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第十课《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给我的孩子们》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课,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
主要寄托了对儿童的热爱,并对儿童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了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
让学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并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
1、朗读课文,体会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
2、体会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能力目标:、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领会“真”是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珍惜美好的童年。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品味语句,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
习,领会作者把“真”作为人最重要的本质天性的认识。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多媒体创设情境,围绕诵读、抓事件,研读赏析,让学生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2)文中除了写了很多表现孩子们天真可爱的
趣事,还写了什么?
(3).哪些段落抒发了这种失去童真的悲哀呢?
导致人们失去童真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一)了解作者,初读课文
1、首先请同学们齐读147页的注释①,谁能说你从
注释①中搜集到了的有关作者的名、地、时、评、作的信息?
2、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边读边完成下列任务:
①圈划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思考其意思;
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本文的意思;
③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向全家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
(二)检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情况:
1、学习下列生字后,齐读256页词语表中词语。
①憧(ch mg)憬(j ing):向往。
②龌(w c)龊(chu © :不干净,脏。
③考(k co)妣(b i):(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④戋刂(chan )袜(w 0 :只穿着袜子着地,戋刂,
n 、」人*
只,光着。
⑤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精力。
2、同学通过阅读本文,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冋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来讨论解决。
把同学提出的问题分类,交给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启发、点拨,弓I导学生从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中寻找依据,解决问题)
3、听音频范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四人小组合作,;
1、作者在文中倾诉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提示:从首尾部分探讨)
2、这则序言分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一(1—7):写孩子们真率、自然的天性。
二(8—11):抒发失去童真的悲哀。
(二)研读、赏析课文
1、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自由速览课文(2 —7)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5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
)1、找出并概括文中三个孩子天真可爱的趣事。
2、写这些事是要表达作者哪一种情感?这些事都表现孩子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是如何看待成人的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的?
3、小结质疑
自学,完成导
学案中的
学生动手标
注生字读音
展示学习成
果
小组合作,读
听评训练
学生动手动
脑,合作学
习,代表发
言,其他同学
听取并及时补
充
听配音朗读
思考、小结知
识
倾听、思考
小结概括文
章内容的方
法
倾听、思考
神,明确学习目
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初步感知
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阅读感
悟能力
对比自己所做的
批注,矫正思维
偏差
小组互读互评,
共同提高
训练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小结所学知
识,深化学生的
认知水平
掌握概括课文内
容的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
领会文章主旨
瞻瞻裁书
阿宝:阿宝刬袜软软•软软弄直率、自然、热情、富有想象力。
要表达出作者对孩子们这种生活的憧憬(向往)。
总结:作者通过对日常小事的叙述和描与,表现了本文的
主题之一一一对孩子的喜爱,对儿童世界“真” 本性的憧憬在作者眼中,孩子们的表现是“出肝相示”的,而在人世间,在成人世界里,有的只是俗务,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彻底的真实和纯洁”。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 —10分钟)
5、写这些内容又是为了说明什么,要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
讨论点回答:是为了说明孩子们有一天会失去童真,表达了自己的悲哀,对成人做法的不满。
6作者抒发悲哀之情,不是孤立的,他让读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大人们和孩子们的世界真是天差地别!这是什么手法?(对比。
)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1)在大人的眼里,也许你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么你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变成一个“懂事”的成人吗?(2)说一段你童年的快乐事
小结
板书设计:]
憧憬一一孩子们真
(对比)J 5对孩悲哀大人们伪
子们的憧憬喜
对成人世界虚伪的悲哀回答、批注
配合教师小结
所学知识完成
拓展阅读中的
相关练习
再读课文,提
出质疑
讨论、交流、
明确
交流、感悟
回答、展示学
习成果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教给学生概括的方
法
训练学生再次质疑
的能力
训练学生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结,形成知
识体系,便于记忆
巩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