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精品

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精品

《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编码:30431708课程类型:理论开课部门:汽车工程系适用专业及参考学时: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64学时。

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参考学分参考学时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4 64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岗位能力核心课程,以常见工程机械发动机为主要对象,着重阐明发动机各总成和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检修方法以及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让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按照“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改革思路,以工程机械常用发动机为载体,以设备维护能力培养为中心,将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分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柴油机供给系着五个模块,最终是学生具备保养和维修工程机械发动机的能力。

本课程模块结合本系实训条件,按“任务布置、计划、决策、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教学。

教学过程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同时结合校外实训基地完成部分模块,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2.课程定位本课程以“机械工程材料”为教学内容载体,以生产过程“材料→零件→机构→机械”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课程教学项目和任务设计突出专业背景,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同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遵循认知和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展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并分阶段地开展综合项目,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侧重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电气设备》和《工程机械诊断技术》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走“学校与企业结合+任务驱动和操作实训结合+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道路。

在确保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前提下,强化、优化专业实训、实习教学,实施“核心案例教学→模拟上岗仿真训练→工作环境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过渡性训练”的递进式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本课程自身条件和特点,通过企业特聘教师、本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上的合作和互动,形成企业与学校教学平台合一,即“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校企结合和工学交替。

在基础技能实训中突出单项技能训练的基础性,在综合技能实训中强调整车技能训练的整体性,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中重视专业技能的适应性训练,确保学生达到本课程既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生产实训+顶岗实习”为重点,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分期分批地派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采取由校内主讲教师和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

二、课程目标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总体培养目标在于: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具备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并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和工作方法。

●掌握发动机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分析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描述发动机各总成、零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过程;●掌握发动机各总成、零部件的检修,并能诊断常见故障。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树立工具、设备使用的安全意识;●形成具备良好的成本节约意识;●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热爱科学、积极创新的精神;●培养敬业爱岗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适用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参考学时:64序号学习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1 总体认识发动机观察发动机的结构●能分析发动机的功用;●能编制发动机型号;●具备独立搜索技术资料的能力。

●了解发动机历史和分类;●了解发动机型号的编制规则;●熟悉发动机性能指标。

2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能分析发动机的常用术语;●能分析四行程发动机工作过程;●能理解二行程发动机工作过程。

●了解发动机的常用术语;●掌握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二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熟悉发动机的爆燃与爆震;●了解发动机特性分析。

42 维护曲柄连杆机构检修机体组●能检修气缸体和气缸盖的裂纹和变形;●能检修气缸磨损;●能独立拆装维护机体组。

●熟悉气缸体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气缸盖的构造和作用;●了解气缸的维护过程;●熟悉常用量具。

2检修活塞连杆组●能选配活塞和活塞环;●能修配活塞销和连杆组;●能独立拆装维护活塞连杆组。

●熟悉活塞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活塞环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活塞销和连杆组的维护。

2检修曲轴飞轮组●能检修曲轴;●能检修曲轴轴承和●熟悉曲轴的构造和作用;2序号考课时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连杆轴承;●能检修飞轮;●能独立拆装维护活塞连杆组。

●熟悉飞轮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的检修。

3 维护配气机构拆装配气机构●能拆装配气机构;●能调整气门间隙;●能检查和调整配气相位;●能独立拆装维护配气机构。

●熟悉配气机构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气门间隙的作用;●熟悉配气相位的作用;●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

2检修配气机构●能检修气门组;●能检修气门传动组;●能独立拆装维护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

●熟悉气门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气门弹簧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气门传动组的构造和作用。

24 维护冷却系认知冷却系●能阐述冷却系的冷却过程;●能认识冷却系部件的安装位置;●能独立拆装维护冷却系;●能区分水冷却系和风冷却系;●能认识冷却系部件的结构。

●熟悉冷却系的功用;●熟悉水冷却系的工作过程;●掌握水冷却系的构造;●掌握风冷却系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2 检修冷却系●能检修水泵;●能检修节温;●能检修硅油散热器。

●熟悉水泵的构造和作用;●熟悉节温器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散热器的构造和作用;●熟悉风扇的构造和作用;●掌握冷却液和防冻液的作用。

2序号考课时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5 维护润滑系认知润滑系●能认知润滑系的功用和组成;●能认知润滑系部件的安装位置;●掌握润滑系油路的走向;●掌握不同润滑方式的优缺点;●能独立拆装维护润滑系。

●熟悉润滑剂和润滑系的功用;●熟悉润滑方式和润滑油路;●掌握润滑系部件安装位置;●掌握润滑系部件的构造。

2 检修润滑系●能检修机油泵;●能检修机油滤清器;●能检修机油散热器;●能检修安全阀;●能检修油尺和压力表;●能检修曲轴箱通风装置。

●熟悉机油泵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机油滤清器的构造和作用;●熟悉机油散热器的构造和作用;●熟悉安全阀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油尺和压力表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曲轴箱通风装置的构造和作用。

26 维护供给系(柴油机)认知供给系●能阐述柴油的性能指标;●能认知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能认知供给系部件的安装位置;●能分析供给系油路走向。

●熟悉柴油的性能指标;●熟悉供给系的功用和组成;●掌握柴油机主要部件的功用;●掌握供给系油路的走向。

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室●能理解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能理解混合气的燃烧过程;●能认知燃烧室的结构和作用。

●熟悉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过程;●熟悉混合气的燃烧过程;●掌握燃烧室的结构和作用。

2 检修喷油器●能认知喷油器各零件,并能进行技术性能检查;●能拆装与调试喷油●熟悉喷油器的功用和分类;●熟悉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序号考课时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器。

●掌握喷油器的拆装与检查。

检修喷油泵●能认知喷油泵各零件,并能进行技术性能检查;●能拆装与调试喷油泵。

●熟悉喷油泵的功用和分类;●熟悉喷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喷油泵的拆装与检查。

2 检修调速器●能认知调速器各零件,并能进行技术性能检查;●能拆装与调试调速器。

●熟悉调速器的功用和分类;●熟悉调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调速器的拆装与检查。

2检修辅助装置●能阐述输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分析喷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分析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分析废弃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悉输油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喷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柴油滤清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废弃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7 装配和调试发动机发动机的总装配●能独立装配发动机;●能独立检查发动机各部分配合间隙。

●熟悉发动机装配的调试方法;●熟悉发动机装配的基本要求;●掌握发动机装配的顺序。

2发动机的磨合和竣工验收●能独立对发动机进行磨合;●能独立验收发动机的修理质量。

●熟悉发动机的冷磨合;●熟悉发动机的热试;●掌握发动机的修理质量验收。

28 机动 2序号考课时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9 合计64四、课程实施建议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鉴于目前高职教育教材的现状,教学工作中应以现有的教材作为辅助,同时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自编教学讲义,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项目化课程特点的校本教材。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设计思想。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求,语言表述应精炼、准确、科学,引用图表要清晰精美。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教材项目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实训与练习。

工作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作任务名称;(2)工作任务背景;(3)项目训练载体;(4)技能训练目标;(5)学习环境要求。

工作任务应是按“任务布置、计划、决策、实施、评估、信息反馈”一个完整的过程实施。

参考资料(1)《工程机械柴油机构造与维修》,张凤山,人民邮电出版社(2)《工程机械柴油机构造》,李洪志,人民交通出版社(3)《小型柴油机使用维修》,万德玉,机械工业出版社(4)《工程机械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陈新轩,人民交通出版社(5)《现代柴油机使用与检测》,刘杰,人民邮电出版社(6)《工程机械修理工》,人事教育司,建筑工业出版社(7)《现代工程机械柴油机》,王定祥,机械工业出版社(8)《现代工程机械发动机与底盘构造》,陈新轩,人民邮电出版社(9)《工程机械维修》,许安,人民交通出版社(10)《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李新和,机械工业出版社2.教学方法建议(1)宏观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引导式,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