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交通工具的变革看改革开放

从交通工具的变革看改革开放


减少27%
60年前,“开门是山,抬头是坡,迈步是坷”,“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60年后,立体交通枢纽网络的建市让人们充分体验了 “条条道路通罗马”。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2008年奥运, 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社会的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 单从人们在使用交通工具上就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改变。自行车、公 交车、出租车、私家车„„这些人们身边的交通工具它们既承担了 交通运输功能,也记录了人民生活前进的脚步与节奏,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人民牛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4.公路建设的压力
2013全国汽车保有量1.37亿辆 车辆管理是重点从2003
年到2013年10年间,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从 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 多万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 率达到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宏观上来看, 2013年我国车辆和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至2013年底, 全国机动车数量突破2.5亿辆。如此多的机动车数量所 带来的公路建设压力是无法想象的
2.巨大的能源消耗
截止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
量达1.37亿辆,全国有31个城市 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 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 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 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 市汽车超过500万辆。如此巨大 的机动车数量,每年所消耗的 石油是一个天文数字
3.可怕的环境污染
改革开放30年前后比较
内容 1978年 2007年 比较 人均纯收入 1333.1%
减少24.6%
城乡居民消费指数
城市405元 农村138元 2.5亿
城市11777元 农村3210元 1479万 减少2.3521亿
绝对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
30%
3%
骑自行车就像开奔驰
“30年前,街上的汽车很少,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 通工具,人们为了坐公交车经常要走现在的两三站地。 去一个远些的地方经常要倒两三次车。飞机更是只有 极少数人才能见识到,更别说乘坐了。” 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 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当时购买自行车都得凭票, 每年一个单位最多能分到十几张购车票,能有幸分到 票的人自然不多。“那时候如果家里能拥有一辆崭新 的自行车是令人羡慕的。” 当时大伙儿上下班的交 通工具,除了公交车外,绝大多数都骑自行车或步行。 一般人对汽车是没有概念的,买车?那时连做梦都不 敢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 自行车开始风靡中国。其中牌子最响的是永久和凤凰 牌。那时,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不亚于现在有辆轿车 的感觉,尤其是骑“永久”就像开奔驰一样有面子, 而一辆“凤凰”就像现在有一辆宝马一样。
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 不可能 一帆风顺,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一 定能达成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
们生活越过越好,越来越方便 在享受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不要忘 记我么走过的艰辛
中国现代交通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
生活的改善,交通运输量也在稳 步增长。运输量稳步增长的同时, 运输结构逐步改善。铁路运输在 各种运输方式中比重逐步下降, 其他运输方式运输能力快速提高, 公路、水运和民航的潜力得到发 挥,减轻了铁路运输的压力。十 几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从过去的封 闭和垄断哦奏响了开放和竞争, 百姓对交通工具、运输方式有了 更大的选择余地,运输服务质量 明显提高。货物运输走向规模化、 专业化、快速化,旅客运输更加 高速、舒适、便捷
现代交通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交通工具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
1.残忍的交通事故
2.巨大的能源消耗 3.可怕的环境污染
4.公路建设的压力
1.残忍的交通事故
改革开放给人们的 出行带来很大便利 的同时,有些人为
了各种目的,不顾 自己和他人生命安 全而酿成了非常残 忍的交通事故
如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 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 地的变化。老百姓出门“打的”已 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 公交车,方便了百姓的出行。更大 的变化则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让 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据 交警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底,仅 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
30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人
拥有摩托车感觉很富足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摩托车开始逐步成为 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 的象征,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 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那时骑摩 托车,比现在开奔驰、宝马感觉还要好。” 从摩托车开始,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被大大 改变了。1980年后,摩托车开始逐步进入 家庭,这是私家车走进百姓生活的序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