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以下两大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小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失败(1840-1864)。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式农民战争时期。
此间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
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失了领土主权、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内河航行权,中国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小阶段,从太平天国失败后到义和团运动(1864-190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时期。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
第三小阶段: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1901-191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西文化碰撞与新旧文化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的矛盾。
第四小阶段: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五四运动(1912-1919)。
这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
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共和与民主,革命派又先后发动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进一步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由于其阶级时代的局限,这一系列运动多是失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中国社会陷入黑暗的谷底。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也有人把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三个高潮”(第一次高潮时期是1851-1864年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高潮时期是1894-1900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第三次高潮时期是由1905年同盟会成立到1911-1912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八大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二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小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第二小阶段:从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小阶段:从1937年七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第四小阶段: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解放战争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了******政权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取得胜利。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终结。
(2)中国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历史,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
在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阶级矛盾不再是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现代史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这一时期的前三年,面临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历史任务。
从1953年1月,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第二阶段:从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时期。
第三阶段: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第四阶段: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文革”结束之初,由于当时“两个凡是”的影响,我国各项工作曾处于徘徊状态。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完全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