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第二单元)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
展示
激励
点拨
组织展示
全班展示
2.全班展示全班展示
(1)各小组展示收获。
(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
3、重点探究
(1)壮丽奇观是什么意思?这一联还有哪些知识?
(2)对联有什么特点?联系上下联说一说
4.除了本文外你还知道那些文章、诗歌赞美长城。
达标
检测
1.读一读
隘口 点缀 跨峻岭 锦绣 瀚海
2.下联从哪个方面赞美长城?
3.说说下联的意思。
板书设计:长城赞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1单元
课题
索桥的故事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2.黎庶的意思。
3.为什么说长城是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板书设计:长城赞
时间角度 工程浩大
空间角度 壮观雄伟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1单元
课题
长城赞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
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2.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学法
自学,合作学习
学 习 过 程
导 案(教师活动)
学 案(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1.出示课件,引入新课.
2.明确本节课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
学法
自学,合作学习
学 习 过 程
导 案(教师活动)
学 案(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1.出示课件,引入新课.
2.明确本节课目标。
1、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1单元
课题
长城赞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理解词语,重点理解:摇晃、汹涌,
4.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5.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合作
探究
初解
疑难
小组汇报交流
发现问题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反馈
导 案(教师活动)
学 案(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1.出示课件,引入新课.
2.明确本节课目标。
3.交流你所了解的有关长城的知识。
4.明确本节课目标
(1)需要掌握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熟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
自主
学习
标注
问题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自学生字词
3.理解词语,重点理解:
4.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
板书设计:
红旗 火光
铁索 弹雨 英勇无畏
火网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1单元
课题
白鹤梁的沉浮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索桥的故事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
学法
自学,合作学习
学 习 过 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学法
自学,合作学习
学 习 过 程
展示
激励
点拨
组织展示
全班展示
1、小组内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下来。
(2)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达标
检测
1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身临铁索桥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1单元
课题
我站在铁索桥上
课时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5.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
1.句子:重点的句子可以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写一写感受。
2.下联从哪个方面赞美了长城,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合作
探究
初解
疑难
小组汇报交流
发现问题
1、小组内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下来。
(2)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导 案(教师活动)
学 案(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引入课
说说索桥的结构和地理位置。
自主
学习
标注
问题
1..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
1.课文讲了索桥的那些故事。
2.课文为什么写李冰父子?。
31.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合作
探究
初解
疑难
小组汇报交流
发现问题
(1)李兵父子的故事。
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难点学,合作学习
学 习 过 程
导 案(教师活动)
学 案(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明确
目标
1.出示课件,引入新课.
2.明确本节课目标。
8.明确本节课目标
(1)需要掌握的生字和重点词语。
(2)熟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
讨论。
(2)“何公何母”的故事。
讨论。
(3)勇士丹柯的故事。
讨论。
反馈
展示
激励
点拨
组织展示
全班展示
1、小组内汇报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下来。
(2)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达标
检测
列出课文的提纲。
板书设计:勇于牺牲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故事 何公 何母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自主
学习
标注
问题
1.再读课文,深入解课文内容。
2..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
6.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读通课文,做好批注。
7.(1)生字我记牢,我注音,我写好,我会组词。
8.词语、句子我理解我会用
9.句子:重点的句子可以画一画,反复读一读,写一写感受。
10.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合作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自主
学习
标注
问题
1..再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不能理解的问题。
1、认读生字。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合作
探究
初解
疑难
小组汇报交流
发现问题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第1单元
课题
我站在铁索桥上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