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一,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其启示意义
海发行关闭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给海发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沉重的债务压力和亏损负担。

2高息揽存使海发行背上高额的经营成本。

3在资产管理方面,在短短三年又新增了大量坏账。

4经营管理混乱,违规违法问题严重。

海发行倒闭的启示:
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其表面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融失败的残酷事实,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我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称为“计划性破产”。

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再者,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

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在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息丧失,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存款保障机制,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最终安全网”。

最后,无论金融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努力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的防火墙,除了海发行以外,美国次贷危机同样使我们看到,金融巨头内部的风险失控,会导致风险的积累和爆发,对混业经营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既要有一道“风险防火墙”,强调讲异业风险限制在各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又要有一道“咨询隔离墙”,要求禁止或限制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传递,借以防止滥用信息和内部交易行为的发生,在当前加快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监管,真正成为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的“守夜人”
二,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其启示意义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缺乏风险防范机制:里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身兼两职,说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

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

巴林银行在管理上的问题有四个:①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明确并明示;②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③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④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快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3,过度从事期货投机交易。

4,滥用金融衍生产品。

5,道德问题。

总之,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

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有实质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并不在于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通过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我们应当更加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巨大利润后面的风险。

1,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

2,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3,扩大银行资本,进行多方位经营。

4,加强监管。

金融机构的高负债特点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5,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

6,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发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

7,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