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高教版【篇一:高教版中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中等职业学校授课教案授课人:金晓难课程:语文(基础模块下)二〇一三年二月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一、合欢树教学目标: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一、教学导入: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
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
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
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浏览,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这篇文章是一篇什么表达形式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见课文导读)2、精彩赏读。
教师示范引导:在整篇课文中,最能感动你,打动你心弦的段落是哪一段?能声情并茂地给大家朗读一下吗?为什么能够感动你?(示范朗读2、3自然段)母亲对残废的“我”的照顾、治疗、鼓励,从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母爱。
3、理清课文思路。
教师提问: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板书设计:年龄“ 我” 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回忆自己,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照顾、治疗、鼓励“我”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去世多年三、深析课文(一)介绍作者作者在青年时代遭遇意外残废后,一度意志消沉,想以死来解脱自己,后来在母亲的照料、关心、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把握母子间的亲情母亲对儿子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儿子对母亲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
句子(略)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
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
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
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
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板书设计:“我” 母亲感激、怀念、愧疚关心、鼓励(身体和精神)(二)重点句理解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
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
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
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教学环节二:作业指导单音节词语(一个字的词语)吃、喝、洗、敷、熏、灸、逛二、善良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
把握善良的含义,做一位善良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反复阅读,揣摩作者的思维流程,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善良过时了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课文讲析一、教学导入:当代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在强调斗争的年代,被错划为右派,然后被被迫到新疆生活了十几年才得以回到北京。
可是他在一场场的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升华了对善良的认识。
他就是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
著有多篇小说【篇二:中职语文教案】江苏省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两课”评比英语(教案)《飞扬的诗情》——“阅读与欣赏”目录一、语文课情分析011、课程性质与任务012、课程教学目标013、教材特点与教材处理014、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02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021)重点 022)难点 02二、学情分析02三、教与学方法的选择021、教学方法022、学法指导02四、教学实施设计(教案)03五、单元教学后记27一、语文课情分析:1.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2.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3.教材特点与教材处理:⑴教材特点: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中的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一年级所学的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飞扬的诗的内容,全是诗歌。
提起诗歌,人们就会想到丰富的情感、鲜明的节奏、瑰丽的想象和凝练的语言,走进这一单元,同学们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教材从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的中外现代诗歌中挑选了几位诗人的代表作,通过对他们的欣赏,可以感受青春的激情与梦想,领悟对祖国和土地的挚爱,体会自然的美丽和爱情的美好,接受精神的熏陶,同时也会领略到诗人们精湛的诗歌艺术。
4.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根据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需求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以及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需求,从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学会在阅读中体验情感,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能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接受精神上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学重点、难点确定的依据:⑴重点:依据教学大纲与三维目标确定。
⑵难点: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文内容特点确定。
二、学情分析:职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不少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兴趣不高,敏感、冲动、思维活跃,控制能力不强。
知识上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较少,感悟能力不强,对名家的名篇虽都是略有耳闻,但真正会欣赏的很少,他们读诗歌一般只从字面上去解读,很难被诗歌打动,根源在于对诗歌过于冷静,不能沉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不懂抓住诗中的意象去感知。
另一方面,刚入学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学好诗歌。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多种手段,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3)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各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与“学”方法的选择:1.教学方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
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
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情境教学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我也采用了诗歌教学的常用方法——朗读法,尽量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投入到诗词中。
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质疑讨论法去领会和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2.学法指导: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 根据职校学生的学情,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以“朗读——想象——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对文章的圈点勾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内容。
四、教学实施设计:【篇三:中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哦,香雪》教学设计授课人李海虹【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赏析作品纯朴、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3. 启迪学生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培养对时代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角度欣赏人物,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正确理解作品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教学方法】《哦,香雪》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时代特点鲜明的短篇小说,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生成探究法”、“情境教学法”、“点拨法”等教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圈画并分析关键语句,如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来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