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G加气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CNG加气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目录第一章预评价目的、依据和围 (1)1.1预评价目的 (1)1.2预评价依据 (1)1.3预评价围 (4)1.4预评价程序 (5)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6)2.1概况 (6)2.2项目基本情况 (7)2.3地理位置 (7)2.4自然条件 (7)2.5工程概况 (9)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3)3.1危险、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及特性分析 (13)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5)3.3设备的危险性分析 (18)3.4工程的安全分析 (19)3.5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3.6重大危险源分析 (20)3.7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3.8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论 (21)第四章评价方法和评价单元 (22)4.1评价方法 (22)4.2预评价方法的选择 (23)4.3预评价单元 (23)第五章定性分析评价 (24)5.1系统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24)5.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34)第六章定量分析评价 (37)6.1危险度评价 (37)6.2事故树分析 (38)6.3单元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评价 (45)第七章事故案例分析 (53)7.1案例分析 (53)7.2事故原因总结 (54)第八章电气安全评价 (58)8.1概述 (58)8.2预先危险性分析 (58)8.3预先危险性分析小结 (59)第九章安全对策措施 (62)9.1建筑及场地布置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62)9.2工艺及设备方面的安全对策措施 (64)9.3电气及仪表控制方面的对策措施 (68)9.4储存方面对策措施 (69)9.5防雷、防静电对策措施 (69)9.6劳动卫生方面的对策措施 (71)9.7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71)9.8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72)9.9施工安全管理 (75)9.10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75)9.11消防、报警系统方面对策措施 (77)9.12自然灾害及周邻位置方面的对策措施 (78)第十章评价结论 (80)附图一:区域位置图附图二:加气站平面布置图第一章预评价目的、依据和围1.1 预评价目的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容,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其目的是提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预防因小的失误导致大的灾难,优选有关安全措施和方案,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使项目建成后在安全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要求;(2)找出该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3)对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对其控制手段进行评价,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并估算事故后果;(4)提出消除、预防或降低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度和安全管理水平,为装置的安全设计、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安全监察提供参考。

1.2 预评价依据本预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和标准进行。

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施行);(3)《中华人民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4 号2002年3月15日施行);(7)《省安全生产条例》(2005年7月1日施行);(8)《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国原劳动部第3号令);(9)《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原劳动部第10号令);(10)《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2001年9月1日施行);(11)《省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安监[2002]51号);(12)《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监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13)《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监局 2003年5月21日发布);(14)《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1995]56号);(15)《中华人民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劳人护[1987]36号);(16)《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施行);(1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 第13号令);(1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19)《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国家劳发[1996]423号);(20)《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5日施行);(2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8号);(22)《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公告2003第1号);(2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375号令);(2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2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26)《厂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劳部[1995]16号);(27)《中华人民国计量法》(1986年7月1日施行)。

1.2.2 技术文件(1)新奥燃气与天工技术咨询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书》;(2)新奥燃气提供并确认的有关预评价所需资料、数据和相关文件。

1.2.3 标准规(1)《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2001年修订版);(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GB50160-1992)(1999修订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GBJ140-90)(1997年版);(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2000年版);(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GB50156-2002);(6)《钢质无缝气瓶》(GB5099-94);(7)《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1999);(8)《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SY0007);(9)《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2000);(10)《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183-93);(11)《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SH3063-1999);(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1995);(1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1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GB3836.1-4-1983);(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92);(1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守则》(GB12158-1990);(1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1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1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20)《建筑抗震设计规》(GBJ11-89);(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GB50116-98);(22)《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23)《安全标志》(GB2894-96);(24)《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与技术要求》(GB18265-2000);(25)《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

1.3 预评价围本评价报告的围仅限于对市CNG汽车加气站建设项目围涉及到的安全设施和措施进行评价,即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针对性的防对策措施,并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价结论。

报告中采用的技术资料,均为建设单位提供。

建设单位如果调整、改进技术路线,更换或新增设备等,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实施,并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汇报,或和安全评价单位联系。

对装置进行扩建、改建时,应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的要求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工程设计。

达到《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考核要求方可生产、经营。

凡涉及该项目的消防、环保、卫生、抗震、危化品运输工具等问题则应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不在本评价围之。

1.4 预评价程序该项目的评价程序见图1-1。

图1-1 预评价程序图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2.1 概况项目名称:市CNG汽车加气站建设单位:新奥燃气法人代表:王玉锁项目负责人:邹立群企业性质:合资2.2 项目基本情况市CNG汽车加气站建设于市区毓龙东路的原液化气气化站(该气化站已停用)。

项目建成后可达日供2万Nm3 CNG汽车加气站,以推动和满足市区目前公交车、出租车等由汽油作为燃料改为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的需要。

2.3 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临黄海,西临淮扬,南与市接壤,北与市毗邻。

距宁靖盐高速公路及新长铁路2公里。

市区主要干道有204国道、盐金公路、盐宁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新建成的新长铁路和在建的盐通、盐连高速公路。

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2.4 自然条件2.4.1 地质地貌项目所在地为近代浅海淤积形成的海积平原,地形平坦辽阔,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有水无山。

地形相对高差不大,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海拔标高在2.1~2.7m之间(黄海高程系)。

该地区属第四纪沉积层,地表堆积第四纪沉积物。

地表下为亚粘土厚度为2m左右,承载力为0.12~0.15MPa,亚粘土层下为灰色淤泥类粉砂层,厚度为3~5m承载力为0.2MPa。

2.4.2 气候与气象该地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温带气候过渡地带,濒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主导风向为北风。

(1)温度年平均气温15.1℃年最高气温37.9℃年最低气温 -11. 1℃(2)降水年平均总降雨量 1145.7mm 历年最大降雨量 1448.9mm 日最大降水量 223mm年降雨日数 101日(3)日照年日照时数 2062小时年日照百分数 46%(4)风力、风速年平均风速 2.6米/秒最大风速(瞬间) 18.3米/秒全年大风日数 26天(5)霜雪年平均无霜期 229天最大积雪深度 19cm最大冻土深度 23mm雪载荷 30kg/m2(6)气压年平均气压 101.73kPa 年最高气压 104.09 kPa 年最低气压 99.19 kPa(7)年平均相对湿度 78%2.4.3 雷电项目所在地区有雷电产生,受雷电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