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逆反心理辅导课件.ppt

青少年逆反心理辅导课件.ppt

孩子任何一个行为的错误都不等于是他整个人 的错误,对孩子不可以报以完美主义的要求, 对孩子不可以搞“无限上纲,批倒批臭。”
12
3、尊重孩子的独立和隐私
家长、老师不能做“侦探”,一个人不能控制, 也不应该控制另一个人,家长对孩子也是如此。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能成 为控制孩子的筹码。
青少年“逆反心理”辅导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杨海娟
1
主要内容:
一、“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二、青少年“逆反”的主要表现 三、学校里学生”逆反“行为的复杂性 四、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行为
2
一、 “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1、“逆反”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从混乱走 向整合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逆反”意味着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需 要独立了。青春期性萌动使他们迅速进入了一个 “自我”意识的高峰期。
15
5、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的冲突(尤其在公共场合), 察言观色,多听少说(大耳朵,小嘴巴)。
孩子最反感的是家长的喋喋不休。 家长要学会聆听,学会等待机会,等待孩子开口,孩
子开口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不要怕孩子和自己打 “冷战”,许多家长就怕孩子“冷战”,而宁愿和孩 子打“热战”,于是就“主动出击”,频频“开火”, 结果搞得自己两败俱伤。其实,孩子发动“冷战”时, 他自己也在反思。此时家长应该“冷静观战”、“韬 光养晦”、“沉着自信”、“保持亲和”。
16
6、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基本模式
接纳(倾听)——处理、宣泄情绪 分享(探究)——理清(反思)思路 讨论——拓展功能、寻找其它方法 抉择——改变行为
案例:父亲的苦恼3Leabharlann 一、 “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2、青少年”自我中心“意识空前高涨的两个 主要表现
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少年,由于认知经验的变动,先后 会出现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的自我中心状态。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 识过于高涨,学生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能关 心的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为,”假象的观众“和”独特的自 我”。
8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主要表 现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 了叛逆而叛逆,为了时髦而时髦,表面看起来 是注重彰显个性和自我,其实恰恰是反映了内 心自我概念的混乱和不稳定。重要的是老师、 家长看到这些表现,可以“看在眼里”,却不 能“稳在心里”,更不能“说在口里”,不能 反感,指责,唠叨,压制,而是能理解,包容, 引导,等待,因为绝大多数的叛逆表现均属于 正常范围。
10
大脑发育有自己的“时间表”,主管理智的额 叶要到20岁左右才能逐渐成熟。所以,只有成 年人才能真正可能做到“用理智控制情绪情 感”,对于年轻人而言,往往是“情绪情感战 胜理智。”
11
2、包容孩子出现的错误
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里。青春期孩子 享有的最大特权就是允许他犯错误。
所以列宁才说:“青年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 谅他。”
“假象的观众”使他们每天感觉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 人的关注和批评。心理上的压力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他们过 于在意自己的形象。
“独特的自我”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别人不能理解 他们独特的情绪情感,于是他们表现为盲目冲动、孤独善感、渴 望独立、渴望被群体和他人接纳。
4
一、 “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9
三、老师如何引导家长应对“逆反” 的青春期孩子
1、理解孩子的情绪冲动 我们应该意识到,喜怒无常是青春期孩子的正
常现象,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于这一时期激素分 泌变化有关。 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度过这一情绪化的时期,成 长为有能力的成年人。随着青少年进入成年期, 情绪就变得不那么极端化了,而情绪波动的减 少正说明了个体对激素水平的适应。
6
一、 “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4、逆反是成长的一部分,叛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说,过了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自然云开雾散、
阳光灿烂。因此,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有足够的信心。
7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主要表 现
1、情绪冲动、容易激惹 2、不听说教、当面顶嘴 3、不言不语、沉默反抗 4、标新立异、见星就追 5、闭门独处、厌烦唠叨 6、出门交友、深夜不归 7、我行我素、行为固执 8、电话短信、夜半不睡 9、争强好胜、遮掩真相 10、观点偏激、挑战权威

——(美)约翰 汤森德
14
4、睿智引导,设立必要的边界
为孩子设立边界的4条基本原则是 (1)爱心——我爱你,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2)规则——我对你的行为有一些规定和要
求。 (3)自由——你可以选择尊重或不理会这些
规则。 (4)负责——假如你选择不理会那些规定的
要你要对你的行为后果负责。
孩子最终要走向独立,这是大势所趋。一个孩 子如果到了青春期还“黏在”父母身边,恰恰 是这个孩子人格偏差的警讯。(案例:吴风、 小鸟)
但是,孩子离开家长是容易得,家长离开孩子 却很难。
13
儿女与父母之间那种依赖的本质,原本到了某 个阶段就应该要结束。当你的青春期孩子长大 了,他当然还是你的孩子,但他与你之间的关 系部应该仍像是孩童时期一样,想要变成一个 健全有担当的成年人,你的孩子必须切断与父 母之间的脐带,将彼此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友谊。
3、“逆反”不是问题,压制“逆反”才是大问 题。 逆反理论认为:“个体非常看重自己的自 由感和自我效能感,所以如果社会压力非常明 显以至于威胁到个体的自由感时,他们常常会 反抗”,实验表明,努力限制人们的自由常常 会导致“反从众”和“回飞镖”的效应。
5
一、 “逆反”是成长的必然趋势
埃里克森指出:青少年强烈地反对对自己的自我 意象施加一切“腐儒般”的限制,“如果年轻人觉得 环境设法对他剥夺得太多,不许他有任何表达的形式, 从而不能使他发展到下一阶段并加以整合,他就会像 困兽般地被迫奋力反抗。但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却 往往是遇到主要是来自家长的干预和压抑,青少年对 无休无止的唠叨、婆婆妈妈的关心、神经过敏的查访、 简单粗暴的教训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叛逆情绪。此时, 如果家长滥用权威,采取高压政策,就往往容易将一 部分孩子“逼上梁山”(叛逆),或者“退隐江湖” (逃避),从而出现许多行为和心理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