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精选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教学过程: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催化剂,催化作用。

第1课时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探究法复习提问: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四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4、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过渡: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板书:课题3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一般掌握这样的原则和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

在实验室里通常选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1)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没有复燃。

讨论:该实验证明只有过氧化氢溶液能否放出氧气?回答:并非没有产生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够缓慢生成水和氧气,是由于产生氧气的量太少所致。

演示:实验2—5(2)现象:帯火星的小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

思考:是不是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发生了化学变化从而生成了氧气?演示:实验2—6(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现象:又能继续产生气泡,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讨论:如此往复,实验可以不断地进行,说说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分析:二氧化锰好像用不完似的。

如果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将二氧化锰经洗涤、干燥后再称量,会发现它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再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像这样的物质我们把它称作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板书: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讲述:(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

例如氧化铁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该反应。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练习:10克过氧化氢溶液与10克过氧化氢溶液加2克二氧化锰哪个生成的氧气多?板书: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过渡: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二氧化锰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 H2O + O2讲述:除了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之外,实验室还常用加热氯酸钾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演示:实验2—5讲述: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时,放出氧气,同时还有氯化钾生成。

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板书: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3 KCl + O2加热加热MnO2二氧化锰白色溶于水白色溶于水板书设计:课题3制取氧气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 H2O + O2 MnO2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 MnO2 KClO3 KCl + O2 加热二氧化锰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精选篇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催化剂教学思路: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识氧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生答]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反应原理仪器装置验满方法收集方法[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

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学生交流]电解水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光合作用[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

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精选篇3)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课时:二课时实验准备: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识: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3)什么是物理性质2、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3、探究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通过实验填写下表:结论: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回顾旧识: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探究新课分析讨论1:填写下表: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结论: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总结: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练习:课后习题课后反思: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精选篇4)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准备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学生猜想]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