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渐鸣渐近,集古木上。
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儿扬去。
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有声,二鹊亦尾其后。
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
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136、道士救虎
一夕,山洪大发,漂室庐塞溪而下。
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
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
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
道士曰:“是亦有生命,必速救之。
”舟者移船往,以木引之上,乃虎也。
始则昏昏然坐而舐其毛,后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
舟人奔救,道士虽不死而重伤焉。
137、哑孝子
崔长生,生而哑,性至孝,人呼“哑孝子”。
孝子既哑,左手复挛,佣工养其父母,出入必请安。
后淮、徐大饥,孝子行乞于乡,人悯之,遗以糟糠,受而纳诸箪,自掘野草以食。
归则扶其跛父病母于茅檐下,尽倾箪中物,敬父母食,父母赖以活。
一日,途见故纸,中有遗金,守待失者而不得。
月余,未见有求者,乃易猪饲之。
猪蕃息,遂为父母备棺。
孝子待人,诚而信。
父母先后卒,哭之恸,棺葬于野,后不知孝子所终。
138、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白怪而问之,媪曰:“欲作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功夫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39、越人溺鼠
鼠好夜窃粟。
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
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
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
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140、林逋养鹤
宋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林逋常泛舟游西湖诸寺。
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应门延客坐,即开笼从鹤。
俄顷,逋必棹小船而归。
盖逋尝以鹤飞为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