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析(1)

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析(1)

公共服务市场化分析摘要:本文主要讲解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历程及改革措施。

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对改革开放以及民生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建设的投入比较大,因此导致公共服务长期处于资金短缺供给不足的局面。

针对此问题我们通过国内外研究发现,发在国家在经济、政治局势稳定之后,会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

可见我国也应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但是在施行中,由于公共服务的垄断性和公益性导致有能力且有意向从事此行业的私企较少,市场化难以顺利进行。

我国提出了合资经营、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纯民营模式、公共民营合作制、凭单制度等合作模式来鼓励私营企业投入到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中。

为实现新形势下的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公共服务;市场化;垄断;竞争;政府主导Marketization analysis of public service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form measures of the market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in china.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investment i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people's livelihoo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large, so the public service has long been in the situation of shortage of funds and insufficient supply. In view of this problem, we have found that after the country'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is stable, the public service market will be gradually realized. It shows that China should also implement market-oriented public service system, but in practice, because of monopoly and public welfare public service to have the ability and intention to engage in this industry private market is less, it is difficult to smooth. China has put forward a cooperative mode of joint venture, contract contract, franchising, pure private mode, public private cooperative system and voucher system to encourage private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the market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rvices. It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under the new situation.Key word:Public service; marketization; monopoly; competition; government led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2)Key word: (2)一、绪论 (5)(一)研究背景 (5)(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5)(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5)1.国外研究现状 (5)2.国内研究现状 (6)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的概念和方式 (7)(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概念 (7)1.公共服务的概念 (7)2.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概念 (7)(二)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方式 (8)1.权威型供给模式 (8)2.商业型供给模式 (8)3.志愿型供给模式 (8)三、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趋势 (9)(一)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必然性 (9)1.市场化竞争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9)2.市场化缓解财政压力,提升服务品质 (9)(二)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理论依据 (10)1.公共选择理论 (10)2.新公共管理理论 (10)3.公共治理理论 (10)四、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11)(一)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11)1.供给能力差、地域供给水平不同 (11)2.公共服务供给率低,且服务质量不佳 (11)3.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效果不理想 (12)(二)我国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政府财力有限导致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12)2.公共服务制度的滞后性导致市场化的难度加大 (13)五、推进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措施 (13)(一)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趋势的可行性分析 (13)(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模式多样 (13)(三)推进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建设 (14)六、结论 (14)参考文献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近几年我国发展速度加快,使得经济增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许多新兴行业以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科技渐渐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人们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后对公共服务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我国人口众多且地域辽阔,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主体无法满足各区域的不同服务需求。

且公共服务依靠财政拨款为大家提供基本的、非盈利性的服务,投资大且经济回报率低。

国家发展建设同样需要财政拨款与政府监管,相对而言政府部分对公共服务的重视度不够,无法与现行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随着经济体制转变以及国家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受国家发展状况、政治背景、国际地位等综合因素影响。

优化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有利于推进国家发展建设进程,促进经济产业链、民生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建设高效运行。

本文研究目的就是了解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具体情况,针对与日俱增的服务需求与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效率低下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对强化和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西方国家政府财政危机,出现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的现象。

群众生活水平下降,基本社会福利得不到保障,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公共服务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5]。

萨瓦斯在其著作《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指出可以通过依靠公民、社区以及采取“政府服务、政府间协议、政府出售、合同承包、补助、特许经营、自由市场、志愿服务与自我服务等”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改变政府单一供给主体的现象。

盖伊.彼得斯在其著作《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中,提出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私人部门通过竞标有机会参与政府工作,打破政治领域中政府垄断,以期以市场竞争模式代替传统官僚体制,并认为政府间协议和合同外包等是未来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导模式,应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以上先进公共服务理念均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打下良好基础[5]。

2.国内研究现状从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开始施行改革开放政策,开放的市场环境使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国家综合实力逐渐增强。

但是公共服务水平却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需求落差,我国将少部分公共服务推向市场。

以试行办法观测公共服务市场的可行性与运行效率。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较快,经济增长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日俱增的社会多元化需求也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原有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落后于快速发展的社会运营体制,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并退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公共服务的高效运行[3]。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我国财政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公共服务质量、效率与水平得到显著改善与提高[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调了政务优化的重要性,而公共服务作为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采用市场化制度既可以解决财政压力又可以保障公共服务质量。

然而在现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制度中难免会因为市场机制作用无法发挥或发挥不好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应结合国家政治背景、经济实力、产业机构模式提出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优化措施,逐步改进和完善现有公共服务模式实现优化供给和高质服务。

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的概念和方式(一)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概念1.公共服务的概念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总称[3]。

公共服务既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又要让所有公民平等享受。

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和福利事业、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以及科教文卫事业等,为社会公众提供保障与条件,以方便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

公共服务按照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具备情况的不同,可以将公共服务分为纯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

纯公共服务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范畴,包括政府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平等且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如国防、外交、安全、司法、基础医疗、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

准公共服务则属于混合公共服务范畴,不完全具备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具有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与满足个人需求相结合的特点,既能满足公共需要,也能满足个人需要,在人人平等消费时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排他性,需要付费以获得此类服务,如水电气、交通设施、通讯设施、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等。

2.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概念是指利用市场标准去配置公共资源,并采用市场标准来评估公共服务生产者和供给者的效率。

个体能够在不同的服务供给者之间进行选择。

宋世明则概括为:第一,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决策与执行过程分离,即政府的职责是制定政策,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非盈利性组织等负责完成政策执行,市场机制则能把决策与执行相连接;第二、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注重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性与竞争性,应以竞争取代垄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第三,消费者可以在多元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中进行选择[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