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涌:在渗透变形的形式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
流土:是一定体积的土颗粒在渗流作用下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在粉细砂和黏聚力弱的亚砂土中最为常见。
扬压力:是坝基地下水压力由浮托力和渗透压力两部分组成。
1.岩土工程勘察: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和技术方法,有效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目的:充分利用有力的自然地质条件,避开或改造不利的地质因素,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使用。
基本任务:a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b查明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c分析研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做出确切的评价结论。
d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作用整治等方案做出评估。
f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工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基本特点:在研究岩土工程问题时,必须考虑他们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地质环境间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作用的性质和规模及将来发展的趋势。
2.岩土问题:指工程建筑与岩土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矛盾或问题。
3.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核心任务和中心环节,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要吃透两头“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意图”。
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三项因素综合确定。
5.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方法: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检测、勘察资料室内整理。
6.岩土工程勘查阶段的划分: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勘查阶段、详细勘察阶段、施工勘察阶段。
7.工程地质测绘: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和作用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初步查明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将诸要素有那个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要求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其他勘察工作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提供给相关工作。
8.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已有建筑物。
9.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方法:路线穿越法、布点法、追索法。
调查程序:一阅读已有资料二用已有资料对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三现场踏勘四正式测绘开始。
10.工程地质测绘调查成果资料:工程地质测绘实际材料图、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及各种素描图照片和文字描述。
11.勘探手段:直接的(探井、探槽)半直接的(钻探)间接的(物探)。
12.勘探钻孔中取样:击入法压入法回转法。
13:岩芯获取率:指比较完整的岩芯长度与进尺的百分比,它不计入不成形的破碎物质。
14.岩石质量指标(RQD)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石中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cm 的岩芯段长度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
15.岩土的野外描述:;岩石的描述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
对沉积岩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性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洁净程度。
土的野外描述,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形状、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和密实度等,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黏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粉土描述颜色、包含矿物、湿度、密实度、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黏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干强度、摇振反应、韧性等、土层结构等。
特殊土还应描述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16.原位测试: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在基本保持其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的状态下,对其进行的性质测试。
17.静力触探:用准静力将探头匀速压入土中,通过不同土层阻力的不同对复杂土体进行地层划分,获得地基容许承载力、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等指标,选择桩尖持力层和预估单桩承载力等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
静力触探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粉土、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
成果应用:划分土类、划分土层剖面、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土的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o。
18.动力触探: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一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判定土层性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
使用土类型:圆锥动力触探使用于强分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石,各类土应用于划分土类或土层剖面,或在地区经验基础上,根据触探成果指标确定砂土的孔隙比相对密度粉土、黏性土的稠度状态,估算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单桩承载力,评价场地土的均匀性,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验地基加固与改良效果;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一般黏性土粉土和细粒砂土,不适用于软塑流塑的软土。
应用于:划分土层剖面,确定地基土承载力,进行饱和土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势判别。
19.现场检验内容:一验证、核查岩土工程勘查成果与评价建议,如果实际情况与勘察成果出入较大,应进行施工阶段的补充勘察。
二,对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检验。
现场检测的内容:一施工和各类荷载作用下岩土性状反应的检测。
二对施工或运营中结构物的检测。
三对环境条件的检测。
20.平衡co2:当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碳酸氢根离子时必须溶解一定的co2达到平衡。
侵蚀co2:若水中游离的co2大于平衡的co2则与水作用使碳酸钙溶解达到新平衡为止,这种过平衡co2的那部分游离的co2叫做侵蚀co2.21.取水土试样规定:一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并分别做腐蚀性试验。
二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地表水试样,做水的腐蚀性试验。
三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表水中时,应采取地表水试样,做水的腐蚀性试验。
四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各2件,对建筑群不宜少于各3件。
22.如何进行水土腐蚀性评价:首先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以及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和综合规定做出评价,其次根据水和土中的氯离子多少对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做出评价。
最后依据水的酸碱强度的不同等做出水对钢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23.有效状态:岩土工程能有效、安全可靠的工作,从而完成设计预定的各项功能;失效状态:岩土工程失去完成设计功能的能力,不能有效的工作;极限状态:岩土工程能有效,完成设计功能的最大状态,超过这一状态就无法工作。
24.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内容:绪论,介绍工程基本情况,任务、方法、工作量等。
通论,全面说明工作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集合工程实际要求选择性的做出分析和评价。
专论,结合工程项目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做出论证,并回答勘察任务书中提出的各项要求,及问题,包括,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水土腐蚀性,岩土工程问题检测等。
结论,对实际工作中所发现的各项岩土工程问题做出简要明确的回答,对检测等工作的建议对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
25.图鉴报告内容: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原位测试成果图标、室内试验成果图标。
26.滑坡:由于受到地层岩性、水的作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坡体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或带,以一定速度下滑的斜坡。
27.特殊性岩土:指具有独特能力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以及特殊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岩土。
包括:湿陷性土、红黏土、软土、混合土、填土、多年冻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污染土等。
28.湿陷性土:当其未浸水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但受水浸湿后,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作用下,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其强度也随着迅速降低。
湿陷性黄土判定:分为室内压缩试验、现场静载荷试验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29:膨胀土:指含有大量亲水矿物,湿度变化时有较大的体积变化,变形约束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的土。
30. 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如:1)大的断裂构造的位置关系、规模、力学性质、与场地和地基利用的关系、活动性及其与区域和当地地震活动的关系。
2)岩土层的种类、成分、厚度及坡度变化等,对岩土层特别是基础下持力层(天然地基或桩基等人工地基)和下卧层的岩土工程性质,特别是黏性土层的岩土工程性质,宜从应力历史的角度进行解释与研究。
3)在强震作用下场地与地基岩土内可能产生的不利地震效应,如饱和砂土液化、松软土震陷、斜坡滑坍、采空区地面塌陷等。
4)潜水和承压水层的分布、水位、水质、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获得必要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计算参数。
5)滑坡或不稳定斜坡的存在,可能的危害程度。
6)岩溶作用的程度及其对地基可靠性的影响。
7)人为的或天然的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挠折、破裂或塌陷的存在及其危害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31.围岩稳定性:围岩考自身强度保持平衡的能力。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查明建筑地区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选择优良的建筑场地、洞口及轴线方位、进行围岩分类和围岩稳定性评价,提出有关设计,施工参数及支护结构方案的建议,为地下洞室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工程依据。
32.道路勘察的岩土工程问题:路基工程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包括路基边坡稳定性、路基基地变形与稳定性、道路冻害、建筑材料。
路线选择工程地质论证。
桥梁勘察的岩土工程问题:桥墩台地基稳定性问题,桥台偏心受压问题,桥墩台地基的冲刷问题,桥址选择工程地质论证。
33.水工建筑物的特点:一工作条件复杂,水工建筑物的地基有基岩,也有土基,在基岩中有节理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在土基中有压缩性大的土流动性较大的沙等都需要经过地基处理,水工建筑物的形式受地形,地质,水文,施工等条件的影响。
二施工难度大,在河道中修建水工建筑物首先要解决施工导流和截流工作,而且往往是在水中施工,施工控制要求高,水工建筑工程量一般较大地基开挖较深,基础工程要求高,施工干扰多施工运输困难。
三环境影响大,水工建筑,大型水利枢纽对环境影响较大,蓄水地区土地淹没,移民,水生态系统破坏,泥沙淤积,以及下游河道冲刷问题严重,四失事后果严重,蓄水挡水的水工建筑的破坏和失事造成损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