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xxxx出版社 (或公司)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参考格式)会计师事务所二零零玖年XX月XX日目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 ..................................................................... ................................................... 2 一、清产核资工作范围 ..................................................................... (2)(一)企业简况 ..................................................................... . (2)(二)清产核资范围及内容 ..................................................................... ................................... 2 二、清产核资依据 ..................................................................... .. (3)(一)法规政策依据 ..................................................................... .. (3)(二)行为依据 ..................................................................... . (4)三、清产核资过程及实施情况 ..................................................................... (4)(一)工作基准日 ..................................................................... (4)(二)工作起止日期 ..................................................................... .. (4)(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具体实施情况 ..................................................................... ............... 4 四、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情况 ..................................................................... . (5)(一)主要审计程序 ..................................................................... .. (5)(二)企业申报处理的资产损失 ..................................................................... (6)(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的按原制度清查出的资产损失 (6)(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认的按《企业会计制度》预计的资产损失 (7)五、清产核资的处理意见 ..................................................................... .. (8)(一)损失处理预案 ..................................................................... .. (8)(二)申报处理损失原因分析 ..................................................................... . (8)(三)处理损失挂帐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将产生的影响 (13)六、XX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 . (13)(一)内部控制的建立情况 ..................................................................... (13)(二)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 (13)(三)在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七、在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企业重大资产和财务问题以及向企业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 ........................................................................ .. (14)(一)存在的重大资产问题 ..................................................................... (14)(二)存在的重大财务核算问题 ..................................................................... . (14)(三)改进建议 ..................................................................... ..................................................... 14 八、其他需要专项说明的重大事项 ..................................................................... .. (14)(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对企业损失及挂帐的认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14)(二)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对资产的价值重估 ..................................................................... .. (14)(三)企业清查出的资产损失与申报处理的资产损失之间的差异说明 (15)九、其他事项说明 ..................................................................... (15)十、报告使用范围说明 ..................................................................... ................................................. 15 十一、附件: .................................................................... (15)1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Xxxxx出版社(或公司):我们接受委托,对xxxx(以下简称“xx”)截止200x年12月31日进行清产核资工作申报的资产损失进行审计。
xx对提供的会计资料以及申报的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我们对所出具的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和企业申报的损失及挂账经济鉴证意见的准确性、可靠性承担责任。
我们的审计是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号)、财政部《关于中央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和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教【2009】126号)及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的。
在资产损失审计过程中,我们结合xx单位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包括询问、审阅、函证、监盘和核查资产损失依据等我们认为必要的审计程序,现将情况说明如下: 一、清产核资工作范围指南:主要应包括以下要点:(一)单位简况设立时间、批准机构、主办单位、开办资金(或注册资本),注册登记及证书信息等,单位法定地址、法定代表人。
经营范围人员及组织机构情况:清产核资基准日在职人员、在编人员和在岗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等;单位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预算级次(如有)及财务管理模式等 (二)清产核资范围及内容按照贵单位决算报表统计口径以及清产核资工作方案要求,本次清产核资的范围及内容为贵单位及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投资控股企业和分支机构的全部资产,资产总额XXX万元,负债总额XXX万元,所有者权益XXX万元(含实收资本XXX万元,资本公积XXX万元,盈余公积XXX万元,未分配利润XXX万元),少数股东权益XXX万元。
具体单位如下:21.清产核资工作范围内企业基本情况表单位名称投资比例控制关系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2.列入清产核资工作范围的子企业的户数、名称、执行的原会计制度序号企业名称执行的原会计制度3(不列入清产核资工作范围,直接以账面数作为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结果的子企业情况序号企业名称执行的会计制度不列入清产核资工作范围的原因二、清产核资依据(一)法规政策依据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9月9日颁布的《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资委令第1号);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9月13日颁布的《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2号);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9月13日颁布的《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3号);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9月18日颁布的《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定的通知》(国资评价[2003]78号);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2003年11月11日颁布的《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一)》(国资厅评价[2003]53号);6(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2月12日颁布的《清产核资工作问题解答(二)》(国资厅发评价[2004]8号);7(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4月29日颁布的《清产核资工作问题3解答(三)》(国资发评价[2004]220号);8(财政部于2009年7月7日颁布的《关于中央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和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教[2009]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