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对执行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置
3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执行承担
公民作为被执行主体的执行承担 执行承担 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被执行主体的执行承担 执行和解的条件 执行和解 执行和解的效力 代位执行的概念及特点 代位执行的启动 代位执行 履行通知的内容 代位执行的内容 第三人异议 无异议后的执行 参与分配的概念 参与分配 参与分配的条件 参与分配的内容 参与分配的救济 执行竞合的含义 执行竞合的条件 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执行竞合 执行竞合的种类 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之间的竞合 保全执行之间的竞合 先行执行优先原则 执行竞合的处理 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 物权之间先设立者优先原则 执行回转的概念 执行回转 执行回转的条件 执行回转的程序 对执行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置
执行承担,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特定事实的出现,被执行人的义务由与被执行人有一定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受的制度。
1.公民作为被执行主体的执行承担
当公民作为被执行人时,发生执行承担的条件是:
(1)在执行过程中,公民作为被执行人时,只有该公民死亡才会导致执行承担。
(2)被执行人的继承人继承了遗产。
(3)被执行债务必须是财产或者可以转化为财产的债务。
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其遗产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执行人,由该继承人在遗产的范围内偿还债务。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被执行人的遗产。
2.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被执行主体的执行承担
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被执行人时,可能因撤销、注销、分立、合并等原因导致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能力消灭,可导致执行承担。
(1)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分立、合并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
具体为:被执行人按法定程序分立为两个或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分立后存续的企业按照协议确定的比例承担债务,不符合法定程序分立的,裁定由分立后存续的企业按照其从被执行企业分得的资产占原企业总资产的比例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被注销的,如果依有关实体法的规定有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可以裁定该权利义务承受人为被执行人。
(2)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责任。
(3)其他组织在执行中不能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对该其他组织依法承担义务的法人或者公民个人的财产。
具体包括下列情况:
①被执行人为无法人资格的私营独资企业,无能力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该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
②被执行人为个人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企业,无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追加该合伙组织的合伙人或参加该联营企业的法人为被执行人。
③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清偿债务时,可以裁定企业法人为被执行人。
企业法人直接经营管理的财产仍不能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执行该企业法人其他分支机构的财产。
④在执行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名称变更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变更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被执行人。
⑤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债务,如果其开办单位对其开办时投入的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可以裁定变更或追加其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人,在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范围内对申请执行人承担责任。
被执行人的开办单位已经在注册资金范围内或接受财产的范围内向其他债权人承担了全部责任的,人民法院不得裁定开办单位重复承担责任。
二、执行和解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就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新协议,从而结束执行程序。
1.执行和解的条件
(1)和解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
自愿,是指当事人自原作出的,不是在受他方威胁、欺诈、利诱或者在自己重大误解的
情况下作出的。
任何一方当事人采取非法手段或者不正当方式强迫对方当事人与其达成和解协议,就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
(2)和解协议内容合法
和解的内容应当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达成的,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得违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和解应在执行程序开始后和结束前进行
在执行程序开始以前,当事人双方就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某种协议,不属于执行和解。
在执行程序结束后,债权债务已被强制履行,不存在执行和解的问题。
(4)和解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或由执行人员记入笔录
达成和解协议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执行和解的效力
(1)执行和解协议可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请求中止执行或者撤回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
(2)执行和解协议不得作为执行依据
执行和解协议不是生效法律文书,一方当事人对该协议反悔的,另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该和解协议作为执行依据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和解协议非正常情形的处理
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在执行中双方自愿达成的和解协议,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人民法院应当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②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
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③如果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已经履行完毕,人民法院作执行结案处理。
当事人又申请按原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的,不予恢复执行。
三、代位执行
1.代位执行的概念及特点
代位执行,又称对第三人财产的执行,是指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但他对本案以外的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法院依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申请对该第三人财产进行强制执行的制度。
代位执行是一项特殊的执行制度,具有下列特点:
(1)被执行主体扩张为他人
在代位执行中,被执行主体的扩大,在原被执行主体的基础上,将案外的第三人也作为被执行的主体。
该第三人对债务没有异议但又不履行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强制执行。
(2)执行客体为债权
代位执行的客体则表现为“债权”这种特殊的物,即被执行人对第三人所享有的债权。
2.代位执行的内容
(1)代位执行的启动
在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债务,而债务人又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申请执行人或被执行人均可提出申请。
(2)履行通知的内容
履行通知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①第三人直接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其对被执行人所负的债务,不得向被执行人清偿。
②第三人应当在收到履行通知后的15日内向申请执行人履行债务。
③第三人对履行到期债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履行通知后的15日内向执行法院提出。
④第三人违背上述义务的法律后果。
(3)第三人异议
代位执行发生时,第三人可提出异议。
异议一般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执行人员应记入笔录,并由第三人签字或盖章。
(4)无异议后的执行
第三人在履行通知指定的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而又不履行的,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
第三人收到人民法院要求其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履行,造成已向被执行人履行的财产不能追回的,除在已履行的财产范围内与被执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外,可以追究其妨害执行的责任。
四、参与分配
1.参与分配的概念
参与分配,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作为公民或者其他组织的被执行人的全部或主要财产已被某人民法院因执行确定金钱给付的生效法律文书而查封、扣押或冻结,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在被执行人的财产被执行完毕前,对该被执行人已经取得金钱债权执行依据的其他债权人可以申请对该被执行人的财产加入执行程序,并将执行所得在各债权人中公平分配的一种执行制度。
2.参与分配的条件
(1)被执行人应当是公民或其他组织。
如果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其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可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被执行人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