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心解——孙悟空之谜
《西游记》是古典文学的的四大名著,也是著名的“四大奇书”之一,就《西游记》之奇,笔者认为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又是一部佛家修持经典,一部气功修炼的指导教材,一本人生励志的优秀读本。
现将我对《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人物的理解做一阐述,与大家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是贯穿小说始终的重要人物,为什么给他取名“悟空”和“行者”呢,它又为什么以猿猴的形象出现呢?被压五行山下是必须的故事情节吗?真假孙悟空的故事真相是什么?
先说说“悟空”,悟,是领悟、感悟的意思,空,即是虚无,亦是有,感悟人生大道。
“行者”,在自己一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行者。
真正悟得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前行目标的“行者”才是真正的行者。
《西游记》第一回中“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姓名配丹成。
”第八回中“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是知音。
”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知道,
作者只是借助猿猴的形象展开情节,隐喻一定的道理,这正是《西游记》被列为“奇书”的地方,孙悟空,猿猴的形象象征“心猿”,而白龙马则为“意马”,这也就有了作者“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
”的诗句。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八卦即天下之徵,“五行山”是指人之五脏,五脏在中医中又分属五行之象,脏腑强壮心猿自定,所以“如来”要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用来定住心猿,即锁心猿栓意马。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再看真假悟空,由以上分析说明猿猴即是心象,是指心,两猿当然就是指二心。
两猿一体指的是同一个人,一个人存有二心是很危险的事情,悟空在和家悟空的争斗过程,实际上就是悟空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过程。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难逢敌手,唯独在此回中,他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就是他自己,众多神仙也无能为力,最后还是由象征至高修行境界的自己“心佛”如来进行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