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职高语文《壶口瀑布》导学案设计

中职职高语文《壶口瀑布》导学案设计

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3.归纳总结壶口瀑布的特点。

【教材助读】
知识链接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宜川县城以东35公里,吉县城西45公里处的秦晋大峡谷黄河河床中,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因其气势雄浑而享誉中外。

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流至壶口一带,两岸苍山夹峙,把黄河水约束在狭窄的黄河峡谷中,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

巨大的浪涛,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团团水雾烟云,景色分外奇丽。

站在河边观瀑,游人莫不唱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威武雄壮的歌声。

滔滔黄河水在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由300米乍缩为50米,飞流直下,猛跌深槽,如壶注水然,故曰“壶口”。

骇浪翻滚,惊涛拍岸,云雾排空,其雄壮之势,无与伦比。

与瀑布相关的景观还有“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旱地行船”等。

壶口景色,四时各异,严冬则冰封河面,顿失滔滔;春来则凌汛咆哮,如雷贯耳;盛夏则大洪盈岸,蔚为壮观;秋季则洋洋洒洒,彩虹通天。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中段,总面积约60平方千米。

黄河壶口瀑布声如雷鸣,气势壮观,它以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著称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

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

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2002年,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创作方面,过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

近年来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别是历史名人的写作,《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等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学术论文集:《为文之道》、《壶口瀑布》、《梁衡理科文集》、《继承与超越》、《走近政治》、《梁衡文集》九卷;有《晋祠》《夏》《觅渡、觅渡、渡何处?》《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另《梁衡理性散文》中的《壶口瀑布》被选入上海初一第一学期课文。

《青山不老》被选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选人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8课。

《夏感》被选入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夏》被选入初中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课前预习案】
一、给下列划线词注音:
弥漫()推搡()霎时()寒噤()粗犷()挟
而不服()
咆哮()剁去()瑰丽()蕴涵()窟窟窍窍()浪沫横溢()
震耳欲聋()驰骋()漩涡()怒不可遏()雾霭()出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壶口瀑布在哪里?
2.作者几次到壶口瀑布?
3.两次到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
【课堂探究案】
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
1.黄河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1. 找出壶口瀑布特点的段落,划出关键句,品味一下,体会表达效果。

2.找找修辞的语句。

【课后训练案】
1.生字词过关抄写。

2.两个季节壶口瀑布有何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