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按人物梳理情节

红楼梦按人物梳理情节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红楼梦》人物故事一、贾宝玉的故事1.第2回:宝玉得名和抓周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2.第3回:宝玉摔玉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

”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后经贾母哄骗说黛玉本有玉,却被姑妈带去了才了事。

3.第33回、第34回:宝玉挨打宝玉挨打的故事: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投井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伶人琪官,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动弹不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

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

宝玉被打后,宝钗和黛玉在安慰宝玉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细节提示:(1)贾政在气头上人们劝不下来,只有赶快去叫贾母。

贾母见了心疼得不得了,把贾政数落了一番,叫人把贾宝玉抬到大观园去,找医生开药。

贾政见打重了也又气又心疼。

(2)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3)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有三次哭:先是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

4.第50回:宝玉乞梅众姐妹在芦雪庵吃烤鹿肉,即景联诗。

凤姐起头句,大家表现突出,独宝玉联句最少。

李纨提出要惩罚他,众人认为要罚得有雅趣,就让宝玉去栊翠庵妙玉处折枝红梅来。

宝玉喝过热酒,独自一人前去取回来一枝二尺来高的美丽红梅。

之后他又被罚写了“乞红梅诗”。

5.第57回:紫鹃试玉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即将回苏州。

宝玉一听,如头上打一个焦雷,马上给吓傻了。

黛玉听说宝玉如此,吓得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

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又请太医疗治才慢慢好转,宝黛之恋也公开暴露。

6.第61回:宝玉瞒赃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

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了,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

7.第96、97回: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

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

因贾政将外调,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

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王夫人。

凤姐献了一个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获得贾母同意。

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

成亲时,宝玉见喜娘是雪雁满心欢喜,揭了盖头后方知新娘不是黛玉而是宝钗。

宝玉大惊大闹大哭,跪求贾母不允后当场昏倒,醒后糊涂得更厉害了。

8.第119、120回:宝玉出家贾政从任上写信回家,要宝玉和贾兰(李纨之子)在今年秋闺赴考。

赴考前,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潇湘馆,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

宝玉应考后,趁机独自出走了。

多少天后,大雪封江,贾政官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见做了和尚的宝玉。

宝玉拜别父亲后和一僧一道飘然而去。

二、林黛玉的故事1. 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见贾府气派森严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先拜见了贾母、邢王两位舅妈、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去拜见两位舅舅,没有见着。

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二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宝玉见黛玉没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2.第26、27、28回: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

黛玉气得伤感起来,哭了半夜。

次日她也不理睬宝玉,独自一人来到幽僻处花冢葬花,作《葬花吟》,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伤感身世,无依无靠,又被宝玉遇着。

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两次葬花: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

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3.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海棠诗社第二次诗会由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菊花为题作诗。

湘云于前一夜与宝钗拟好了《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诗题。

众姐妹边饮酒吃蟹边作诗,李纨评诗。

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

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4.第70回:重建桃花社大观园中的海棠诗社因种中原因被搁置了。

初春的一天,黛玉、湘云、宝玉及众姐妹聚在一起欣赏宝琴作的《桃花行》,商量重新整理诗社。

大家称赏这首诗写得好,宝玉看了竟要滚下泪来。

此时又值阳春三月,万物更新,大家便齐聚稻香村,议定三月初二起社,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5.第97回:焚稿断痴情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

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

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

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

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

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6.第97回:黛玉之死黛玉从傻大姐口中听说宝玉将娶宝钗的消息后,病情日重。

她自料万无生理,就将作为自己和宝玉爱情见证的题诗旧帕与诗稿付之一炬。

贾府上下忙于娶亲,无暇顾及黛玉,只有紫鹃在旁安慰她。

就在宝玉与宝钗成亲的时候,黛玉在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后便香消玉殒。

此时,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细节提示:而此时,远处隐隐约约传来了娶亲的音乐之声,潇湘馆外竹梢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凉冷淡! 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而不是黛玉,哭闹着要去找黛玉。

得知林妹妹已死,他便昏死过去,醒来后,坚持去了潇湘馆,哭祭黛玉。

三、宝黛故事1.第1回:木石前盟的故事宝玉前身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仙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仙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入世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2.第3回:宝黛初会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

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后经贾母哄骗说黛玉本有玉,却被姑妈带去才了事。

3.第23回:共读《西厢》宝玉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

黛玉肩担花锄恰来葬花,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

她发现了《西厢记》,宝黛二人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

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爱意。

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

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银样蜡枪头”。

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4.第32回:宝黛诉肺腑湘云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于是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

她听到宝玉在湘云面前不避嫌疑的称扬自己,心中喜悲交集;接着宝玉在黛玉面前将肺腑积聚已久的爱情倾吐了出来,黛玉听了甚觉恳切竟说不出一个字来,流着泪走了。

宝玉忘了情,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诉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的情思,直到袭人叫醒才罢。

四、薛宝钗的故事1.第27回:宝钗扑蝶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去。

她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

她无意中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闺房私话。

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她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结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2.第45回:钗黛释前嫌(互剖金兰语)秋分后黛玉旧病又发,宝钗前来探望。

宝钗关心黛玉的病,并建议饮食养人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诉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的误会,又对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出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

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和黛玉算是同病相怜,并要叫人送燕窝来,钗黛二人前嫌尽释。

3.第8回:探微恙互看金玉(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

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

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五、王熙凤的故事1.第3回:凤姐出场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先声夺人。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见面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并对王夫人说给黛玉裁衣裳的缎子早已预备好。

2.第12回:毒设相思局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熙凤假装会意,约贾瑞晚上到西边穿堂,再把东边门锁上,让贾瑞喝了一夜的穿堂风,回家又遭祖父贾代儒责罚。

但贾瑞邪心未改,凤姐又约他到房后小过道里头的空屋子,让贾蓉、贾蔷去捉弄他,并写下字据勒索金银,又浇了他一身一头的尿粪。

贾瑞回家就病倒了,因正照风月鉴,不治而亡。

3.第13回:协理宁国府秦可卿死后,尤氏病卧在床,贾珍请凤姐协理丧事。

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