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某CNG加气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收藏版

某某CNG加气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收藏版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劳人护[1987]36号);
(16)《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施行);
(1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1999]第13号令);
(1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
(11)《江苏省建设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和“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苏安监[2002]51号);
(12)《安全评价通则》(国家安监局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13)《安全预评价导则》(国家安监局2003年5月21日发布);
(14)《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1995]56号);
(8)《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
(9)《车用压缩天然气》(GB18047-2000);
(10)《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93);
(11)《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
(1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4)《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与技术要求》(GB18265-2000);
(25)《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
1.3
本评价报告的范围仅限于对盐城市CNG汽车加气站建设项目范围内涉及到的安全设施和措施进行评价,即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和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措施,并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价结论。
(1)盐城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与盐城天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书》;
(2)盐城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提供并确认的有关预评价所需资料、数据和相关文件。
1.2.3标准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
(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修订版);
CNG加气站安全预评价报告
附图一:区域位置图
附图二:加气站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
1.1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其目的是提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预防因小的失误导致大的灾难,优选有关安全措施和方案,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2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26)《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劳部[1995]16号);
(27)《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6年7月1日施行)。
1.2.2技术文件
(1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4064-83);
(1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器设备》(GB3836.1-4-1983);
(1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1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守则》(GB12158-1990);
(17)《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1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1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
(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2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22)《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
(23)《安全标志》(GB2894-96);
(7)《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200(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部第3号令);
(9)《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劳动部第10号令);
(10)《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2001年9月1日施行);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使项目建成后在安全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要求;
(2)找出该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条件;
(3)对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固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对其控制手段进行评价,同时预测其安全等级,并估算事故后果;
(4)提出消除、预防或降低装置危险性,提高装置安全运行等级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度和安全管理水平,为装置的安全设计、生产运行以及日常管理提供依据,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实行安全监察提供参考。
1.2
本预评价依据相关的法规、技术文件、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1.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施行);
(19)《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原国家劳发[1996]423号);
(20)《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5日施行);
(2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8号);
(22)《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公告2003第1号);
(2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第375号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年3月15日施行);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1997年版);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
(6)《钢质无缝气瓶》(GB5099-94);
(7)《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