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扇三角洲体系解析
1、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processes) 洪水水流(Flood water deposition): 水道沉积,
快状层理、不明显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砂砾岩, 与冲积扇上的辫状水道沉积类似;河口坝沉积,交错层理、 平行层理与变形构造砂岩;片流沉积,平行层理砂岩、粉 砂岩。 重力流(Gravity flow deposition): 水上泥石流与 水下碎屑流沉积,混杂堆积的副砾岩,水上部分与杂色泥 岩互层,水下部分与灰色泥岩互层;洪水浊流与滑塌浊流 沉积,快状—递变层理的砂砾岩、砂岩。一般近源部分发 育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远源部分发育洪水浊流沉积,扇 三角洲前缘发育滑塌浊流沉积。
不同类型三角洲的比较
类型 供给 体系 沉积 坡度
陡
相临沉 积体系
阵发性水流、重 力流、盆内水体 阵发性水流、重 力流、盆内水体 阵发性水流、盆 内水体 稳定水流、盆内 水体
沉积物
分 选 、 磨 圆 变 好
扇三 冲积扇 角洲 (近源河流) 辫状平原 辫状平原 三角洲 (近源河流) 辫状河 辫状河 三角洲 (短程河流) 曲流河 三角洲 (长程河流)
扇三角洲体系 Fandelta System
一、概况 1、定义(Definition):由于冲积扇直接提供物源,
在盆地边缘的水上和水下部分所形成的碎屑沉积体。近 源短程河流供给;直接与冲积扇过渡;水上部分为冲 积扇,水下部分为扇三角洲。
2、三角洲序列(A Series of Delta)
以三角洲为基本名称命名的沉积体系很多,如三角洲、 辫状平原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等。上述沉积 体系命名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物供给体系类型及供给方式。
扇三角洲的水动力特征
波浪与潮汐(Wave and tide deposition): 波浪与潮汐作用在湖盆 中不明显,在海盆中作 用明显,形成沿岸沙坝 和潮汐沙脊。
海相环境受波浪、 潮汐等的控制。
湖泊扇三角洲主要以洪水性沉积为主,兼具 牵引流、碎屑流、漫流沉积。 因沉积迅速,辫状水道多变。
2、相分布(Facies distribution) 扇三角洲平原( Fandelta plain ): 扇三角洲
较陡 较缓 缓
粒 度 变 细
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向陆方向通常以断层为界。 (2)砂、砾粗碎屑比例较大。 (3)纵向上楔形,平面扇形,向盆地方向变薄、细。 (4)单个扇三角洲层序向上变粗。 (5)规模常较小,成群出现。
陡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缓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二、沉积作用与沉积相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and Facies
扇三角洲
•
Holmes(1965) 最早提出此概念 Nemec, Stell(1988)《扇三角洲:沉积学和构造背景》
(1)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 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2)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吴崇筠(1989)
扇三角洲(主要为靠山型,包括所谓的水下冲积扇、部分近岸水下扇)
扇 三 角 洲 亚 环 境
扇 三 角 洲 的 亚 环 境
及 其 沉 积 序 列
三个亚相: 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 辫状河沉积为主,常包含泥石流沉积。沉积物:砂砾 岩夹杂色泥岩结构, 成熟度低。构造:较大型板、 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块状层理,成层性差。
位于盆地边缘同沉积断层上升盘,保存条件差
SP
RT
水道主体
为重力流水道的主 体部分,具有带状定 向分布特点,岩性主 要由相互叠置的块状 砂岩、递变层理砂岩、 混积岩组成,与下伏 岩层呈侵蚀突变接触。 SP 和 GR 曲线特征为 箱形或钟80m
大港油田典型 水下水道沉积 (砾石磨圆较 好),与冲积 扇棱角状砾石 不同:碎屑颗 粒经过一定的 搬运与磨圆, 或再沉积的产 物。
冲积扇 山区 (辫状河) (物源)
洪泛平原 (曲流河)
滨岸平原三角 洲(悬移质)
盆内 水体
冲积扇—河流体系与盆内水体关系
扇三角洲
辫状平原 三角洲
三种特殊类 型三角洲的 示意图
辫状三角洲
扇三角洲的发育条件
(1) 湖盆边缘临近高差大、坡度陡的隆起区。 (2) 常与同沉积期大型断裂带相伴。
扇三角洲示意图
水上部分,与冲积扇沉积相似,发育泥石流沉积、 辫状水道沉积、筛析物。此外,由于地形变缓,沉 积物变细,辫状水道两侧发育天然堤,主要为波状 层理、爬生波痕纹理粉砂岩。 扇三角洲前缘 ( Fandelta front ): 扇三角洲 的水下部分,是扇三角洲沉积最活跃的部分,由水 下水道、河口坝、重力流沉积与暗色泥岩互层构成。 水下水道沉积与水上水道沉积相似,但水下水道与 暗色泥岩互层,而水上水道则与杂色泥岩互层;河 口坝沉积构成一反旋回沉积,自下而上为波状交错 层理粉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中河口坝没有三角洲中的发育。 重力流沉积为快状—递变层理砂砾岩,与暗色泥岩互层, 其中水下碎屑流沉积中发育含泥砾的副砾岩。 前扇三角洲( Pro-fandelta ): 扇三角洲的外围部分, 水流作用消失,以盆内水体作用为主,主要发育波状层理 的粉砂岩和沙质泥岩,夹平行层理、快状层理砂岩。
含碳酸岩盐砾石的砾岩 ES3,庄47井3008.9m
含碳酸岩盐砾石的砾岩, 含碳酸 岩盐砾 石的砾 岩 , 中 , 歧 南 6 井 , ES1 中 , 歧 南 6 井 , ES1 3409.84-3410.12m 3202.56-3202.41m
沙三段沉积相图
(2)扇三角洲前缘: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和砂体发育区。 四个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陆上辫状河道的水下延伸,向前变浅、消失,最主要的微相 类型。沉积物:砂砾岩、砂岩。结构: 较陆上分选好,粒度 曲线表现为洪水急流型---正常水流型。构造: 板状、槽状交 错层理,平行、粒序、块状层理,无暴露构造。垂向: 多层 叠置的正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