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训练一社会风尚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一说起千古英雄,可能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帝王、将相、豪侠。
其实在今天,英雄之名早已不再是王侯将相的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他可以是“十年磨一剑”的工匠,也可以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可以是“视死忽如归”的战士,也可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
英雄之心在史册里,在传说中,更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
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以壮美的诗篇致敬英雄,更致敬孕育英雄之气的天地山河!
——《中国诗词大会》
【解析】这段主持词以四个诗句对应不同主体,集中论述了“英雄之名属于每一位实干兴邦的普通人”这一观点。
仔细剖析其例证顺序,我们会发现其中的逻辑关联非常考究。
“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讨论的是人与器的关系。
“汗滴禾下土”的勤劳品质,阐明的是人与自然的关联。
“视死忽如归”的战士意志,则涉及到人与个体生命价值的关系。
最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老师所代表的是生命个体与人类群体的相互牵连。
层层递进的论述,使“普通人也可以是英雄”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文段的感染力也更为强烈。
【仿写】
仿写训练二成长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光阴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匆匆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在感叹着韶光易逝;而面对物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时光会带走一切,时光也会给予一切,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感恩时光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
——《中国诗词大会》
【解析】光阴更替、岁月轮转,是我们撰写成长主题作文时常常需要论述的内容。
从这段主持词里,我们可以发现,它在感悟时间流逝时,运用了许多对比结构。
“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引用,是少年与暮年的对比。
“时光会带走一切,时光也会给予一切”,是代价与收获的对比。
前者从头发颜色的表象变化着手,描写了身体的衰老。
后者以人生经验的取舍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时间对于心灵的成长意义。
【仿写】
仿写训练三亲情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和儿女们的纽带是来自血脉的,所以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走得有多久,我们都会忍不住回望出发的起点。
那是孟郊心中的三春光晖,那是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
千百年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花开四季的舞台上,用爱和思念编织成最美的诗篇,献给我们的母亲,献给我们的家。
——《中国诗词大会》
【解析】文段将母爱比作“孟郊心中的三春光晖”和“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提炼了二位诗人名句的核心意象进行化用,使形式简洁而不失意蕴。
而末句“用爱和思念编织成最美的诗篇”,则化抽象为具象,把无形的情感比作有形的线,隐蔽地嵌入了比喻修辞,形象地点明了亲情的羁绊。
在一篇文章中,不同句子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也因此具备不同的特点。
承接上下文的过渡句往往形式简明、含义直白。
但列举示例的排比句和深化主题的中心句,可以施展丰富的技法设计,从而增强论述的力度与情感的浓度。
【仿写】
仿写训练四自然哲思类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一生经历坎坷,当老了坐在水声山色之间,突然发现对面的青山是如此妩媚多姿。
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中国诗词大会》
【解析】这段主持词引用了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不同人生阶段阐发的感受,探讨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悟的联系。
“巍巍青山壁立千仞”和“浩浩江河源远流长”这两个分句,都使用了AABC 式的名词结构搭配一个描述性的四字成语,对仗工整、生动形象。
在景物描写中,善用叠字既能够突出描述对象的特点,勾勒出一幅活灵活现的景致,又能在视觉上俘获读者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文段结构之精巧。
“绵绵细雨”“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灼灼桃花”“迢迢星河”……这些都是AABC式的叠词结构。
【仿写】
仿写训练五人物述说篇
他的一生,不断地与奇迹相遇。
这双眼见证过越王勾践剑出鞘时的锋芒,两千年一遇绝无仅有;这只手温柔地拂去了云梦秦简的尘埃,澄清了历史,将真相揭开;他的双脚一步一步,走过许多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他的身影伏案桌前,在一个又一个夏秋冬春,不曾停歇。
七十八年的漫漫人生,他与湖北考古事业紧紧相连。
——《国家宝藏》
他,一生扮演过一百八十多个女性形象。
有人说他是美的创造者,有人说他就是美的化身,还有人说他是造物主精妙无比的杰作。
他生逢乱世,几度立于时代潮涌和时局变换的浪峰,以巾帼的妆容站出一派不同寻常的英雄的姿态。
——《百年巨匠》
【解析】1.从人物入手,身体结构分步走。
借每个部位道出人物的经历成就。
2.先借别人的评价侧面烘托出人物的形象,再以时代背景不动声色地描写出人物命运。
【仿写】
仿写训练六自然景观篇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水面最宽时上千米,落差50米。
不羁的流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
势不可挡的黄河,成为这个东方民族的精神象征。
没有什么能阻挡一条长河奔流入海,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航拍中国》
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往日起伏的海面仿佛被熨平,大海变得安静。
飞行在这片蔚蓝之上,我们可以听到大海平缓的呼吸。
面向海洋,更能感受到风的来向。
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
海洋,愈加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桥梁。
——《航拍中国》
【解析】对自然景观,可以赋予性格,如流水“不羁”;赋予生命,如大海“平缓的呼吸”。
在主题升华上,通过自然景观寄托精神。
先借黄河喻东方民族,再道出“黄河奔入海”,比直白平铺写“中国走向世界”更有力。
【仿写】
仿写训练七器物之语篇
当水从人头壶的眼睛流出,恰如泪水流淌,纪念着人类孕育的最初痛楚。
那些古人参照自身捏塑出的形象,比他们的制作者拥有更漫长的生命,与大地同寿,至今容颜清晰。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六千年,仿佛刹那间。
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如果国宝会说话》
捧着陶鹰鼎,就捧起一杯六千年的泥土,也捧起了一杯中华文明起源的泉水。
陶,是时间的艺术。
泥土太干则裂,太湿则塌。
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们需要等,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
今天的我们总感叹生活太快,时间不够用。
六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教给我们如何与时间融合,如何与时间不较劲。
——《如果国宝会说话》
【解析】器物有魂魄。
描写器物,不局限于其外形,而是去联系生活常态:人头壶→制作者→生命;陶→时间→生活。
即使是描写一块石头,你也能探索到宇宙生死的意义。
【仿写】
仿写训练八时事评议篇
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
——林清玄《为君叶叶起清风》
【解析】这句话说的是,面对“白鹭立雪”这一现象,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重点,这之间就会有境界高下之别。
“XXXX,愚人看X,聪者观X,智者见X”,在你要写到某种社会现象时,可试着替换进去,并写出在这个事件中,不同的人不一样的着重点。
其中“愚人、聪者、智者”也可以根据内容灵活调整,如“幼者、长者、老者”等,只要能体现出不同人群的不同观点即可。
【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