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精讲精练(人教版)专题06海陆的变迁(解析版)

2021-2022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精讲精练(人教版)专题06海陆的变迁(解析版)

专题06海陆的变迁重点难点1、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是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

世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国”。

2、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大陆漂移学说认为地球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包围,后来大陆漂移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证据是非洲西岸凹处与南美洲东岸凸处可重合。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此外还有许多小板块。

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地带,有的张烈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重难点训练一、选择题小柳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证据:①在上海市的西部自北向南可以找到一条断断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是五六千年前的古海岸线;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③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④澳门总面积因沿岸填海造陆不断扩大。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说明桑田可以变成沧海的实例是A.①B.②C.③D.④2.因人类活动引起海陆变迁的实例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C2.D【分析】地球上是由海洋和陆地两部分组成,其中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盖,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覆盖,海陆之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发生变化。

1.以上四个例证中,“东海海底发现了古河道和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可以证明桑田变成了海洋,其他三个例子是海洋变成陆地的例子,故选C。

2.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海平面上升、地壳下沉和人类的活动,以上四个例子中,澳门的填海造陆属于人类活动影响海陆变迁,故选D。

3.下列不属于“沧海桑田”的例子是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B.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石油C.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及水井遗址D.荷兰的围海大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石油”说明这里曾经是茂密的森林;“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及水井遗址”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荷兰的围海大坝是因为荷兰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是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

所以,不属于“沧海桑田”的例子是D项。

故选:D。

4.12月印度洋海啸造成逾15万人遇难,该次海啸是由8.9级的地震引起的,而此次地震是由于_________碰撞引起的。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六大板块中,印度洋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印度洋北部是亚欧板块,所以这次地震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起的。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位置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5.板块交界地带的挤压运动,不会形成()A.高山 B.海沟 C.裂谷 D.岛链【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裂谷,裂谷会逐渐变大形成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海洋会不断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青藏高原隆起是由于()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答案】B【详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由青藏高原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故选B。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B.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C.地球表面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D.全球大划分为七大板块【答案】D【详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有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至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梅岭古道翻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曾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国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B.南坡比北坡要陡C.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D.全长约2.5千米9.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A.梅岭古道B.323国道C.韶赣高速D.都需要10.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绕过河流,不必建桥B.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C.连接城镇,方便出行D.少占耕地,保护农田【答案】8.D9.C10.B【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即可。

8.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梅岭古道最高处在500米以上,所以A不正确;读图可知,南坡的等高线比北坡的等高线稀疏,所以南坡比被迫缓,故B不正确;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高,因为南坡朝阳,故C不正确;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量算可知,实地距离是2.5千米。

所以D正确。

9.从图中各条线经过的路线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读图可知,韶赣高速穿越的山区面积最广大,需要开凿较长的隧道,故选项C符合题意。

10.读图可知, 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故选B。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下列字母与板块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A.C——太平洋板块 B.E——北美洲板块C.D——印度洋板块 D.F——南极洲板块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带C.大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可能发生地震D.板块都是静止不动的【答案】11. B12. B【解析】11.读图可知:C——太平洋板块,E是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F——南极洲板块。

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解答题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B是_____ ___板块,以(海洋、陆地)为主;G是板块,以(海洋、陆地)为主。

(2)E、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B、E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E、D两大洲的西部有一条巨大的山系叫,包括E大洲上的山脉和D大洲上的山脉。

(3)在板块G周围有一条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由于板块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A、B板块间____ 海将不断扩大形成新的海洋,________海将消失。

(5)B板块上有2个大洲,他们分别是洲,洲,其分界线是、、。

(6)A大洲的地形以______为主。

(7)被赤道所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__;洲的大陆部分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从温度带来看该洲没有______带。

(8)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E大洲是____(季节),昼___夜___,在E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有______出现。

【答案】(1)亚欧;陆地;太平洋;海洋(2)巴拿马运河;白令海峡;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安第斯(3)环太平洋(4)红;地中(5)欧;亚;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6)高原(7)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非;寒(8)冬季;短;长;极夜【详解】(1)读图可知,上图中B是亚欧板块,以陆地为主;G是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2)读图可知,E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是亚洲E是北美洲,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E、D两大洲的西部有一条巨大的山系叫科迪勒拉山系,包括E大洲上的落基山山脉和D大洲上的安第斯山脉。

(3)板块G是太平洋板块,它的周围,西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东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南是太平洋与南极洲板块交界,所以地壳活跃,形成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A是非洲板块B是亚欧板块,两板块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红海面积将不断扩大,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消失。

(5)B亚欧板块上有2个大洲,他们分别是亚洲,欧洲,其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6)A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7)读图可知,被赤道所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穿过亚洲大洋洲的岛屿;非洲的大陆部分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从温度带来看该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有‘热带大陆’的称号,没有寒带。

(8)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E大洲在北半球是冬至日,北半球是冬季,昼短夜长,在E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有极夜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