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绿化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道路绿化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标签: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措施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交通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作为交通依托,不能只考虑运输功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增添交通景观艺术性的同时,改善了交通生态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原则
1、以人为本,功能优先。

人性化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应兼顾考虑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感及舒适性。

针对驾驶员的需求,主要是保证安全,既要考虑快速行车时的视距要求,又要确保道路路口视线的通透性。

行人主要考虑道路遮荫和降噪除尘所带来舒适性的同时,也要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物或对人体有害的植物品种。

2、丰富层次,加大绿量
过分强调形式和美感而不注重绿地质量的设计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对生态和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

应多运用乔、灌、草、地被复层种植形式,增加道路绿量,注重配置比例和品种的选择,以增加绿地的生态效益。

一些绿地面积较为局促的道路或是立交桥要做到见缝插绿、垂直增绿。

3、突出地域,表现特色
要突出地域特征以及立地特点,多种植可以体现当地环境、历史的特色树种。

4、强调节点,精细配置
在一些重要的路口节点可以采用软硬结合的手法进行植物配置,体现绿化效果,形成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增强路口的标示性。

5、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城市道路绿地依附于道路结构,因此植物在栽植时应充分考虑道路沿线的地上、地下物,将原有建筑,市政管线、地形地貌、植物等各因素都纳入考虑范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以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

二、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道路行道树的规划
行道树是构建城市道路绿化的主体,在道路绿化设计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区域的行道树的选择应更加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选择、确定。

总体原则上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适地适树,选择易于栽植,易成活,耐修剪,耐瘠薄,生长速度适中寿命长的树种。

第二,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加强树种的引种驯化工作,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形结合,增加优良树种的比例。

第三,注重地域性体现传统文化。

第四,树种选择上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应该兼备优良的观赏性。

2、注重树种的配置
在树种搭配上注意深根树种与浅根树种的结合,如国槐+花灌木的种植方式;注意阳性树种与较耐荫树种的结合,如刺槐+冬青的种植方式;注意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结合,控制好种植比例,如北方常绿树种植比例不大于30%;注意道路周边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滞尘、吸毒、消毒强的树种,改善生态环境。

3、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

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

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根据不同速度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

应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

在绿化隔离带设计中,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

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

四季的变化使植物尤其是落叶植物的外观形态随之发生变化。

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舒缓烦躁的心情,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可以带来几分暖意。

4、景观种植设计
(1)密林式
沿路两侧浓茂的树林,主要以乔木再加上灌木、常绿树和地被,封闭了道路。

行人或汽车走入其间如入森林之中,夏季绿荫覆盖凉爽宜人,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因此引人注目。

(2)自然式这种绿地方式主要用于造园,路边休息所、街心、路边公园等也可应用。

自然式的绿地形式模拟自然景色,比较自由,主要根据地形与环境来决定。

沿街在一定宽度内布置自然树丛,树丛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具有高低、
浓淡、疏密和各种形体的变化,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

这种形式能很好地与附近景物配合,增强了街道的空间变化,但夏季遮荫效果不如整齐式的行道树。

在路口、拐弯处的一定距离内要减少或不种灌木以免妨碍司机视线。

在条状的分车带内自然式种植,需要有一定的宽度,一般要求最小6m;还要注意与地下管线的配合;所用的苗木也应具有一定规格。

(3)花园式
沿道路外侧布置成大小不同的绿化空间,有广场,有绿荫,并设置必要的园林设施。

道路绿地可分段与周围的绿化相结合,在城市建筑密集、缺少绿地的情况下,这种形式可在商业区、居住区内使用。

(4)田园式
道路两侧的园林植物都在视线以下,大都种草地,空间全面敞开。

在郊区直接与农田、菜田相连,在城市边缘也可与苗圃、果园相邻。

这种形式开朗、自然,富有乡土气息,极目远眺,可见远山、海面、湖泊,或欣赏田园风光。

在路上高速行车,视线较好。

主要用于气候温和地区。

(5)简易式
沿道路两侧各种一行乔木或灌木形成“一条路,两行树”的形式,在街道绿地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

5、注重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垂直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

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設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道路绿化设计要有长远规划,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6、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

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7、讲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理念
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

公路的绿化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化带,空间上宜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总之,城市环境和道路景观直接影响城市的第一印象。

因此,合理设计、建造道路绿化景观,并使其生态效益最大化是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史妍妮.浅谈我国公路建设的成就、问题与措施[J].青春岁月.2011(18)
[2]王浩宇.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2)
[3]范方勇.道路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1(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