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XX有限公司多措并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山西XX煤业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节约发展理念,在煤炭生产中,从各环节和流程入手,着力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努力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
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我矿面临采场深,通风系统复杂,生产接续紧张、现场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
生产过程中我们坚持2#与3#薄煤层联合布置、交替开采、正规开采与边角回收相结合,采用边采边撤三角煤布置、窄条带采、跳眼开采、梯形开采等多种技术工艺,煤炭资源回采率达到了96%。
一、以科技创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加强新型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
积极发挥地测技术管理的作用,采取先进手段超前探测和预报,为开拓布局和掘进施工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信息,减少无效进尺;积极推广无煤柱开采工艺,合理选取支护方式,减少煤柱损失;
我矿为了使极薄煤层节约开采,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对0.5-1米的极薄煤层推广使用薄煤层综采设备,突破了1.3米以下厚度煤层无法使用综采的技术难题;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创新推行了工作面带采煤柱法,掘进头推行分打分装制度,加强回采工作面的浮煤管理,回采工作面根据现场实际制订回收标准,并严格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不允许回采推进,对边角煤采用炮采及时回收,使煤炭资源实现最大开采利用。
每年多回收煤炭在6万吨左右。
二、强化教育,树节约意识。
我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资源回收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完善了《加强煤炭资源管理的实施办法》、《关于工作面浮煤回收的规定》等管理措施,为日常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矿上常年利用广播、电视及板报、组织矿区职工开展宣讲等形式,在全矿深入宣传《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爱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
在实际管理中,我矿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成立煤质专项检查组,对井下各采煤工作面采高、清理浮煤、挖底煤、采顶煤等工作纳入检查范围。
检查结果与采煤区队效益直接挂钩,有效调动了职工深挖资源的积极性。
三、精打细算,优化设计。
从源头上抓好资源开采。
在工作面设计布置上,本着“长、多、大、高”的原则,加大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改变综采工作面两巷始终平行布置的传统做法,采取直角梯形、折线形、沿断层和工作面不等长布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我矿2009年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30米,走向长度为650米,2010年工作面倾斜长度增加到220米,走向长度增加到800米。
有效减少了工作面留设煤柱的个数和掘进进尺。
按每个工作面留煤柱800×10×2×1.3=2.08万吨计算,每年回采2个工作面计算,每年多采煤炭资源4万多吨。
我矿将分布在皮带运输上山的两条2#专用回风上山合并,采用集中一条回风上山开拓,减少了开拓大巷所占用的煤柱。
针对工作面不规则开采实际,采取刀把形、阶梯形、和楔形等多种形式布置工作面,并将工作面尽量布置在煤层风氧化带边缘,最大限度的开采回收边角煤。
2010年对1311工作面不规则块段进行梯形开采,多回收煤炭2.13万吨;对1312工作面开采后期不规则块段进行资源回收,采出煤量3万吨;对1316工作面断层遗留区域进行回采,采出煤量8000多吨。
推广无煤柱回采,掘进工作面顺槽时沿上一回采面采空区为沿空掘进回风巷道,使上一工作面护巷煤柱随下一工作面的生产推进采出。
同时在采面推进过程中遇到断层、陷落柱等留煤柱搬家的方法改为硬过不丢煤柱的回采方法,减少了煤柱损失和采面搬家次数,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2010年对1321和2226综采工作面采用硬过断层不丢煤的方法进行回采,多采出煤炭12000吨。
四、细节入手,优化工艺。
加大浮煤清理力度,避免煤炭丢失。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工作面移架前、托顶煤回采区域、老塘顶炭冒落窜入控顶区、超前维护片落等处的浮煤,及时进行清理,回收干净。
严格督导检查和经济处罚,增强各单位抓好资源回收的自觉性。
由矿煤质毛煤验收组和井下煤质督导组对井下各工作面、迎头,严格现场监测、验收,杜绝脏杂物、大矸石、水等进入煤流系统,发现丢失浪费现象及时通报和曝光,并给予经济处罚。
按每个工作面每个生产班浮煤清理工2~4人,每人每班清理一吨
浮煤计算,全矿一年浮煤量多到0.7万吨。
2010年我们还针对1227、1324工作面所处区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对工作面切眼及停采线调斜或加(减)架调整,将小三角煤或工作面小煤柱带采出来,累计多出煤 2.96万吨。
五、强化管理。
我矿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地质变化时,技术人员蹲点现场,指导职工采用挑顶或窝底的方法按时完成当班工作任务。
同时,炮采工作面还在放炮前采用旧皮带对老塘侧进行掩护,防止放炮时煤崩入老塘造成浮煤丢失,切实保证了煤炭资源颗粒归仓。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为提高资源回收率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提高资源回收率的有效措施
①断层与工作面推进方向近平行。
这类断层是比较理想的,能减少过断层影响时间,但顶板管理难度最大。
下盘先揭露断层很容易造成片帮冒顶,要特别加强支护,遇到断层逐步提刀,尽量少割底或不割底,1324综采面过落差2.5m断层时影响18组支架。
进入影响区后加强支护,断层面附近10°提刀,加大割底煤力度,多采出煤炭0.4万t。
上盘先揭露断层时提前3倍落差距离刹刀割底找对盘煤层,可大幅度减少三角煤丢失。
1227综采面过落差1.4m断层时提前6m刹刀,断层面与对盘煤层顶板对接,多采出煤炭0.2万t。
②断层与工作面推进方向近垂直。
这类断层对生产影响时间最长,长距离伴随工作面,但影响支架数量最少,对顶板控制有利。
落差小时沿下降盘底板回采,可不丢资源;落差大时顶板易破碎,沿上盘底板回采,断层断开煤层时割底板回采,尽量减少资源损失。
1315面揭露断层5条,其中4条是这种断层,坚持沿底板和少量破顶过断层,多采出煤炭0.5万t。
③断层与工作面推进方向成夹角。
这是遇到最多的断层。
如断层向运输顺槽方向延伸,在工作面机头侧提前5~10个支架漂刀或卧刀,反之向机尾方向提前漂刀或卧刀。
2226面过落差1.0~2.0m正断层,斜穿整个工作面,在工作面延展160m。
断层先揭露下盘。
揭露断层前30m开始机尾的20个支架沿10°开始提刀,推进到断层位置割底约1m再向前推进,机头方向提前20组支架先漂刀,依次向前推进。
断层面始终割底1m左右。
断层附近仍能放煤,断层上升盘煤炭没有损失,下降盘也相应减少了损失,多采出煤炭0.6万t。
去年,该矿科技创新使煤炭资源回收率达到96%,比行业规定75%的标准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今年一到三月多采出煤炭0.64万吨,其中:2326工作面20X60X2X1.2=0.29万吨,2222工作面30X80X1.2X1.2=0.35万吨,创经济效益6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