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 教 案
系 部: 能源动力系 专 业: 煤矿开采技术 班 级: 2010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教 师: 吴卫东 学 年: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2 / 27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教案(1) 教 师 姓 名 吴卫东 教 研 室 机械维修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节 数 1-2 授 课 班 级 10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授 课 形 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名称 及教学内容
绪论
0.1 基本概念 0.2 研究历史0.3 研究意义0.4安全教育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矿山压力观测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安全主意事项。
教 学 重 点 矿山压力观测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安全主意事项
教 学 难 点 矿山压力观测及其控制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安全主意事项
教学方法和 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法 过程设计: 1、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以及矿山压力控制的概念; 2、矿压及其控制的研究历史;
3、矿压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 4、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 1、 名词解释: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矿山压力控制 2、 什么是压力拱假说? 3、 什么是悬臂梁假说? 4、 简述关键层理论的基本概念。
教学参考资料 (1)钱鸣高,石平五编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缪协兴等编著,《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年。 (3)马念杰,侯朝炯编著,《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煤炭工业3 / 27
出版社,1995年。 (4)陈炎光,钱鸣高编著,《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课后小结 4 / 27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教案(2) 教 师 姓 名 吴卫东 教 研 室 机械维修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节 数 3-4 授 课 班 级 10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授 课 形 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名称 及教学内容
第一章矿山压力的形成
1.1 煤岩基本力学性质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岩石的力学性质(1)岩石的变形性质(2)岩石的变形性质(3)岩石的强度理论 2、 了解岩体强度(1)岩体的基本类型(2)岩体的基本特征(3)岩体的强度特征 3、 了解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
教 学 重 点 2、岩体强度(1)岩体的基本类型(2)岩体的基本特征(3)岩体的强度特征
教 学 难 点 1、岩石的力学性质(1)岩石的变形性质(2)岩石的变形性质(3)岩石的强度理论
教学方法和 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法 过程设计:
1、岩石的力学性质 (1)岩石的变形性质 (2)岩石的变形性质 (3)岩石的强度理论 2、岩体强度 (1)岩体的基本类型 (2)岩体的基本特征 (3)岩体的强度特征 3、岩体的原始应力状态 使用教具 5 / 27
课外作业 P63 1、2、3、5
教学参考资料 (1)钱鸣高,石平五编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缪协兴等编著,《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年。 (3)马念杰,侯朝炯编著,《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年。 (4)陈炎光,钱鸣高编著,《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课后小结 6 / 27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教案(3) 教 师 姓 名 吴卫东 教 研 室 机械维修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节 数 1-2 授 课 班 级 10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授 课 形 式 课件教学 授课章节名称 及教学内容 1.2巷道围岩应力状态及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1)弹性应力区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2)极限平衡区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2、了解采准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1)水平巷道矿压显现规律(2)倾斜巷道矿压显现规律(3)煤层底板岩巷矿压显现规律
教 学 重 点 (1)水平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2)倾斜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3)煤层底板岩巷矿压显现规律
教 学 难 点 (1)弹性应力区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2)极限平衡区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教学方法和 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采用课件教学法 过程设计:
1、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1)弹性应力区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2)极限平衡区巷道围岩的应力状态 2、采准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1)水平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2)倾斜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3)煤层底板岩巷矿压显现规律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 P63 8、9 教学参考资料 (1)钱鸣高,石平五编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国矿业大学7 / 27
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缪协兴等编著,《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年。 (3)马念杰,侯朝炯编著,《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年。 (4)陈炎光,钱鸣高编著,《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课后小结 8 / 27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教案(4) 教 师 姓 名 吴卫东 教 研 室 机械维修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节 数 3-4 授 课 班 级 10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授 课 形 式 课件教学 授课章节名称 及教学内容 1.3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规律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采煤工作空间基本概念 2、了解基本顶岩层的梁式破断 3、了解基本顶岩层的板式破断 4、了解直接顶的稳定性、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概况
教 学 重 点 基本顶岩层的梁式破断 (1)直接顶的初次跨落 (2)基本顶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 (3)基本顶初次断裂后的“砌体梁”平衡
教 学 难 点 3、基本顶岩层的板式破断 4、直接顶的稳定性 5、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概况
教学方法和 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采用课件教学法 过程设计:
1、采煤工作空间 2、基本顶岩层的梁式破断 (1)直接顶的初次跨落 (2)基本顶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 (3)基本顶初次断裂后的“砌体梁”平衡 3、基本顶岩层的板式破断 4、直接顶的稳定性 5、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移动概况 使用教具 9 / 27
课外作业 P63 11、12、13
教学参考资料 (1)钱鸣高,石平五编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缪协兴等编著,《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年。 (3)马念杰,侯朝炯编著,《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年。 (4)陈炎光,钱鸣高编著,《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课后小结 10 / 27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教案(5) 教 师 姓 名 吴卫东 教 研 室 机械维修 授 课 日 期 授 课 节 数 1-2 授 课 班 级 10高职煤矿开采技术 授 课 形 式 课件教学 授课章节名称 及教学内容 1.4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基本顶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时,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2、了解采煤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的特点; 3、了解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 4、了解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特点; 5、了解放顶煤开采时矿压显现特点。
教 学 重 点 采煤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
教 学 难 点 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特点 放顶煤开采时矿压显现特点
教学方法和 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采用课件教学法 过程设计:
1、基本顶的初次来压 2、基本顶的周期来压 3、采煤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 (1)采煤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分布特点 (2)支承压力在煤层底板中的传递 4、影响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 (1)采高、控顶距 (2)工作面推进速度 (3)开采深度 (4)煤层倾角 5、分层开采时矿山压力显现特点 11 / 27
6、放顶煤开采时矿压显现特点 (1)上覆岩层移动特点 (2)矿山压力显现特点 (3)综放面回采巷道矿压显现特点 使用教具 课外作业
教学参考资料 (1)钱鸣高,石平五编著,《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钱鸣高,缪协兴等编著,《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中国矿业出版社,2000年。 (3)马念杰,侯朝炯编著,《采准巷道矿压理论及应用》,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年。 (4)陈炎光,钱鸣高编著,《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