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千年瑶浴养生馆对瑶族药浴解析岳阳千年瑶浴养生馆中瑶族药浴,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
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
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
“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
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瑶族药浴(药浴疗法)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批准日期:二○○八年六月七日项目编号:Ⅸ-14申报单位:贵州省从江县目录概述药浴规矩意义治疗方法药浴作用临床应用“瑶族药浴”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知识。
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
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
“瑶族药浴”它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
瑶民生活,过去十分艰苦,不但缺吃少穿,缺医少药,而且长期居无定所,人们称他为“过山瑶”。
他们游耕于高寒山区,深山老林之中,长年与瘴气、寒气打交道,加上气候多变,毒蛇、毒虫侵袭,防不胜防。
生活环境十分艰难,为适应如此恶劣环境,他们祖先终于发明创造了“药浴”。
这神奇的养生文化,经过数百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瑶民苦斗的盔甲。
它记录着该民族艰难的历史足迹,闪耀着瑶民群体智慧的光华。
瑶家到处可见到用杉木做成的高1米,宽0.6米,长0.7米的大木桶,这便是用药水洗澡的“庞桶”,又称为瑶浴黄桶“黄桶”。
过山瑶十分重视洗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全身,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
在冬天浸泡后,更能在料峭的山风中抗御寒冷,瑶医在过山瑶这一良好的生活习俗上,利用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采集药物,经煎煮后用药液浸泡擦身的治疗方法,防治疾病,强身健体。
瑶族用药水洗身,不分男女老幼,全家皆洗,一家人轮流洗,水脏了就换,冷了再加热。
规矩是:先客后主,先小后大,先老后少。
现在一些平地居住的瑶民,也逐渐采用了换药水的方式进行药浴。
妇女生孩子,满三朝均洗药水澡,婴儿洗后健康免疫,产妇可以驱风去瘀,补身强体,产后一星期就可以劳动。
用艾叶煎液给初生婴儿沐浴,可免患皮肤病,用葫芦卷须在年终除夕之夜给小儿洗澡,据说可免出麻疹。
瑶族人民过端午节,家家户户都采用鲜药草洗澡,对于防治春季流行病起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瑶族医药作为瑶族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药特点。
其药浴疗法,更是代代相传,人人喜爱,家喻户晓。
千百年来,已成为瑶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习俗。
瑶族药浴——药浴治疗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
瑶族庞桶药浴,就是瑶族同胞每天劳动后都要采集新鲜草药,分别捆成小把,放入大口锅中煎煮,药液煮沸后半小时左右。
趁热倒入高70cm 、直径60cm左右的大桶中,加冷水适量,保持水温在38℃左右进行洗浴。
规矩是先客人后小孩,最后大人洗。
每天浸泡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十天为一疗程。
瑶族喜欢采集半枫荷、透骨香、钩藤、九节茶等十余味草药来洗浴。
半枫荷为金缕梅科植物,以树皮及枝叶入药。
半枫荷甘、淡,微湿,可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半身不遂,跌打损伤。
透骨香为杜鹃花科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Rehd的全株,辛、温,可祛风除温,舒筋止痛,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疖癣肿毒。
钩藤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 rhynochophylla(Miq) Jacks。
的带钩茎枝,其性甘、凉,功能清热熄风,祛风通络,治小儿惊痫,大人头晕目眩,妇人子痫等。
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枝叶,其性甘、凉,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主治肺炎、急性阑尾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伤等。
全方以半枫荷祛风,活血、止痛为主,配透骨香、九节茶等活血舒筋、驱风镇痛,佐以钩藤等通络解毒、熄风止痛。
全方合用,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解毒通络,强身健体之功。
可治疗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身痛、关节不利、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痛以及因疲劳、跌损引起的皮肤肿胀,肌肉酸疼等症。
长期应用,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适应于治疗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偏瘫、多发性神经炎、跌打损伤、皮肤瘙痒、妇女产后诸风、外感身痛等症。
瑶族药浴所用药物因地制宜,功能多种多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等。
药浴时,常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季节或不同疾病选择不同药物。
通常新生儿及产后妇女多选用温补和消炎的药物,比如大血藤、五指毛桃、九节风、鸭仔风、穿破石、杜仲藤等,这样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的各种感染,滋补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
产后药浴,人们称之为“月里药浴”,许多瑶族妇女,产后经过药浴等调养保健,产后十天左右就能上山参加体力劳动;同时新生儿往往有随母药浴的习惯。
劳动后淋雨受寒,也要进行药浴,可起到温中散寒、舒筋活络及恢复体力、预防风湿的作用。
常选药物为老姜、米酒、大发散、小发散、桃树叶、青蒿等。
老年人也很注重药浴,一般多用活血温补之药,如大钻、小钻、大血藤、扶芳藤、青春藤等。
这无疑对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是很有帮助的。
对患有风湿骨痛或外伤后遗症者,则多选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强筋健骨之药,如山苍子、满天星、九节风、大驳骨、小驳骨、松筋藤、毛杜仲等,这些药物可起到舒筋活络、恢复肢体功能等作用。
若患有鹤膝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及骨质增生等风湿痹痛,常选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镇痛之品,如大钻、小钻、十八症、四方藤、两面针及各种有刺的木本及藤本植物。
以下瑶族药浴是中国第一位瑶医主任医师、北京瑶医医院覃迅云联合岳阳千年瑶浴养生馆整理。
(1)风湿浴桑寄生,稀莶草、独活、牛膝、干杜仲、宽筋藤各,当归、姜黄、续断,两面针,麻黄,鸡血藤,加水2500mL,煮1小时,滤取药液置于盆内(留渣、备用复煮),趁热加入米三花酒100mL。
洗躯干、四肢。
每日1剂,日洗2次,第2次复渣。
具舒筋活络、驱风止痛之功效,适用于风湿周身骨痛、腰膝酸软。
(2)透疹拭浴汤西河柳,荆芥,桃子树叶。
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倒入盆内,用薄毛巾或纱布,蘸药液,擦拭全身,日擦2次,每次1剂。
具解表透疹之功效,适用于麻疹初期或出疹期疹出不透。
(3)降压浴稀莶草、罗布麻叶,夜交藤(即首乌藤)、牡蛎(打碎),吴茱萸,加水2500mL,煮沸40分钟,倒入盆内(滤留渣,备用复煎),先洗躯干、四肢5~10分钟,然后浸泡两脚10分钟。
日2次(第2次复渣)。
具降压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
但应注意宜坐着淋浴,并注意室内通风,不要关紧门窗,以免因热气太重引起药晕。
(4)止痒浴鲜韭菜,浮萍。
共切碎,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身。
日洗2次,每次1剂。
具驱风解毒,止痒之功效,适用于漆中毒、过敏性荨麻疹。
(5)治感冒发烧鲜薄荷、荆芥各,或干品各,加适量水煎沸后2分钟,将药汁倒于澡盆内,先让患者坐于盆上,让药蒸汽熏一阵,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行洗身,日浴一次,一般2次可愈。
(6)治感冒后全身胀痛番木瓜的叶柄,煎水洗澡,每日一次,数次可愈。
(7)治感冒伤寒鲜狼毒(俗名卜萝头),切片同大米炒至呈黄色,去米,煎水洗澡,浴后覆被睡2小时,一般汗出即愈。
(8)治风湿痛鲜大风艾叶、老姜头(打破连皮),煎水洗澡,可收到止痛之效。
(9)治外伤瘀血苏木、松节,赤芍,红花,没药(打成小块,入锅炒至有气味溢出时,取出放凉即得),用其洗患部。
(10)治痔疮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红薯藤连叶,水煎待冷后洗浴患处,一日两次,每次15-20分钟,可使痔疮回缩、消散。
(11)眼球红充血红雪豆(又名娥眉豆)藤根、九里明各适量切碎煎水待适温时洗眼,每次10分钟。
(12)青蒿浴青蒿(鲜品),切碎,加水1500mL,煮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全身,渣擦胸、胃部。
洗后用大浴巾裹身。
每日一次。
具辛凉解表、退热之功效,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暑湿。
(13)菖蒲艾叶浴菖蒲,艾叶、苏叶,加水1500毫克,煮沸10分钟,倒入盆内,擦洗全身,洗后用大浴巾裹身10分钟,然后拭干全身。
具辛温解表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寒湿。
头痛甚加白芷,周身酸痛加藿香、羌活。
(14)生姜浴生姜1000克,洗净捣烂。
洗澡时,把姜放入热水中,搅匀,洗全身。
每日洗2次,每次一剂,浴后用大浴巾裹全身10分钟,然后拭干。
具祛风散寒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或被雨淋后洗浴可防感冒。
(15)透麻疹浴柚子树叶,芫荽(香菜),均切碎,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连渣倒入盆内,洗全身,每日洗2次,每次1剂。
可解表透疹,适用于麻疹初期或出疹时疹出不透。
(16)海带浴海带切碎,龙骨(打碎),加水1500mL,煮沸30分钟,去渣,倒入盆内,每晚睡前淋浴全身10分钟,拭干即睡,每日一次。
可安神镇静,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
(17)苍艾洗方苍术,艾叶,独活,共研为末,分2份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
然后用浴盆(桶)盛好热水,取上药一袋放入,调好水温,边洗边搅动药袋,每日1次,每次1袋,10日为一疗程。
可温经通络,除湿止痛,适用于风湿关节炎,腰腿痛。
(18)鸡毛浴雄鸡毛一把,食盐少许。
先将鸡毛煮水,倒入盆后加入食盐搅匀,洗身,每日2次,第2次复煎。
功能解毒止痛,适用于漆中毒,过敏性荨麻疹。
(19)暑疖浴方九里明、蒲公英各,桑叶、夏枯草,稻草灰纱布另包。
先将前4味加水2000mL,煎取药液倒入浴盆内,放入稻草灰袋搅20分钟,取出拧干待水温适宜时用。
先洗全身,然后浸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一剂。
可消暑解毒、消肿,适用于小儿暑天疔疮、疖肿。
【注意事项】1、药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风。
2、浴液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或过冷、高热、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附:1、板瑶庞桶洗澡风俗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板瑶很爱干净,不管冷于热天,每晚都要洗澡。
到了瑶家村寨,瑶族同胞居住在高山大岭,长期以来,积累了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几乎人人都懂得好几种草药,防病、治病靠自己摘草药治疗和保健。
每当您到瑶胞家作客,都会看到家里家家户户都有个高四、五尺,直径一尺五寸左右的木桶叫做“澡桶”,那是专门洗药水澡用的。
与众不同的是大桶底部钻一个排水口,桶旁有烧水炉灶,用竹筒接小泡里的清水到一个大锅头里,他们将各种草药切成一节节放在锅里煮滚开后,待水温合适后人即跳入桶内让水泡到肩膀处,倍感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