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税收风险指标、构建税收风险指标体系、以及依托计算机搭建的税收风险预警管理平台,进行税收风险识别、归类、排序和预警。
2022 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提出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税收风险的识别、排序,对高风险点集中力量进行处置,以最大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
河南国税根据此要求,对税收风险管理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和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这里重点阐述税收流失的风险管理。
税收流失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托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对风险管理对象进行预警,并根据其风险程度进行税收风险识别、应对和处置以及绩效评估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确立税收风险指标、构建税收风险指标体系、以及依托计算机搭建的税收风险预警管理平台,进行税收风险识别、归类、排序和预警,实施税收风险预警处置和评价修正的全过程。
随着税收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不断进步,税务信息系统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信息;随着数据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也越来越强;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普及,为税务管理者的信息采集方式、采集渠道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信息管税的呼声越来越高,信息管税的理念不断普及和强化;风险管理的理念不断为更多的税收管理者所接受,应用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化涉税信息的应用,搭建税收风险预警管理平台让信息为税收管理服务已成为可能。
(一)定义税收信息的数据项税务信息系统中积累的数据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数据项,税务机关内部掌握的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各种资格认定申请、报批事项、各税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年报、发票信息等数据项和从银行、海关、土地、规划、房产、财政、地税等第三方获取的外部信息都可以作为数据项或者者细分为数据项。
如发票中的开票方、受票方名称或者纳税人识别号,货物名称、计量单位、规格、单价、金额、税率、税额等,又如税务登记表中的投资方名称、投资金额、投资比例等。
每一个数据项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各个数据项之间也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关系。
有的数据项可以和其它数据项有直接的关联关系,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形成新的数据项或者形成税收风险指标,如税负指标;有的数据项可以和其它数据项没有直接的关联关系,要通过一定的特殊方法进行关联、比较、计算形成新的数据项或者税收风险指标,如;通过购车信息中身份信息、购车金额和纳税人的识别号和一定时期申报的销售额进行关联可以估算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断纳税人是否足额申报纳税;又如通过纳税人进货发票的货物名称和纳税人的经营业务进行关联,可以判断购进的货物是否和纳税人经营有关,购进行为是否合乎经营常规,是否少计收入、多计抵扣或者扣除等。
对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关系数据项按一定的公式计算进行关联或者特殊方法进行关联有的可以产生定性、定量的数据项或者风险指标,有的可以产生定性的数据项或者风险指标,如税负率是定性、定量的数据项,而购进行为是否合乎经营常规则是定性的数据项。
对数据项定义就是要准确确定数据项的名称,确定该数据项的关联关系和进行关联后形成新的数据项和指标,即该数据项和那些数据项通过什么方式可以直接关联形成哪些指标?和那些数据项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间接关联形成哪些指标?产生的新的指标的含义、作用。
对所有数据项进行定义的过程就是风险点查找过程,也是风险的初步识别过程。
通过对所有数据项进行定义,为确立税收风险指标奠定基础,定义过数据项应当形成数据词典进行保存。
(二)确立税收风险指标税收风险指标是就每一个分析定义过数据项,将其和有直接关联关系或者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数据项,按照一定的方式比较或者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新的具有风险控制意义数据项或者指标。
有的数据项本身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风险预警指标如:举报频度、协查频度、录入的案源信息等。
确立税收风险指标是对税收风险指标名称、指标分类、计算公式、指标与构成指标数据项关系、构成指标数据项之间关系和口径解释、指标特征和属性(即产生风险点、涉及行业、税种和纳税人) 、指标间业务关系(即与其它指标的关联关系)、数据来源等进行规范的说明、描述和定位。
以税负率为例,进行指标定义:三、构建税收风险指标体系由于税收风险指标是根据税收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最小单位——数据项之间的直接关联或者间接管理关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比较、计算、定义形成的,任何一项税收风险指标都将指向所有的具体纳税人。
这些指标不通过比较是难以判断是否构成风险和风险程度大小的。
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来做出判断。
举报的纳税人进行比较,有被举报的纳税人就可能有税收风险;对于有被举报的纳税人的比较,举报频度高的纳税人的税收风险普通会高于举报频度低的纳税人。
再如税负率指标,就一个纳税人特定时间来说是没故意义的,惟独再进行时间、区间进行比较,就一个特定时间放在同一行业中比较才故意义,才干判断其是否有风险以及风险程度。
因此,构建税收风险指标体系,是对确立的税收风险指标,根据指标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初次的比较、分析和判断,筛选出本项税收风险指标构成税收风险的纳税人。
然后按照纳税人、行业、税种、区域等多个维度进行组合和归集,形成较为系统的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一)按照纳税人归集风险指标在根据指标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初次的比较、分析和判断,筛选出本项税收风险指标构成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后,针对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按纳税人进行归集,可以判断纳税人的综合风险程度,一个纳税人所拥有的税收风险指标越多就意味着它的税收风险程度越高。
(二)按照行业、税种和区域归集风险指标一是按指标的特性一定方式进行初次的比较、分析和判断,筛选出本项税收风险指标构成税收风险的纳税人后,分别按照行业、税种、区域归集税收风险指标,可以判断该项税收风险指标在行业、税种、区域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等,用以确定是否有必要针对特定的行业、税种、区域的特定税收风险指标进行风险应对。
二是将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按纳税人进行归集后,再按税收风险程度较高需要预警的纳税人按照行业、税种、区域归集,可以判断税收风险程度较高的纳税人在行业、税种、区域的分布状况和集中程度,用以确定是否有必要针对特定的行业、税种、区域进行风险应对。
四、税收风险识别和排序(一)确定税收风险指标的分值在税收风险指标体系确立后,要对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赋予分值,以利于对按不同方式归集后的税收风险进行量化的判断,分值越高的纳税人税收风险程度就越高。
赋予分值的方法可以采取理性加经验的方式进行,普通来说对税基或者税收秩序影响较为严重的指标应当赋予较高的分值,如与收入和扣除关系密切的,与虚开或者接受虚开辟票有密切相关的指标等;分值的计算可以采取百分制也可以采取千分制,用以形成税收风险指标预警体系。
对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赋予基本分值后,可以在本项指标范围内,根据本项指标的基本分值和本项指标的风险分布状况,划分风险等级,如行业税负率指标,可以计算出本省本行业的税负率平均值,平均值以下的可以作为预警对象,并可以根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划分等级,赋予不同的分值。
其中对影响本省本行业的税负率平均值水平较大的纳税人可以考虑加分或者减分,一把来说起正面影响作用的要考虑减分,其负面影响作用的要考虑加分。
(二)税收风险识别和排序在对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赋予分值,并对各该项指标风险分布状况以及各构成该项指标的要素单位(普通指纳税人)对该项指标平均值的影响程度和离散程度划分等级,赋予不同的分值后,税收风险指标预警体系也就确立了,可以定期进行税收风险的识别、排序和预警了。
五、搭建税收风险预警平台通过对税收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定义税收信息的数据项,将每一个分析定义过数据项和其有直接关联关系或者间接关联关系的其他数据项按照一定的方式比较或者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出相应的新的具有风险控制意义数据项或者指标产生出税收风险指标,针对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按纳税人进行归集、按照行业、税种和区域归集风险指标进而形成税收风险指标体系,并根据每一项税收风险指标对税基或者税收秩序影响赋予一定的分值,进而实现对税收风险的识别和排序。
搭建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税收风险预警平台的整个业务需求就基本形成为了,在现代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税收风险预警平台,利用信息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可以说是一句空话。
搭建计算机机网络管理的风险分析的平台,应当涵盖信息数据的采集、整理计算,指标选取,参数设置,风险指标分析方案构建(建模),包括风险扫描和识别在内的风险分析预警,指标、参数和风险指标分析方案评价、修正,风险处理经验采集整理等风险管理全过程。
具体功能包括:风险分析指标维护(指标的定义、增加、修改、删除) 、风险分析指标的自由构建组合和预警值设置的分析方案维护、风险预警分析和风险识别排序、风险分析指标和风险分析指标形成方案的评价体系、风险预警案例库。
依托税务机关掌握的内、外部数据,通过计算机将各类风险分析指标进行有效组合和预警值设置,分区域、行业 /产业、税种、纳税人进行高风险对象的分析、筛选和排序,同时进行风险指标和风险指标分析方案的有效性评价,建立冷、热风险分析指标集和风险预警案例库。
六、税收风险预警处置和效果评价(一)税收风险预警处置针对税收风险预警产生的风险管理对象,应当区别风险程度和税务机关承载应对风险的负荷或者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数据核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或者开展区域性的专项整治等税收风险预警的处置。
税收风险预警产生的风险预警指标可能是一系列的,也可能是单项的,但都只能作为案源线索。
承接税收风险处置任务后,应当按照信息管税的理念和要求开展纳税评估或者税务稽查。
(二)形成税收风险预警案例库要时常对税收风险预警指标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对税收风险指标应用效果的评价结果,将预警准确率高、使用实效性好税收风险指标及形成的案例归集到税收风险案例库中,定期进行案例的评定,确保案例库中存放的为最优指标和分析方法。
(三)税收风险分值的维护在已经形成的税收风险指标预警体系中,每一个组成风险指标的分值、预警等级分值是以通常的理性判断和经验值确定的。
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改、调整。
在税收风险指标预警体系运行过程中,要动态管理税收风险指标:税收风险指标预警体系运行过程中,可能有的税收风险指标会时常浮现并产生预警,通过预警处置产生较好管理效果,这些税收风险指标可以称之为热项税收风险指标;有的税收风险指标可能不时常浮现,或者既是浮现影响面、影响程度也不大,这些税收风险指标可以称之为冷项税收风险指标;还有的税收风险指标,虽然时常浮现,但通过预警处置未能产生较好管理效果,这种税收风险指标可称之为误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