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公司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航空公司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航空公司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一、背景和目的
航空公司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组织,承载着大量乘客和货物的
信息。

为保护航空公司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损毁,
制定本制度旨在建立航空公司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确保信息
安全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可信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属于航空公司的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资源,以及涉及航空公司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合作伙伴
和供应商。

三、等级划分
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将航空公司的信息分为不同等级,并给予相应的保护等级。

在本制度中,将信息划分为四个等级: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一般级。

1. 绝密级:指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造成重大损
害的信息。

2. 机密级:指对航空公司的竞争力、商业秘密等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

3. 秘密级:指对航空公司的运营活动、内部管理等产生较大影响的信息。

4. 一般级:指对航空公司的一般运营信息和非敏感信息。

四、保护措施
根据不同等级的信息,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1. 绝密级: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措施,信息存储需要在安全通道中进行。

2. 机密级:实施访问控制、加密和备份等措施,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3. 秘密级:实施访问控制、备份和灾难恢复等措施,防止信息的丢失和泄露。

4. 一般级:实施基本的访问控制、备份和安全培训等措施,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五、信息安全管理
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安全政策和制度:制定和落实信息安全政策和制度,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2. 风险评估和管理: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 培训和教育: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技能。

4. 事件响应和应急处理:设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和故障。

六、监督与审查
航空公司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审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安全审计。

七、制度的宣传和培训
航空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并通过内部刊物、通知和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了解和遵守。

八、违规处罚
对违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行为,航空公司应依法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九、附则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航空公司所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以上为航空公司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航空公司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规范。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