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自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如何看书如何做笔记对西经,多看,多记,多背,多总结。

看书时一定要仔细,边边角角,小字的注释,课后的点评都不要放过,课后的习题一定要做好会,尤其是计算题,因为很多考题都是来自课本的。

西经比较繁杂,所以要学会总结,可以把名次解释专门的总结一下,可以查查。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读书笔记怎么样我看都是几年前考研的人买的,现在大家都买什么替代杰弗里.萨克斯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的《微观经济学》求关于经济学书籍的读书笔记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现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发展到当代的产物。

我国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有着非常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进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和研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交往,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学科,不了解西方经济学,就难以看懂西方经济国家的经济报刊文章,也无从把握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因为西方的经济学著作和报刊文章都是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写成的,西方经济政策的制订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

同时,在目前的国际经济机构中,西方经济学也是通用的经济语言和工具。

具备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参加国际经济机构的必备条件。

现在,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必须了解、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及理论依据,知道他们的经济运行机理,懂得他们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法,研究他们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和机构。

真正做到知已知彼,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

其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运行机理和发展规律如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新的理论来解释、回答和阐述。

而西方经济学则可以为我们提供参与和借鉴。

虽然西方经济学从本质来说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西方经济学有具有实用性特征,它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主要是为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服务的。

可以这样说,西方经济学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

比如说,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价格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市场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宏观经济学中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理论等。

这些理论实际上都是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它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再次,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份的基础上,在同形形色色的庸俗经济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一直遭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责难和攻击。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些重要人物也总是拿他们的各种理论来对抗和抵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我们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必须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贻(修改:殆)。

同时,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要不断向前发展。

在新的形式下,面对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在合理地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果中才能不断发展。

曼昆《宏观经济学》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读书笔记在哪里可以买到淘宝上买跪求宏观经济学方面文献读书笔记二十一世纪二二十一世纪二十一求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的读后感,读书笔记都行,3000字左右,多谢阿的说法是大方的说法阿达撒范德萨急需:谁有宏观经济学的笔记?还有常考题目和重点?我有.如何写好关于经济学著作的读书笔记《实证经济学方 -》读后感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在课上学习了一些有关“实证”的知识。

实证经济学就是探讨是“什么的经济学”。

与之相对应的是规范经济学,也就是探讨“应该是什么的经济学”。

读完这片文章之后,我对实证经济学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理解。

粗略地划分,这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方面地内容。

首先,有关实证经济学。

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应该是一门客观地科学。

这有些像一些自然科学,譬如化学,要研究的就是物质是由什么化学成分组成的。

目的就是将物质的实际组成原原本本的揭示给大家。

而实证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现象是独立于研究者的价值观的。

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时,研究者有时会不经意地将自己的价值判断带入到结论当中,这就造成了“实证”与“规范”的混淆。

经济学就是这样。

而当结论发表之后,人们在判定这一结论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价值尺度,从而造成争议。

而我们一般所进行的经济学研究都应该是“实证”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预测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影响的概括体系,而这也是经济学的科学性的要求所在。

“实证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它能够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合理的、有意义的预测。

(当然经济学的“预测“不只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件,对已经发生但还未被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预测)而理论是一种实证性假说体系,它的判断标准就是实际证据。

这样就是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假说。

第二,有关假说。

上面提到,实证性假说体系就是理论。

所以要发展出理论,就是要在现实世界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提取其抽象本质的东西。

而对于社会科学,没有一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并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经济现象。

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些已知的经济现象提出一些假说用以推测。

而判断这种假说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要检验假说的预测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但社会科学无像自然科学那样提供那种可以给人强烈的可信任感的受控实验,而只能从偶然的“实验”(也就是现实发生的没有被控制的)中进行检验。

可是这并不阻碍这也是种检验,且检验结果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人们容易产生的误解是认为假说中假设(假说中有含义和假设)的正确与否是判断假说是否成立的标准。

这是错误的。

例如书上关于台球手的例子,虽然台球手并不会进行如此复杂的线路选择,但这并不妨碍他打出我们按照他可以进行线路选择的假设而得出的预测。

一种假说的假设的真实与否不能影响假说在现实事例中的应用。

就如文章中关于重力加速度的例子。

当然,在有些情况下在实际情况与假设有很大出入的情况下,一种假说不能适用。

判断假说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的标准有两个:1,替代理论的精确程度;2,更高精确度所带来的成本(个人认为第二条更适用于社会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总是竭尽所能找到最真实的)结论是只要假说合理,无论假设是否符合现实,我们都可以接受这个假说。

理论中的假设是十分重要的:1,它们是对理论的简洁描述或表述方式;2,它们有时促进了通过假说的含义而对假说所进行的间接假设;3,它们有时是明确说明理论可能正确的条件的一种简便方式。

对于第一条可以这样理解,假说是可以看成由抽象模型和一系列规则所组成的。

在我们判断可观测的现象与模型中的实体之间的一致性时,就用到假设(关键性假设)。

它能够简洁的描述出模型,使我们可以判断模型适用性。

(第二点不太明白,请老师指教)总体来讲,经济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提出假说(模型+规则),其中包括假设和含义。

假设是模型的简洁性描述,当判断实际现象是否与模型相对应,是否能用此规则加以推测时,就可以看假设是否基本上满足事实情况。

而判断一种假说是否有意义,是否正确而可以为大家所接受时,不是看假设现实吗,而是看这种假说的预测是否与现实情况相符合。

最后要强调,经济学是门科学,它的目的就是预测。

二,《经济学家与经济政策》经济学家的有趣表现在他的职业:“经济学家通过解释其他人为什么贫穷而变得富有。

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坦率:“我宁肯含含糊糊地对,也不愿严谨无误地错。

这句由凯恩斯说出的话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

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遮遮掩掩:“经济分析就像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但是其所掩盖的,却是致命的。

经济学家自然也难免给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于使大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不满延伸到经济政策专家身上:“经济政策专家没有律师的严密,不像神学家那样身体力行,但是比经济学家更能卖弄学问。

经济学家的乏味也被好事者狠狠攻击了一下,当然从故事中我们还找不出为什么经济学家乏味的原因。

说是一个妇人被确诊患了绝症,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时间。

这位妇人十分热爱生命,所以十分痛苦,医生于是建议她嫁给一个经济学家,妇人奇怪地问:难道经济学家可以治好我的病吗医生说:不是的,但是你如果与经济学家结婚,就会觉得半年也是十分漫长的。

于是,就有人说:“应当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

当他出发去寻找美洲大陆时,他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当他到达美洲大陆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但是,他的所有活动都是由 -无偿支持的。

看来,国外的经济学家的处境似乎并没有中国的经济学家风光,经济学似乎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但是国外的经济学家取得的成就似乎要比我们大。

惟望中国的经济学家慎思之,明辨之。

在拜读过宋先生的《货币战争》后,不经觉得这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小说,但如果作为学术著作来来,那么宋先生的论述漏洞百出。

因此我希望以此文作为对宋先生货币战争的批判。

我的观点可以概括为:1.金本位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复辟,信用货币将会继续存在;2.但信用货币的发展必须在严格限制下进行。

在论述之前,我希望现澄清一点:宋先生所说的国际银行家家族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我以下的分析。

原因很简单:1.国际银行家家族既然神秘,其存在的准确性不可以随意肯定;2.即便其存在,由于国际银行家的控制力无论在金本位,还是信用本位的货币制度基础上都足以破坏整个金融秩序,因此我们可将其影响设为一个常量,在此基础上分析金本位与信用本位的差别。

一.我的第一个观点是:黄金(或白银)的储量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将从金本位的缺陷与信用本位的相应优势两方面来论证。

众所周知,黄金和白银作为贵金属,其已探表明储量可以看作一定值,而人类社会所创造和积累的财富数量和价格总量却在不断的扩张,无论这个价值总额现在是否已经超过金银总量所能承担的上限,但终有一天这个界限将被打破,到时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不断增长的货币量来与产量相对应,经济将会彻底崩溃但是如果仅从数量角度来分析金银本位的弊端,难免不足以服人,我的下一个证据将源自于经济制度本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