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和棉花--当前商品市场的两大风向标伴随着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商品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参与其中,国内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整体保证金规模大幅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品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某些期货品种的涨跌成为引领整个市场的风向标。
我们看一组数据:从2008年金融危机见底,文华财经沪胶指数从8689点上涨至43293点,涨幅达到398%,文华财经郑棉指数从10155点涨至33692点,涨幅达到231%,两者引领了去年的商品大牛市。
从今年2月商品见顶以来,文华财经沪胶指数从43293点跌至29520点,跌幅达到31.8%,文华财经郑棉指数从33306点跌至21156点(截止7月12日午盘),跌幅达到36.5%,两者再度引领商品大跳水。
为何这两个品种屡屡扮演领涨领跌角色,成为国内商品市场的风向标,下文我们将尝试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关系,以此给当前迷惘的商品投资者一个方向。
我们认为,在同样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背景下,橡胶、棉花之所以能够脱离商品的大部队,成为引领价格趋势的先锋队,无疑跟这两个品种的自身属性、供求格局、资金意愿有很大关系。
自身属性:品种属性对于一个期货品种的活跃度影响很大,最明显的就是橡胶这个品种。
在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有农产品(比如大豆、白糖)、有工业品(比如铜、螺纹钢),有化工品(比如塑料、PTA),但橡胶同时具备农产品、工业品、化工品的三种属性。
橡胶是从橡胶树上割取加工而成,它具备农产品的生长特点,橡胶树从幼苗(1-5年)--割胶初期(6-8年)--成熟旺产期(8-25年)-老龄期(25-35)--砍伐期(35-40年),经历较长的生产过程,因此橡胶产量对于价格上涨的弹性并不明显,一旦下游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来看难以从供应角度来根本缓解。
橡胶年内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存在鲜明的开割期、停割期,橡胶主产区的气候变化(降雨、温度、台风等)对于产量有较大影响,很容易引发资金的炒作。
橡胶也是工业品,它是轮胎汽车工业的主要原料,而工业品的需求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形势的盛衰,因此橡胶价格与宏观形势的关联度非常高。
同时,橡胶也是一种化工品,合成橡胶的主要上游就是原油,原油作为整个化工品的龙头,对于燃料油、塑料、PTA以及橡胶价格影响更加明显。
橡胶的这种属性特点决定了其一直以来的活跃度,而棉花作为一个农产品,从品种属性的角度来看并不明显,这也是棉花此前一直不太活跃的原因。
供求格局:供求格局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根本因素,基本面的变化是引发价格暴涨暴跌的主导因素。
供求关系有重大变化,是去年棉花价格暴涨和今年价格暴跌的核心要素。
从去年棉花的基本面来看,中国在2009/2010年度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约12.3%,而棉花生长期间遭受恶劣天气的打击使得棉花产量在2009/2010年度减少了约11.4%。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对棉花的需求增加,导致中国棉花消费增加了8.0%。
供应减少需求增加导致棉花市场出现较大缺口,棉价开始暴涨。
而随着价格的走高,收益效益的攀升,新年度的种植面积大幅扩张,美国农业部6月30日公布的年度种植面积报告预计,2011年美国棉花播种面积为1,372.5万英亩,为2006年以来最高,当时为1,527.4万英亩,同比去年增加25%,这就是今年上半年棉花价格暴跌的原因。
对橡胶而言,近几年供求关系一直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当中,市场对此比较敏感。
去年中国汽车产销大幅增长超过1800万辆,橡胶消费水涨船高,而今年汽车产销增速的快速下滑,反过来又对胶价形成重大压制。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但国内产量资源比重很小,尤其是符合上期所交割标准的全乳胶数量十分有限,容易引发资金关注。
资金意愿:资金意愿是反映整体商品市场的资金流向、多空倾向、操作风格的指标,资金逐利会加剧投资者对于热点品种的关注,橡胶、棉花正是如此。
价格剧烈波动引发资金持续流入,多空博弈行情火爆异常。
在橡胶、棉花被爆炒的背景下,商品的金融属性更多的得以体现在两者身上。
在去年商品的大牛市过程中,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发挥了很大的助涨作用,橡胶、棉花价格的如此暴涨也得益于此。
今年新兴国家货币政策发生转变,尤其是中国已经多次出台调控措施,这种来自金融系统的重大转变,反过来又带给强金融属性的橡胶、棉花这两个品种更大的压力。
因此,橡胶、棉花已经不是单纯的橡胶、棉花,而是包含了市场投机资金对于金融形势的预期和情绪。
这种预期和情绪,又会带给整体商品市场更多的信号和指引。
这就是为什么橡胶、棉花成为商品市场风向标的原因。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两大风向标当中,橡胶处于低位震荡的态势当中,而棉花仍在持续的杀跌。
笔者认为,震荡格局的橡胶更能代表整体商品市场的迷惘格局,而棉花的杀跌更多反映的是对棉花基本面上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悲观预期,它的金融属性和风向标意义将得到弱化。
中长期来看,橡胶更具备成为风向标的特质,而长期以来橡胶也正是在扮演这个角色。
从当前两大风向标的指引来看,商品仍处于弱势整理的格局当中。
中国证券报作者:闫新兵橡胶开割期:自北向南开始,中国云南省在此年3月中下旬首先开割,4月初海南省陆续开割。
东南亚地区,4月中旬越南、泰国北部地区陆续进入开割,到4月底5月初泰国南部地区、马来半岛、印尼的赤道以北地区,主要是棉兰一带陆续开割。
南半球的印尼巨港地区在当年的12月中旬便开始陆续开割了。
全球天胶产量在2--5月期间产量最低。
主产区都处于停割期,全球的天胶消费消耗的基本是库存(以上说明排出特殊气象的影响,比如:厄尔尼诺天气、拉尼娜天气等)。
停割期:东北季风开始的时候,停割自北向南开始,首先中国云南地区在11月中旬左右开始进入停割期;然后是12月中旬或月底中国海南省进入停割期。
东南亚气候湿热,胶树一年四季都能割胶,但产量在一年中有周期性的波动变化。
次年的1月底2月初越南、泰国北部进入停割期,2月中旬泰国南部、马来半岛、印尼的赤道以北地区,主要是棉兰一带进入停割期。
印尼的赤道以南地区主要是巨港区域,因处于南半球有所差别,停割期从9月底开始,10月、11月停割。
亚洲各橡胶主产区泰国曼谷越南河内胡志明市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尼雅加达亚洲橡胶主产区介绍之泰国篇泰国橡胶种植业起源于十九世纪末。
1899年,旅泰华人许心美从马来西亚引进了第一批橡胶树苗,在泰南的董里府开始试种。
90多年后,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泰国气候特征一年三季,分别是热季(2月中旬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下旬至10月中旬)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中旬),温差在38℃到19℃之间,平均气温为28℃左右,湿度在82.8% 到 66% 之间。
以曼谷为例,4月最炎热时气温可高达37℃,北部天气则较凉快。
热季:炙热的太阳与闷热的空气。
特别是4月时,有时甚至有超过40度的情形出现。
雨季:午后有数次急剧的短阵雨,短则数分钟,长则持续约30分钟至数小时左右。
凉季:虽然白天天气干燥,但进入夜晚时会有些凉意。
此时,泰北的降雨机率小,最低气温可达10度以下。
两个月不下雨是常事,只见家家户户门前摆满瓶瓶罐罐,用以贮水,尽管这样,这仍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日子。
泰国橡胶产业特点泰国橡胶种植面积大,达到7500多万亩,产量却较低,总产胶200多万吨,除去不能产胶的幼树,亩产平均也不会超过50公斤,而且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看来也比较慢,加之割胶技术差,伤树严重,导致胶树更新时间提前,资源浪费较大。
二是泰国制胶加工工艺先进,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高,而且还非常重视对产品质量的检验。
凡出口的橡胶,必须经过ISO2002质量认证标准,否则产品降级或不许出口。
产品出厂检验相当严格,配备的检验人员素质较高,有一系列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信誉。
政府对加工厂建设给予提供低息贷款,加快工艺改造。
三是政策好,对橡胶从生产到销售只涉及一项费用,每公斤提取0.9铢折合人民币0.18的费用,而这笔费用的85%又返回到胶农种植、开垦和更新上,可谓取之于橡胶用之于橡胶。
四是胶农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共同抵御经营风险,协调胶农之间的关系,维护农户的共同利益,而入合作社只要交纳约100元人民币就可入会,许多日常事务都由合作社负责解决。
总的看来,泰国政府对橡胶产业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而经营橡胶的企业几乎没有社会负担,没有更多的税费,且政策优惠。
泰国的橡胶产业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各个环节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对该行业的管理力度过于分散。
泰国橡胶主要机构泰国橡胶协会于1957年在曼谷成立,其前身是泰国胶商公会,协会成立的初期是为了调整橡胶交易中出现的纠纷。
1992年,协会迁址至泰国南部宋卡府,并于1993年改名为泰国橡胶协会。
目前,泰国橡胶协会的会员共有48家橡胶生产商及出口商,这48家生产商与出口商所经营的橡胶产量与出口量相加,约占泰国全国的85%。
泰国橡胶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国内及国际橡胶工业界,特别是与橡胶客户之间的合作,以推动世界橡胶工业的发展。
泰国橡胶割胶期每年一般从4月底5月初自北向南开始割胶。
7、8月进入旺产,进入12、1月产量一般最高峰,2月底到4月底5月初进入停割期。
亚洲橡胶主产区介绍之印度尼西亚篇目前,印度尼西亚是仅次于泰国的世界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气候特征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气候变化不大,平均25~27℃。
印尼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是分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
由于印尼地处亚洲和澳洲两大陆之间,其气候受到这两大陆季风的影响。
两季一般是从11月到第二年的4月,这时亚洲大陆进入冬季、气压高;澳洲进入夏季、气压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亚洲大陆吹到印度尼西亚,形成西北季风,这种风经过辽阔的海洋,吸收了许多水份,吹到印尼就经常下雨,是为雨季。
5月至10月是旱季,这时亚洲进入夏季,澳洲进入冬季,季风改从澳洲吹向印尼,形成东南季风,这种风比较干燥,吹到印尼就很少下雨,是为旱季。
印度尼西亚的雨量很充沛,全年平均在2000~3000毫米之间。
但各地降雨量随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变化。
如雅加达全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而茂物的降雨量则在4000毫米以上,半年多是雨天。
又如苏门答腊岛的西岸,年降雨量在4000毫米以上,终年多雨,而东岸平原地区雨量则较少,仅为2000毫米左右。
印度尼西亚气候的另一个特点是:风力不大,很少有暴风,也没有台风。
但是,空气湿度大,例如雅加达的平均湿度为83%,雨季时经常使人感到闷热。
总而言之,印度尼西亚的气候有4个特点,即温度高、雨量大、风力小、湿度大。
印尼橡胶产业特点印尼的天然橡胶种植起源于1876年,1876~1882年从巴西引进橡胶树种子,首个橡胶园于1903年在西爪哇建立。
印度尼西亚是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树的起源地,橡胶商业栽培始于1902年,其胶园面积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