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心理学总结第一讲经济心理学概述一、人物及其思想对应上即可(无大题)(一)早期萌芽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当我们从较好的处境落到一个较差的处境时,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甚于从差的处境上升到一个较好的处境时所享受到的快乐。
2.杰里米.边沁:《道德和立法原则概述》《为利息辩护》(1)经济学应以最大幸福原理和效用原理为基础(2)一个人占有的财产越多,他从增加的单位财产上获得的幸福越少。
(二)孕育1.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法)1902年,出版《经济心理学》(1)经济现象的主观价值论(货币在经济学家眼中是价值的标志,但不同的人对货币的主观价值是不同的)。
(2)价格的心理预期论(股票的价格波动受股民预期的影响)。
2.皮埃尔·路易·雷诺(法)的《政治经济学和实验心理学》(1)他试图用实验心理学来理解经济现象。
(2)认为人的行为并不是严格合乎逻辑的,而往往是一半合乎理性的或另一半是非理性的。
(3)经济心理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说明“关键阈限”的位置和性质,以便能够用心理力量来超越这些“关键阈限”。
3. 乔治·卡托纳(匈牙利—美国)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1)被称为美国经济心理学之父(2)主要研究兴趣是消费行为A.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大大超过了他们的收入变化对于经济波动的冲击。
B.对消费者的情绪、意向、预期、欲望、态度和动机的测量预先指明了他们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变化,尤其是对耐用品消费的变化。
C.消费者情感指数:简称CSI,又称消费者信心指数,用来测量社会中消费者的消费态度、期望以及乐观或悲观情绪。
该指标已逐步发展成为预测经济波动、指导投资行为的重要指标。
4. 欧内斯特·迪希特(奥地利--美国)的《动机研究》(1)人类的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由利比多冲动构成,只有依靠临床治疗和精神分析才能理解。
(2)产品中有着个人的投射(3)设计了多种投射调查法如语言联想法、语句完成法、图画故事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调查无意识动机与购买情景和产品选择的关系。
5.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美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1)消费行为只不过是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形态。
(2)影响消费行为的三个重要变量:A.先有倾向(Predisposition)B.宣传和交流的影响(Influence)C.商品的特性(Product attributes)(3)重要论著:《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6. 户川行男的深层心理研究在市场调查中,掺进了一些深层心理学测试(如投射法、精神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和详细交谈法来探求消费者的购买动机:需求、喜好、态度、推测、社会承认、偶然因素7. 国际经济心理学研究会(IAREP)(1)1981年,巴黎第一届经济心理学国际讨论会。
同年在荷兰创办了经济心理学杂志(2)IAREP认为经济心理学是一门产生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理论结合处的交叉性学科,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3)社会经济学研究会(SASE)1991年在斯德哥尔摩(4)行为经济学研究会(SABE)1986年在以色列,1994年在荷兰二、经济心理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一)区别1.理论假设的差异:关注变化、关注他人、关注现在2.差异的归纳(1)完全理性vs 有限理性(2)卓越的自制力vs 自我约束问题(3)完全自私vs 有限自私3.理论模式的差异:规范性vs 描述性(二)联系:行为经济学并不否认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假设,只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做了再思考和有益的补充。
第二讲经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一、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1.确定产品“社会地位”的间接方法2.消费者首选商品的恒定法测定3.句子填充法4.情绪测验法5.语义差别测量法6.利克特五点量表法7.数量估计法8.瑟斯顿量表法二、效用理论及其应用1.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
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效用的特点:(1)主观性【材料分析】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萝卜就要流口水。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鼠。
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美极了!”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
我每天做梦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那么,世界上到底什么东西最好吃?【答】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
不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2)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3.总效用:消费一定量物品中得到的总满足程度4.边际效用: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5.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所消费的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西方经济学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消费产生的现象。
它的前提是人的偏好没有改变,连续消费某种物品。
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拥有的(或消费的)任何一种商品的数量越多,他对该商品数量的任何增加所作的评价就越低。
7.经济学与心理学对效用的关注点不同心理物理定律:韦伯--费希纳定律:S=a lg IS为感觉量,I为刺激量,a为常数。
第三讲决策心理概述一、第一系统思维和第二系统思维(明白大意)1.第一系统思维是指直觉系统,特点是快速的、自动的、无需意志努力的、内隐的和情绪的。
2.第二系统是指较慢的、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外显的和逻辑的推理过程。
3.第一系统更容易出现错误和偏差,其反应会被第二系统更深入的思考所修改。
4.不过有时第二系统思维无法充分地调整第一系统思维的反应。
人们不愿吃盛在标有“氰化物”容器里的糖二、理性---有限理性---生态理性1.环境资源稀缺,人的心智资源无限,人总是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能做出最佳决策,是理性决策者;2.认知系统有局限,在做决策时不能做到“最大化”和“最优”,只能达到满意,人是有限理性的决策者;3.认知局限性是具有适应性的,人做出的决策既不是非理性也不是纯理性,而是能够与现实环境的要求相匹配,即人是”生态理性“决策者。
三、启发式及其偏差(重点)(一)易得性启发式1.含义:人们根据记忆中易于“获得的”事件的事例或者出现的程度来评估其频率、可能性或者事件可能的原因。
2.偏差:(1)易于回忆(基于生动性和时间接近)当个体根据某一事件实例的易得性来判断该事件发生的频数时,频率相同的事件,如果实例更容易回忆,那么人们会认为该事件出现的频率会更高。
(2)易于提取(基于记忆结构)(3)假定的联系根据头脑中知觉到的同时发生事例的易得性来判断两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我们通常会不恰当的高估两事件再次同时发生的概率。
(二)代表性启发式1.含义: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其判断的概率也越高2.偏差:(1)对基率不敏感;在没有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参与者能够正确地利用基率信息。
(2)对样本大小的不敏感(3)对偶然性的误解A.“赌徒谬误”:那些具有确定概率的机会,人们会错误地受到当前经历的影响而给予错误的判断。
B.“小数定律”:认为小样本可以反映总体现象的观点(手热现象)。
(4)向平均数回归(5)联合谬误四、锚定与调整(重点)1.锚定效应:在判断过程中,人们对于一个不确定数值的估计往往是以初始值为依据,然后进行并不充分的上下调整。
2. “价格黏性”:只要过去的价格被用作对新价格提供建议,新价格就趋于接近旧价格。
3. “货币幻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对通货膨胀率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并混淆了货币的名义数量和真实数量。
五、过度自信(重点)1.含义:大部分人会高估自己的评估能力,不能认识到真实的偏差。
2.原因:(1)知识幻觉会导致过度自信(2)控制幻觉也会使人们过度自信(3)证实偏见(4)生理原因3.表现:(1)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CEO更可能发起购并交易。
过度自信是导致企业购并的一个重要动因(2)投资决策中的过度自信:A.频繁交易现象B. 爱冒险和分散化不足C.赌场资金效应D.一月效应第四讲偏好与框架效应一、阿莱悖论对期望效用模型的恒定性假设提出非议。
L1:A1=肯定得到100万法朗A2=10%的概率得500万法朗A2=89%的概率得100万法朗A2=1%的概率不得利A1>A2即U(100)>0.01U(0)+0.89U(100)+0.10U(500)转换为:0.11U(100)>0.01U(0)+0.10U(500)L2:A3=10%的概率得到500万法朗A3=90%的概率不得利A4=11%的概率得到100万法朗A4=89%的概率不得利A3>A4即0.10U(500)+0.90U(0)>0.11U(100)+0.89U(0)转换为0.01U(0)+0.10U(500)>0.11U(100)二、前景理论1.含义:人们在面临收益时规避风险,在面临损失时偏好风险(1)当投资者获利时,随着获利水平的提高,边际效用递减。
(凹函数)(2)当投资者由获利变为亏损时,效用下降最快。
(凸函数)(3)获利与亏损状态的效用值函数不是一个连续函数。
2.前景理论与期望理论的差异(1)用“价值”概念替代了“效用”概念A.效用通常从净财富的角度去定义;B.价值则是从收益与损失的方面去定义;(2)前景理论隐含了“确定效应”同样减少了获利的可能性,由确定结果变为不确定结果时,效用值变化更大。
(阿莱悖论理查德·泽克豪泽的子弹游戏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概率保险”)三、禀赋理论1.含义:也称做拥有效用,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
2.表现:(1)WTP-WTA缺口:人们为了买入一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放弃该商品而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WTA/WTP作为衡量指标不同类型的商品都存在WTP-WTA缺口现象(2)影响WTP-WTA缺口的因素:交易商品的类型A.越是市场上普及的商品,其WTA/WTP比值越低。
B.替代效应:缺少替代品而造成的主观评价价值的上升。
C.诸如是市场商品还是非市场商品,替代品是存在或者是否易于获得等。
四、框架效应1.含义:人们对一个被择方案或风险方案的二择一决策,会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
2.表现:由于参考点的不同,使决策者的参考框架不同,因而采取了不同的选择。
3.框架依赖偏差:当人们从特定的框架中看问题时,决策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所用的特殊的框架,由此产生的偏差称为框架依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