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科创校风之二——博爱进取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科创校风之二——博爱进取

科创学院校风简论(二)
吴庭柏
(四)、吸收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
科创校风之一——博爱,借鉴了西方先进文化思想,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经过中西融合,并注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内容,升华为新的博爱精神。

“博爱”一词,最早是法国大革命前思想家提出的,是法国1789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自由、平等、博爱”之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都提出过博爱。

如英国的《人权宣言》等。

博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念之一。

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也提到过博爱,其遗墨《博爱》被国人视为墨宝。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也不尽然。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有“仁者爱人”的论述,战国时,墨家也极力倡导“兼爱”思想。

东汉《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唐朝韩愈《原道》也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博爱二字还出自《无量寿经》上的“尊圣敬善,仁慈博爱”一语,应知外来佛教文化,对于中国人生活层面是有较深影响的。

博爱是一种特殊的爱。

博爱的基本条件是“人人平等”博爱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对博爱定义最简单的就是“对其它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

博爱是一种无私的爱!
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将博爱解释为:“对人类普遍的爱”。

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

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爱给予不认识的人。

甚至是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

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
博爱就是广博的爱,是平等的爱,是没有等差的、没有级别的爱。

“博爱”总观点认为:人类的爱是超越阶级和种族等界限的,因而是应该不分阶级、不分种族的,因此人类应该互助友爱。

博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而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博爱内涵不断扩大。

博爱已成为人与人交流,共存的保障,已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心议题。

因此,它应是公理,是共同的信念,虽然西方的博爱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博爱精神仍不失为是一种积极地价值观。

所以博爱是一种崇高的爱。

正如《爱的奉献》所颂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而今,博爱还被融入了自然界。

博爱是奉献,要战胜自私,小集团主义,也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把道德范围向自然界扩展,不向环境透支,普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是人类教育的目标。

虽然“西方”博爱一词的思想观念存在着阶级性和种族性,中国的“博爱”也存在着等差级别,系等差之爱,博爱理论还存在着理想色彩。

但是,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提出和明确博爱的思想,是人类成熟的表现,是人类
智慧的解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博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吕叔湘编著《现代汉语词典》)我们现在使用这个博爱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

升华后的新的博爱精神应科学地理解为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学校、爱集体、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今天的博爱已被赋予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精神。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公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做到的。

而博爱是其原动力,它可以让每个人对遵守公德有积极的态度。

人类饱满的热情是一种持久的真情,理性和道德的力量。

因为博爱是人生活的哲学、崇高的信念,是人的思想、言论、工作、活动的指南,可以把“五爱”由有意识的行为变成无意识的习惯。

新博爱精神应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

(五)、校风结合了科创学院校情
科创校风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和谐局面是科创学院发展的有力保障。

而和谐校风则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办学思想、教育方针、管理体制、学校传统等内部环境的培育。

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是否明确,办学目标是否清晰,是和谐局面的前提条件。

凡不和谐者皆会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正常教学秩序。

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民主,学校内的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特别是学校内部干群间,同事间,师生间,部门间和谐相处尤为关键,凡不协调则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此外校园环境是否整洁优美、生活工作环境是否舒畅等对和谐校风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倡导和谐对于民办高校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生存还必须有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顺利发展。

因而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与当地党政部门及相关单位,与周边居住群众的和谐相处自然显得相当重要。

实践证明,和谐的外部条件对科创发展壮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博爱是科创学子成材的迫切需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科创学生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其民族风俗、自然气候,生活习惯等均呈现出诸多差异,学子们远离家乡父母亲人,其生活冷暖更需老师们拥有“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付出更多深沉的爱,特殊的爱。

科创学生较之名牌大学入学起点较低,其成绩的差异,思想素质的高低不一更需教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加倍关爱。

科创学院系职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习难度更大,更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精心培养,关爱有加。

学生家长“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亦需要老师悉心指导付出一片爱心。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而今,科创学院实施的“学生扶贫助学工程”、“何济奖学金”等重大举措正是博爱精神的体现。

“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神圣的天职”,科创校情更需用教师博爱之心去培养人才。

进取精神促进了学院的飞速发展。

“进取”犹言上进。

一般常指进取心或进取精神。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

进取精神也是一种向上的,立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两者大同小异,但后者能形容主体的决心和魄力。

进取心是人类区别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积极的进取精神是人通过不断地实现人生价值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进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

是人类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条件。

没有进取精神,中华民族就没有今天的兴旺,国家就没有今天的富强,人类社会就没有今天的辉煌,社会发展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就是进取精神的发扬。

当今进取精神已是改革开放社会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是对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与高度颂扬。

进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境界,也是个人进步的一大动力。

它是个人成功的重要基础,是最重要的心理资源,也是创新精神的强大基石。

进取心塑造了一个人的灵魂,它是一种“人有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必存,无之则亡”的浩然正气,能使人生达到最高境界。

提倡进取精神,必须要破除固步自封,骄傲自满的观念,克服停滞不前、小进则安的保守思想。

要时时站在新的起点上,以更高标准审视自己。

提倡进取精神,必须要拥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把党和人民的重托当做分内职责,把学校发展记在心中。

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投入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之中。

正是发扬进取精神,科创学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负重前行,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赢得今天可喜局面。

正是发扬进取精神,科创学院教师爱岗敬业,敢为人先,才能创建“3+1”育人模式,为高职教育发展增添一分光彩。

正是发扬进取精神,科创莘莘学子们勤学苦练,奋力拼搏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建设中“抢手”人才。

进取精神铸就了科创学院的良好精神面貌,它是科创学院不断发展的强大推力,进取精神激励着科创师生奋发图强,向着升本的目标扎实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