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分析

十三种摄影构图技巧1/13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

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13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

缺点: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1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

富于韵味和情趣。

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13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

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13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等题材。

建筑、大桥、公路、田野。

常用于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具有.6/13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

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

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13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

其等特点。

安定、均衡、灵活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

三角形构图具有.8/13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

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

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13九宫格构图。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

“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

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

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

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13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13险峻的森林参天大树、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

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垂直式构图。

组成的其他画面。

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13/13表现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对分式构图风景、运动、另一半是陪体。

常用于表现人物、的空间比较宽阔。

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等题材。

建筑让菜鸟变高手三招摄影构图的小技巧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给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担心坐下去会摔跤。

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给人以尊严和雄伟,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觉。

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1、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

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

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生活中人们的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

而均衡是为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

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

结构的均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除了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

画面结构的均衡,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主要主要是以人物为主,因此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拍摄生活照片,画面就会显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人物与背景的关系。

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有些人物照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这是很遗憾的事。

片被杂乱的背景所淹没,主体的人物被挤到一边,: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

·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3、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A:B=B:A+B,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

在具体往往提5:8 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黄金分割的作用:·1.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2.处理好画面的空白: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

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留下阻碍的感觉。

·3.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

若要突出主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

.摄影技巧视频剪辑资料摄影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经验的积累。

下面是无数摄影师的经验汇聚而成的十二条最经典、最实用的摄影技巧,将其熟记于心,将帮助你应对很多难以掌控的拍摄场景,推荐收藏。

1.阳光十六法则(Sunny 16 Rule)阳光十六法则“阳光十六法则”是在没有测光表时,正确估算日光下曝光数值的方法,所以这条法则只有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合使用。

将光圈设为F/16,快门与ISO同步,或者略快。

如,ISO设为100时,快门应该设为1/100秒(1/125秒)。

所以,根据这个法则,在海滩上摄影时,应该使用F/22光圈,在多云时应使用F/11光圈。

(Moony 11,8and 5.6 Rules)法则5.6和8、11月光2.月光法则同如果你想拍摄月亮,那么这里有一条很好的法则。

快门与ISO 光圈,新月则使F11光圈,弦月的时候用F8步的时候,拍摄满月用F5.6用光圈。

(Camera Shake Rule) 相机抖动法则3.如快门的速度不能小于镜头焦距的倒数。

当你手持相机拍摄时,50mm如果用果快门速度越慢,那么拍摄抖动时就越可能降低锐度。

只有当环境实在昏暗时,1/60秒以上为宜,快门就要达到焦距的话,用闪光灯、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硬物上防止抖动。

(Anatomical Gray Card)4.灰板法则灰板18%中灰版18%中灰板是拍摄的利器。

可是如果身上没有灰度板随身携带18%可以将手掌摊开面向阳光,对手掌进行测光,然后加一档怎么办呢? 曝光。

(Depth of Field Rules)倍2景深原理:后景深是前景深的后景深是前景深的2倍处,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倍。

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距离被摄物体越远,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可以使用这个法则。

景深就越大。

(Largest Digital Print Rule) 数码冲印尺寸法则6.照片的尺寸不能大如果你想把你的作品打印成大尺寸的照片时,那么至如果你对作品要求很高,于数码图片的长宽像素各除以200,。

少得除以250(Exposure Rules)低光最普遍的法则是保证高光区曝光准确,在处理数码照片时,你最好增曝一特别是彩色负片的时候,区随他去。

可是当处理负片,档。

(Quick Flash-fill Rule) 8.快速闪光输出法则将闪光灯的感光度设当你的相机不能自动输出控制的闪光灯时,闪光灯设为同机身选择光圈整档,为胶卷的二倍。

如果对主体测光,样的光圈。

这样,照片的阴影区会比主体的亮度低一档。

(Flash Range Rule) 9.闪光距离法则。

例如,你的闪光,感光度乘以4这个法则很简单:距离乘以2米。

如果你想使闪光灯的距离达到20时,有效距离为灯在ISO100 。

40米时,则需要提高感光度到ISO40010.像素翻倍法则(Megapixel Multiplier Rule)就是要像素翻如果你想使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增倍,那么很简单,两番。

(Action-stopping Rule)捕捉动态法则11.动态法则如果物体沿着镜这条法则是根据角度与速度的经验公式而来的。

那么它追至于镜头轴线的快门捕捉下,头的轴线运动你能够用1/125秒捕捉下来。

也就是说,如果物体沿镜头轴线称1/500的运动能用的快门速度。

45度运动,只需要1/250(Sunset Rule)日落法则12.日落法则但是不能让太阳出现在你的取拍摄落日时,要对落日上部测光,可以在曝光补偿中减景器中。

如果想让日落看上去比实际晚一小时,。

1相机测光模式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大多数都具备这几种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

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但是在影楼以及一些专业场合或者广告拍摄,摄影师依旧依赖测光表的数值来进行拍摄。

.一、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或简称:测光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

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

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

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

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