因,并且这些原因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从而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