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3—遗传:第8讲 遗传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3—遗传:第8讲 遗传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训练(八) 遗传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重庆抽测)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二倍体水稻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可能有单倍体、二倍体B.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属于基因重组C.果蝇的核基因Q1突变为Q2后,正常情况下Q1与Q2会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D.紫外线照射引起体细胞的癌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2.(2021广东省茂名二模)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条件下,大肠杆菌只能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突变体B.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其上基因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C.可通过检测对应基因的碱基组成,判断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果3.(2021广东省汕头二模)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断裂可导致其结构变异B.果蝇的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棒眼”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DNA分子上碱基数目的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D.AAaa自交出现35∶1的性状分离比,这是基因重组和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4.(2021广东省深圳一调)某男孩的18号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变成环状,环状染色体的形成如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环状染色体可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该男孩的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人相同C.染色体环状化必定伴随着基因突变D.环状染色体可能由父方染色体形成5.(2021福建省漳州一模)关于性染色体的起源,假说之一是“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

如图表示常染色体形成性染色体的过程。

下列现象中不支持“性染色体是由常染色体分化来的”这一观点的是()A.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X和Y染色体可以联会B.部分生物的X染色体上存在重复基因C.果蝇的X和Y染色体上都存在控制刚毛(截刚毛)的基因D.控制雄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只有一个6.(2021山东大联考)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

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小麦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交替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穿梭育种突破了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的地理隔离B.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与原品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D.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7.(2021江苏省苏州市八校联盟检测)洋葱(2n=16)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物(4号染色体有3条)。

在减数分裂时,这3条染色体的任意2条向细胞一极移动,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细胞中其余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

下列关于三体洋葱(基因型BBb)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三体洋葱植株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将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该三体洋葱与基因型为Bb的洋葱杂交,子代出现三体洋葱的概率为1/2C.该三体洋葱植株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体细胞中最多含有33条染色体D.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两个B 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Ⅰ和减Ⅱ的后期8.(2021福建省南安二模)尿黑酸尿症是HGD基因缺陷导致的人类遗传病。

某患儿的父母表现正常,将他们的HGD基因测序后发现了两个突变位点,如图所示。

已知HG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可判断出尿黑酸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患儿的一个HGD基因中存在一个突变位点D.患儿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49.(2021南昌市模拟)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又称Turner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与正常人相比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该病患者临床特征为身矮、颈蹼和幼儿型女性外生殖器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异常均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B.该病与猫叫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C.若单一X染色体来自母亲,那么精子异常是由于XY染色体未分离D.若该病患者同时患红绿色盲,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位是色盲患者10.(2021内蒙古包钢模拟)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异常9号染色体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能产生异常的9号染色体C.图2中母本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正常联会D.图2 中亲本杂交,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母本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11.(2021湖南长沙模拟)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的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

研究发现,该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致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大量“丢失”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B.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C.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进行了选择D.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12.(2021湖南衡阳市模拟)“诱导分化疗法”是运用药物维生素A酸选择性地作用于癌细胞,通过修饰融合基因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引导它们“弃邪归正”的一种治疗方法。

如图为早幼粒细胞形成急性早幼粒细胞(一种癌细胞)白血病的机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染色体甲与染色体乙的相互易位,会导致基因的迁移B.融合蛋白的产生场所和细胞遗传物质产生的场所相同C.早幼粒细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的糖蛋白的含量不同D.融合基因中的单糖和A TP中的单糖不一样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3.(2021天津市武清区二模)2018 年中国科学家通过过程甲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酵母细胞(SY14 酵母菌)。

端粒是线型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天然酿酒酵母具有32 个端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Y14 酵母菌有2 个端粒B.过程甲只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C.SY14 可能因细胞中只含1条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导致其有性生殖缺陷D.该条人造单染色体复制后含1个亲代DNA分子和1 个子代DNA分子14.(2021江苏省百校联考)果蝇体内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个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

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连X保持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形成X∧X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D.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15.(2021山东大联考)二倍体水稻有时会出现6号单体植株(2N-1),该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条6号染色体。

下表为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B.6号单体植株可由二倍体水稻经花药离体培养发育而来C.6号单体植株体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般有4种可能D.产生6号单体植株的亲本在减数分裂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16.(2021安徽省合肥市一质检)科学家发现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中存在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在不含有“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中,会诱导其他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接,从而产生缺失、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42W+1A21W+1A―→可育配子21W染色体缺失、易位等,致死或半致死配子A.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为单倍体B.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不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与普通小麦配子相比,易位改变了配子内基因的结构导致配子异常D.图中可育配子与普通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三、非选择题17.(2021福建省福州一模)一种日本的小鼠纯合品系,具有特别不协调的步态,因此称为华尔兹表现型,是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基因V1引起的,显性等位基因V则使小鼠的运动步态正常。

最近,遗传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导致小鼠运动不协调的隐性突变,这种突变被称为探戈表现型,它可能是华尔兹基因的等位基因,也可能是另一个位置基因的突变。

(V的等位基因可用V1、V2等来表示,无正常基因的个体不可能出现正常表现型)(1)假定探戈突变和华尔兹突变是等位基因,请用合适的符号表示探戈纯合突变品系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突变鼠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以确定探戈突变和华尔兹突变是否为等位基因,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在野生小鼠种群中发现另一显性突变性状,表现型为短腿,已确定该突变类型为杂合子,能否用上题中的实验思路来确定三个突变基因同为等位基因?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21湖北华大测评)科研团队尝试利用遗传学原理和生物技术解决稻米镉污染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稻种质资源库中,同种水稻的富镉和低镉两种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了解它们的显隐性关系。

研究人员先用能够稳定遗传的富镉和低镉水稻作亲本进行杂交,结果F1中无低镉水稻,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后用两种水稻多株进行杂交,结果F1群体中出现了一株低镉水稻,从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资料显示,富镉水稻具有多种其他优良性状如抗病、抗倒伏、高产等,但低镉水稻却没有。

研究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对富镉水稻进行遗传改良,在富镉基因上插入一段DNA,导致富镉植株对镉的吸收能力大幅下降。

①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经遗传改良后的原富镉植株,不仅镉吸收量大幅下降,而且锰的吸收量也显著降低,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