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勾践灭吴教案第2课时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勾践灭吴教案第2课时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勾践灭吴教案第2课时人教版一、明确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具体生动的言行,把握人物性格。

2.对外交辞令的鉴赏。

二、整体感知本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外交辞令巧妙传神,在锤炼语文方面讲究字约义丰,阅读中注意赏鉴。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述故事情节。

2.围绕重点、难点讨论,教师小结。

讨论题1.人物的性格是怎样通过情节展示出来的?文章又是怎样通过对话,和作者的叙述刻画人物性格的?(参考答案)一篇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历史散文,它需要借助历史人物的有代表性的言论行动,揭示其本质特征,《勾践灭吴》正是如此,文章开始,作者以简练的笔法写出了越兵溃败,危在旦夕的形势和越国君臣执于相谋的情景。

勾践事急而求谋臣,紧张却不慌乱。

文种未献良策却无用通俗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责备君王平日没有培养谋臣武将以备用,然后提醒勾践:兵败于会稽山,才求谋臣相助,未免太迟了吧?勾践的答对更为出色:有幸听到您这番金玉良言,哪里会感到太迟了呢!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和自负,不愧为治乱之贤臣;临危不乱,冷静地采纳忠言,勾践也不愧为明智之君主。

这样的明君贤臣执手相谋,不难熔铸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作者通过人物议论和对话,使勾践的形象深沉而丰满。

他不是什么复仇者,而是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

因为他胸怀大志,才能够处变不惊。

因为他知人善会,才能够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

因为他不忘国耻,要成就大业,才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卑事仇敌而面无温色,抚慰百姓而痛切自责。

在“十年生聚”的温岁月里,他明白了许多道理,因而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当然,他毕竟是春秋时代的统治者,“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也是很自然的。

在作者的笔下,大夫文种的形象也很鲜明。

在外交斗争中,文种采用的方法是:先用谦卑恭顺的措辞来增添吴王夫差的骄矜之气,然后软中带硬地陈述利害得失以显示越国上下刚毅坚定之决心,从而奠定了“行成于吴”的基础,使国家转危为安。

尽管吴国忠臣伍子骨进谏之言很有说服力,怎夺吴王听不进去,议和之大局已无法改变,因而越方略施小计,行贿于吴国佞臣太宰酷,就顺利地金蝉脱壳而去矣!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2.对外交辞令巧妙传神的把握(参考答案)诸侯时代,诸侯各国间的外交活动频繁,因而十分讲究外交辞令。

《勾践灭吴》就兼有两者之长。

总观全篇均达到了字约义丰的标准。

只有外交辞令,确实是妙传神。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华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惟君左右之。

……这段话是文种“行成于吴”时说的,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把对方捧到天上,把自己摔到地下,骄横的吴王夫差听了更加骄矜得意,自然就不必杀尽这些俯首帖耳、甘愿任人摆布的臣服者了!其实这番话当然不是越国君民甘心清愿地说出来的,更不是文种的本意。

这番甜言蜜语无非是迷魂汤而已。

一般人都能识破。

而好大喜功的人无不喜欢这类奉承。

这段话之所以巧妙就在于它有的放矢,选中了对象。

紧接着上面这段甜言蜜语之后的一段软中带硬、硬中有软的外交辞令理为传神。

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李,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

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这段话也是文种说的。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吴王如果不饶恕越国的君民,那么将有全副武装的名兵士候您(字面上是伺候,实际上是拼死战斗),那岂不是伤害了您所钟爱的越国兵士了么?明是要与吴国拼命使双方都有损失,却偏偏说吴国的损失还包括他们杀死的越国兵士,因为越国兵士也是吴王所钟爱的啊!说恭维别人的话,说到了这般光景,真是说到家哩!总结、扩展《勾践灭吴》通过越王勾践在战败以后,忍辱求和,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政策,富国强兵,最后打败吴国的故事,深刻指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不仅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战争的性质和人心的背向。

文章也歌颂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可贵精神。

《勾践灭吴》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是相当深刻的,细想想,对于今天有那些借鉴。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勾践灭吴教案第3课时人教版一、明确目标总结全文,概括写作特点,归纳古代文化常识,扩展知识。

二、整体感知《勾践灭吴》在以朴实无华而著称的《国语》中别具风采。

它不仅仅是一篇真实的历史的记录,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供后人借鉴;而且还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有感人的艺术想力。

作者运用详略得当,使文中所历时长达20年的历史,脉络清楚,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巧妙地把关,越两国加以比较,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如最后,写夫差向勾践求和,其语调、内容与文始文种代表越王向夫差求和时的话基本相同,人们自然会想到,曾几何时,吴、越的地位已有彻底变化,人们也注意到,二者求和的心清是完全不同的。

文种的求和,是越国君臣的深思熟虑,是权宜之计,是兴越灭吴的准备。

夫差的求和是一时的苟且偷生,两厢比较夫差自然相形见细。

另外上,文中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也确别具风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以训练式,分类归纳古汉语常识。

1.通假字沈金玉于江沈——同“沉”,句意是,把金玉宝物都沉到江里。

仇雠敌战之国也雠——同“仇”,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打、交战的国家。

不可失也已已——同“矣”,句意是,不可以失掉。

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娶”。

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

将免者以是免——“娩”,生育,临产。

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

公令毉守之毉——“医”。

句意是,官家就派医生看护她生产。

絜其居絜——“洁”。

句意是,收拾干净他们的住所。

吾请达王甬,句东句——“勾”。

句意是,我请求把你送到市,旬以东的地方。

而为弊异宸宇弊——“敝”。

句意是,做吴国的庇护者。

2.古今异义词敬得闻子.大夫之言子,尊称。

现常用于人的通称,或专指儿子。

句意是,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话。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离开。

现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句意是,夫差与文种达成和议而离开了越国。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

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

寡人请.更请,请允许我。

现常用于请别人如何。

句意是,请允许我改正。

丈夫..二十不娶丈夫,男子。

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

生丈夫..丈夫,男孩。

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

句意是生男孩。

十年不收于国.国,指国内人民。

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

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

贫病.者纳官其子病,贫病,贫困。

今用于“得病”等。

句意是,贫困的人把他们的儿子送人官府,给以禀食,加以敬养。

爪牙..之士爪牙:勇敢的,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句意是,勇敢的将士。

孰是.吾君也是,这个,代词。

现代为肯定判断词。

句意是,谁能象我们国君这样好啊。

吾将残汝社稷..社稷,国家。

现今“社”与“稷”是两个词。

“社”为“社会”“社交”等,“稷”只有古义。

越君其.次其,代吴国,次,舍,驻。

今用于“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等。

句意是,请越君到吴国来驻扎吧。

3.一词多义子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嫡子)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尊称)丈夫丈夫..二十不娶(男女)生丈夫..(男孩)已不可失也已.(同“矣”,了)今已.服矣(已经)之三江行之.(代间代吴国与越国)夫差将欲听与之.成(代词,代地)勾践之.地(助词“的”)女女.子十七不嫁(女性,名词)请勾践女女.于王(助词,作婢妾)请请.姓无庸战(请求对方)寡人请.更(请允许我)4.词类活用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

句意是,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材,无人可以派遣。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

句意是,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

句意是,任凭您的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

句意是,现在夫差穿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

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

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

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5.古汉语句式判断句仇雠敌战之国也。

(“也”来判断,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的国家。

)倒装句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意是: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

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吴国去服役。

)省略句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总结、扩展给下边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用一个成语作标题,注意其中加点的词语。

勾践之困会稽也唱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参考答案)1.标点勾践之困会稽也,唱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2.标题:卧薪尝胆3.加点的词语女通“汝”,你。

重(chóng)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

折节——屈己下人。

振——通“赈”,救济。

吊——慰问。

4[译文]勾践固守在会稽的时候,唱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时也亲口尝尝苦胆。

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布置作业写一篇文学评论题目:试评勾践人物形象的塑造附:板书设计勾践灭吴准备: 1.群臣携手,文种定计,向吴求和2.扶恤国人,卧薪尝胆,厉精图治完成: 3.同仇敌忾,一举灭吴【背景材料】一、关于《国语》《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

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

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

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