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课程标准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课程标准

《物联网应用综合》实训课程标准1.课程概述《物联网应用综合》实训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可通过中央控制器、WIFI和GPRS无线网络,或通过电脑模拟遥控,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和家庭环境的智能监控。

使学生了解无线传感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通过家庭内熟悉的设施感受到物联网带来的新功能和便利,促进学生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学习兴趣。

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

是在无线传感网络、Zigbee、RFID应用开发之后开设的具有应用型特点(操作性很强)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具备基本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物联网等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职业素养为重点,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包括家庭网关(控制中心)的设置、温度监控、湿度监控、光线监控、窗帘无线控制、门锁控制、无线远程监控、智能背景音乐、空调无线控制、窗口报警、烟雾报警监控、智能冰箱、用电监测共十二个学习情境。

教师要力图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讲解得清晰透彻易懂,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能够掌握本课程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的实质和要点,通过让学生实地观察、现场操作及参观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以增强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增强现代意识,培养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对《物联网综合应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后,能够从事物联网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操作。

2.围绕核心技术,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完成物联网技术的相关应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这是本课程的宗旨。

因此本课程的项目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其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3.关注全体学生,营造自主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体位开展学习活动,创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境,结合本学院学生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变为“自学”。

4.融入“5S”工作理念在整个实践环节中我们严格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要求,将“5S”工作理念融入其中,紧贴“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五大要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

1.3课程开发思路根据“做中学、学中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校企共建集教学、讨论、实训为一体的新型实训室。

本课程遵循由简到难、逐次深入的原则来确定教学项目,确定好教学项目以后,关键的任务是怎样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职业学院的实际特点,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全新教学模式。

重点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1.物联网典型应用展示直观形象地对物联网专业及其应用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基础实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掌握基础的射频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嵌入式开发,学生在收到下发的项目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项目的目的、项目所涉及到的原理的分析、项目所需器材、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3.综合应用实验学生在实施教学项目时,进行一些模拟仿真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物联网综合能力,掌握一些典型的综合应用,在工作过程进行中,指导教师可以进行随机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指导教师的提示及同学们的分组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到更多实用知识。

4.构成典型行业应用实践/创新活动面向行业的实践:物流应用、动物溯源系统、食品安全、电力监控、温室大棚、智能家居。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本专业必须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能够紧密配合专业课程体系,理论结合实践,实验课程要和物联网专业课程紧密配合;应该注重基础训练,掌握扎实的物联网基本技能和嵌入式开发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际物联网应用项目整体把握能力的同时,要求系统性的综合应用开发能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让学生在学校就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为毕业后尽快的融入社会提供有力的帮助。

2.1知识目标1.家庭网关设置;2. 灯光无线控制;3. 窗帘无线控制;4. 温度监控;5. 无线远程视频监控;6. 门锁控制;7. 智能背景音乐;8. 窗口报警;9. 烟雾报警监控;10. 模拟智能冰箱控制;11. 远程设置;12. 用电监测2.2职业目标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信仰马列主义,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懂政策,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规范。

2.通过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课堂,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物联网相关技术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综合训练,让学生物联网综合应用的基本工作过程,从而学会使用各种相关工具、设备从事生产实践,进而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物联网应用实训方法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5.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习惯。

6.在整个实践环节中严格按照工厂的生产工艺要求,将“5S”工作理念融入其中,紧贴“整理、整顿、清理、清洁、素养”五大要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

2.3技能目标1.家庭网关设置;2. 灯光无线控制;3. 窗帘无线控制;4. 温度监控;5. 无线远程视频监控;6. 门锁控制;7. 智能背景音乐;8. 窗口报警;9. 烟雾报警监控;10. 模拟智能冰箱控制;11. 远程设置;12. 用电监测3.课程内容标准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物联网应用开发这一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形成对物联网的完整框架概念。

因此本课程共设置了十二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均应从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教学的标准。

4.课程实施标准4.1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物联网综合应用是一门比较综合性的实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察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在三年内所学的无线传感技术、Zigbee、物联网软件开发等相关课程的应用,其中物联网传感技术、Zigbee协议教难,也是本课程的重点本课程的难点:本课程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对物联网相关协议的认识和理解,本身计算机网络协议就只能通过学生抽象的理解,无法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环境去验证协议,物联网是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更加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所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解决办法:采用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过程项目中组成系统及其组成元器件的选型、安装、调试、和检测作为工作任务划分依据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项目式教学方法。

1.任务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下达学生的学习任务,实施教学项目。

在任务的确定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不再单独分章节讲授器件,而是用到时通过学生的练习更直观的学习。

2.信息收集:根据学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信息。

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必要时集中讲解。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①教材;②套件自带资料;③网络课程;④实训指导书;⑤互联网;⑥专业参考书;3.计划: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①安全操作规定;②操作步骤;③检测数据与分析结果记录;④场地整理。

4.决策:对所作计划进行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5.实施:根据制定的计划按照步骤进行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要时教师可先演示,学生再加以练习。

6.总结: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每组出1名学生代表所在小组发言,教师做最后总结。

主要内容为自我学习及小组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团队合作、学习成果等经验交流分享。

7.拓展:对学习任务相关的一些知识如新技术、与以前所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关联等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4.2实训方法和实训手段1.实训方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问题导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演示和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2)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的中心思想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

在这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变为“自学”。

而这与“生本教育”的“要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思想不谋而合。

(3)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主讲教师的刻意引导,来充分发挥交流互动的作用,开展主题研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同学们主动参与、积极活动,通过相互提问、随机选定发言等形式在教学中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激发认知动力。

(4)演示和讲解法演示和讲解法就是借助实物来进行的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

对具有很高的抽象程度和复杂性及表面不易看透的工作原理内容,通过实物、课件、仿真软件等一些辅助手段补充信息源,通过感观刺激传递直观信息。

2.实训手段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1)实物教学:将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种工具、仪器仪表、元器件等实用物品一一为学生陈列出来,并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的映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