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部临床应用解剖

颅部临床应用解剖


颅部
1.颅顶:额顶枕区 和颞区 2. 颅底: 3. 颅腔及其内容物
颅顶是颅的上面,可分为头皮和颅顶骨。
一、头皮应用解剖
头皮是颅顶的软组织,保护颅骨及颅内容 物的屏障。按区域可分为正中的额顶枕区和两
侧颞区。
1.额顶枕区软组织层次及结构特点
1) 皮肤
2)浅筋膜 3)帽状腱膜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层) 5)颅骨外膜
(三)头皮撕脱伤
头皮撕脱伤,是一种开放性头皮损伤。 常因长发被卷入转动的机轮,强力牵扯,而 将头皮撕脱。由于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 腱膜被大量纤维束紧密地连在一起,不易分 离,故此三层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并自帽 状腱膜附着处撕裂而断离。头皮撕脱边界, 可与帽状腱膜附着边缘相同,侧面多为暴露 的骨膜。
1)皮肤 2)浅筋 膜
Hale Waihona Puke 3)帽状腱膜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形成:头皮和颅骨外膜之间的 疏松结缔组织,潜在的间隙。 特点:颅顶的“危险区” 此层如果感染 —— 导静 脉 —— 颅内硬脑膜窦。 此层如果出血 —— 整个颅顶。
5)颅骨外膜
即颅骨外板的骨膜是致密结缔组织,易与颅骨分离, 但在骨缝处与缝韧带紧密愈着,不易分开。颅骨外 膜下感染或发生血肿,常局限在一块颅骨的范围内。
头皮损伤根据直接暴力因子的性质、作用 方式不同而表现为各种不同的伤情,直接暴力 作用方式主要为打击、冲撞、切割、穿戳、摩 擦、牵扯、挤压与产伤等,主要损伤类型为擦 伤、挫伤、裂伤、血肿和撕脱伤等。
(一)头皮裂伤
头皮裂伤是一种开放性头皮损伤,可因锐 器刺伤、切伤或砍伤以及高速火器投射所致。 裂伤如只累及皮肤、浅筋膜,伤口由于浅筋 膜内大量致密的纤维束的原因裂开不大。同 样由于浅筋膜内血管壁被纤维束约束于皮肤 和帽状腱膜之间,血管断裂后又不能收缩, 实现不了止血机制,故出血反而比更深层裂 伤要严重,甚至出血凶猛导致出血性休克。
筛 孔: 嗅神经、 筛前血管、神经 视神经管: 视 神经、眼动脉 圆 孔: 上 颌神经 破 裂 孔: 岩 浅大神经、破 裂孔静脉 颈静脉孔: 颈内 静脉,舌咽、迷 走、副神经 枕骨大孔: 延髓、 椎动脉、副神经 的脊髓根
眶 上 裂: 眼上静 脉,动眼、滑车、 外展、眼神经等 卵 圆 孔:下颌神 经、卵圆孔静脉 棘 孔: 脑膜中 动脉 内 耳 门: 面、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管: 舌下神经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走行特点及临床应用:
由下向上呈放射状走向颅顶,当颅顶软组织创伤 出血时,单一部位的压迫止血往往效果不理想,需 要包扎止血;另一方面,颅顶手术时,切口应与血 管、神经平行。 颅顶皮肤的神经分布、 来源不同,并且互有重叠, 因此应同时进行相邻的神 经干阻滞麻醉,才有良好 效果。
头皮临床应用要点
如果裂伤累及更深层的帽状腱膜,造成 帽状腱膜的横断,由于帽状腱膜前连额肌, 后连枕肌,肌肉收缩的牵拉可使伤口裂开较 大,甚至可直视深层的骨面。同样由于肌肉 收缩的牵拉,可挤压断裂的血管而达到止血 的功效,导致帽状腱膜的裂伤比皮肤浅筋膜 裂伤出血反而要轻。
(二)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是一种闭合性头皮损伤,常与 擦伤并发,也是深面颅盖骨骨折的一种间接 征象。依据血肿发生部位深浅的不同,可分 为头皮内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 肿三种类型。
鉴别:
腱膜下血肿:整个颅顶蔓延 颅骨骨膜下血肿:局限于一块颅骨 浅筋膜的感染:局限于小隔间隙内
2. 颞区层次及结构特点
1) 皮肤
2) 浅筋膜
3) 颞筋膜
浅层(续于帽状腱膜)
深层
4) 颞肌:保护脑膜和脑
5) 颅骨外膜:薄,紧贴颞骨表面
3. 颅顶部的血管和神经
前组: 滑车上血管、神经, 眶上血管、神经 外侧组:耳前组:颞浅血管、耳颞神经; 耳后组:耳后血管、耳大神经 枕小神经 后组: 枕血管和枕大神经
点至 大孔
颅底各孔、裂、管内穿行的血管、神经
部 位 穿行的血管、神经
筛 孔 视神经管 眶上裂 圆 孔 卵圆孔 棘 孔 破裂孔 内耳门 颈静脉孔 枕骨大孔 舌下神经管
嗅神经、筛前血管、神经 视神经、眼动脉 眼上V,动眼、滑车、外展、眼N等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卵圆孔静脉 脑膜中动脉 岩浅大神经、破裂孔静脉 面、前庭蜗神经 颈内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 延髓、椎动脉、副神经的脊髓根 舌下神经
临 床 应 用 解 剖 学
一、临床应用解剖学
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主要内容是介绍临床诊
治中经常遇到并且需要结合人体结构知识加以说
明或处理的有关问题。为临床专业课的进一步学
习、临床诊治中遇到的难点和临床医学研究奠定
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安排
颅部临床应用解剖
二、颅骨损伤应用解剖
颅分面颅和脑颅两部分,颅骨分脑颅骨和 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8块,围成颅腔,保护脑。脑颅分 为颅顶(盖)和颅底。
1. 颅顶骨
厚薄不一;构成穹隆状的颅盖,结构分 三层。
外板厚而坚韧,耐受张力大;内板薄而脆, 耐受张力小。 当颅盖局部受到暴力打击时,受击部分 发生局部凹陷弯曲变形,中心区向颅腔内呈 圆锥形陷入,由于作用力通过板障的传导, 在圆锥形损伤顶部的内板必然承受最大的牵 张力,而发生骨折,且范围广;而相应的外 板虽受到强力的压缩,仍可因未超过弹性限 度而弹回以保持完整。 这种只有内板骨折而外板完整的颅盖骨 骨折,若未经颅骨照片检查,常被忽略而延 误诊断。
颅盖各骨毗邻缘借致密结缔组织连结,形 成缝(缝韧带)。 翼区(翼点) 在颞窝内,颞、 蝶、顶、额四骨相 接处.
3.颅

1) 颅底内面结构
(1)颅前窝 (2)颅中窝
蝶鞍区
(3)颅后窝
2)颅底的特点:
①由前向后骨质逐渐增厚; ②含气骨多,重要血管、神经穿孔的孔道多。 ③从颅腔的额状面看颅顶骨弯如“弓背”,其下的 颅底骨张如“弓弦”,在颅顶骨承受冲击力时,薄 弱的颅底骨受张力的作用而易发颅底骨折,由于颅 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因而脑膜同时受损。 颅前窝的骨折可引起眶内淤血或鼻孔流脑脊液以及 嗅觉障碍。颅中窝骨折若伤及颞骨锥体,血液或脑 脊液则进入鼓室,进一步经咽鼓管入口腔,也可经 破裂的鼓膜,从外耳道流出。 ④颇底和颅外的一些结构紧密相接,如翼腭间隙、 咽旁间隙、眶等,这些部位病变可殃及颅内,反之 颅内的病变也可引起其中某些部位的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