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植物与工程措施设计分析
摘要:水土流失是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干旱地区来说。
因此,必须重视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各方面工作的力度。
当前,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一般利用工程措施以及植物措施。
其中,植物措施不仅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措施;设计
1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内涵与目的
所说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是指充分考虑小流域范围内植物的各类特定后,按照生态位的能量级分布层次来分析环境资源的分布特征,最后严格秉承资源需求的关系来培育区域内适合的生物种类,最大限度地保障生物种类与环境资源的协调能力。
基于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这一内涵和特点,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从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目的这一层面上来说,集中所体现出的目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小流域范围的土壤、地形、土地利用格局等多种要素开展综合性分析,可以准确地提出生态防护工作开展的目标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去建立防护林植物体系,最终便可以达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目的。
二是依据小流域植物对位配置原则和物元分析理论,确定出小流域的植物类型和树种,所制定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更加富有可行性和科学性,运用至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三是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来说,大环境的改善必须要依赖于小流域,以此方可实现最大的生态效能。
而在开展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小流域范围内的植物无论是层次还是与资源位之间的关系均有着理论支撑,开展效会更好,可以实现以局部来促进整体发展的目的。
2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原则
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尤其是设计阶段
需要考虑多方面要素,所遵循的设计原则也较多,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总的来说,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原则主要有以下五点:(1)确保可以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确定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的过程中,要始终考虑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之间的
关系,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努力去通过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来改善生态环境。
就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来说,要对水土流失的现状作全面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去
设计植物措施对位配置方案,重点考虑植物生长习性、立地条件。
通过遵循与自
然景观协调这一原则,可以形成稳定性的植物群落,继而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2)重视生态适应性原则:在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要求对现有的各类自
然资源要充分地加以利用,比如地被、树木、草本,尤其是要利用好现有的珍贵
树种和大树。
在后续的植物配置中则要优先去使用本地树种,适当性地引进外地
树种,将两者搭配起来,改善植被营造模式。
除此之外,在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
作中,要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促使植物的生态特性与立地条件相协调,以此实现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3)植物特性与主体工程功能必须结合发展: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来说,所涉及的专业性知识和部门较多,实际操作
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尤其是当植物特性与主体工程功能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
协调时,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效能将会大大降低。
为此,若是所在区域对水土
保持工作有特殊性的需求,或本身主体工程功能需求较多,则要充分去结合区域
性特点来选择植物,确保所选植物可以有效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4)景观多
样性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植物措施对位配置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原则,包括植物
花果季相变化、植物层间搭配、形色声味多维效果。
以层间搭配为例来说,在植
物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层间的合理搭配,巧妙地发挥出每一种植物的特性,打造适宜合理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分布,努力去形成一种综合绿地系统,这对增强
小流域水土保持能力意义重大。
(5)生态安全原则: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所面
临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若是未能选择好植物,不仅影响了水土保持能力,而且
还会引发生物入侵等不良后果。
为此,生态安全原则是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必须遵
循的一点原则。
具体来说,所种植的草种要尽量使用本地的,所引进的外来树种
必须经过严格的检疫,综合性决定是否要引进外来树种。
除此之外,要兼顾植物
措施的远、中、近期的效益,保证植物生长稳定、安全,可始终营造一种稳定的
植物群落结构,确保生态安全。
3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1植物对位配置的运用方法
目前来看,植物对位配置在研究和操作方面均会有一定的难度,且当前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所不足,但也有相关的理论可以借鉴指导。
考虑到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多维性特点,在确定植物对位配置时,可以考虑使用多元维度统计方法和函数生态位的方法,掌握植物主体的利用情况。
但是这两种在实际操作时会显得较为繁琐,在现实中难于有效运用。
因此,总的来说,当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的植物对位配置多是依赖于实地调查这一方法,工作人员通过研究小流域范围内各生物类型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共存情况,通过获取适应度,继而开展后续的植物对位配置工作。
3.2合理选择树种
在选择树种时,务必要对小流域的诸多特点作全面分析,尤其是要分析地质地形、气候条件、资源分布情况、植物生长需求,在此基础上来开展植物对位配置的设计工作。
目前来看,已经有很多关于适地适树的的理论成果,可以此来确定出适宜树种选择方案,运用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3.3考虑水分条件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有着很高的依赖性,水分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植物的生长能力。
因此,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要要重点水分条件。
以森林带为例来说,本身所持有的水分条件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当植物被采伐,往往土壤水分可以在3个雨季便恢复如初。
而若是在典型草原带,则水分条件是无法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当植物被采伐,往往很难让土壤水分恢复如初。
因此,在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中,确定植物对位配置时要努力去缓解环境生态水分承载力和植物生育的矛盾。
在人工造林中,要将其与天然荒坡区分开来,在确定植物密度和种类时均要做好因地适宜,比如在确定造林密度时,可以根据立地天然降水补给量、种植植物的需水量来确定。
3.4合理搭配树种
通过合理搭配树种可以很有效地达到植物结构多样性,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具
有更强的稳定性,可以提升小流域水土保持能力。
在树种搭配时要对当地的气候
条件进行全面分析,考虑相生相克的原则,避免使用单一品种。
比如在种植混交
林时,要考虑树种的浅根性、深根性、慢生和速生特点,若是将杨树与落叶松搭
配起来,则极易导致黄粉病,会降低混生林的生长效果。
因此,要在树种的合理
搭配狠下功夫,最大限度提升混生林搭配的有效性。
4结语
在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时,要对区域内的各方面条件
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尤其是要考虑水土特征和经济水平,确保可以选择出最为
适宜的植物,增强小流域水土保持能力。
小流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工作中,要始终将树种选择、水分条件考虑、树种搭配这三方面工作作为重点,并严
格运用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理论,为实践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英敏.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贡献率计算对比分析[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4):41-44.
[2]孙中峰,杨文姬.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位配置理论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20,464(1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