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实践课程——关于成都东站的考察论文XXXXX摘要:成都东站,又称成都东客站,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前身为成昆铁路沙河堡站。
总占地约68公顷,车站站房面积10.8万平方米,已于2011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作为西南大都市的门户和文化的名片,成都的重要地标建筑,成都东站客运站的建成,将会带动附近大型商业聚集。
其规模大,设施完备先进,都将成为高端产业聚集的目标。
本文主要对成都东站的交通体系和商业综合体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都东站、交通体系、商旅城1.成都东站概述2011年7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投入运营。
成都东站现系成都铁路局直属客运特等站。
成都东站占地面积大约68公顷,南北长约2.9km,东西宽约520m,自西向东:西广场、站房、东广场。
成都东站建筑面积大约220000㎡,包括站房、无柱雨棚、高架等等。
其中,站房面积108000㎡。
成都东站建筑高度约为39m。
在设计上,成都东站引入大量文化元素,东广场进站口以及西广场进站口均采用了青铜面具元素,屋顶引入金沙太阳神鸟火焰造型。
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在竣工仪式上介绍,成都东站近期设计日均发送旅客200000人次,远期可达376000人次。
2009年1月1日,成都东站正式启动建设,2011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成都东站成功实现铁路客运、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地铁、轻轨、公交、出租以及社会停车无缝对接,方便不同交通工具轻松换乘。
成都东站占据成都铁路枢纽中心地位,主要办理动车始发终到、达成铁路运行快速始发终到以及宝成铁路运行特快查询、达成铁路运行普快查询。
2.东客站的交通体系集铁路客运、中长途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社会车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站将承担起新客站铁路大强度的客流集散、中心城区过境交通转换、东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城市交通枢纽等多重重任。
2.1站内结构分析与交通的“无缝衔接”据资料显示,成都东站大致可分为五层,从上自下依次为:高架层、站台层、地下出站层、地铁2号线站台层、地铁7号线站台层。
地下三层为地铁7号线站台层,在此层可以乘坐地铁7号线;地下二层为地铁二号线站台层,在此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地下一层为旅客出站厅及换成区,结合地铁站厅设置贯穿东西的公共通道。
去往城市的旅客可在此便捷地换乘地铁,顺利到达公交和长途车站,搭乘出租车和社会车辆,所有的交通工具在这里形成“无缝衔接”。
;地面一层为站台层,主要是乘坐铁路旅客出发和到达的场所。
东站房布置旅客出站通道,西站房为进站通道和基本站台候车区;高架层为进站候车层,通过站房两侧南北高架道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可直接将出行旅客送达该层室内有宽敞明亮的候车区域,里面配备了餐饮、商务等综合娱乐和服务设施。
东客站建成后引入了公交班线30条,出租车发车位110个,长途车发车位50个,旅游汽车发车位40个,社会车辆停车位近2000个,将形成集城际铁路、中长途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长途、城市公交、社会车辆及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实现无缝零换乘的西部一流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人车之间、车流之间,各行其道,转运顺畅。
”秉承这样的设计理念,整个东客站综合客运枢纽东临三环路,西接机场路东延线,南临驿都大道,北接迎晖路;站区规划与城市整体相呼应,采用立体交通组织。
同时,将高架道路直接修建到候车大厅外侧,将城市和站房有效连接起来,“旅客无需出站,便可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真正构建一个无缝衔接的交通体系!”2.2三横七纵、13座立交串联东客站片区的路网主要由三横七纵构成,它们共同组成片区的外围通畅环和内部疏解环,完成东客站片区以及附近区域的交通疏解。
南北向的“三横”主要指三环路、经四路、机场路东延线;东西向道路由北到南主要为迎晖路、纬一路至纬五路、驿都大道共七条道路,构成“七纵”。
除了这些平面道路构成片区路网之外,还有13座上跨、下穿或匝道等立交工程。
“立体交通将是未来东客站交通枢纽工程最典型的特点,这些立交工程有效地连接起各条道路,实现纵横道路之间的相互转换。
”2.3作业能力及全国交通圈层打造东客站全面开通运营后,日均客车作业能力可达400对,日均发送量为20万人。
至2030年,年旅客发送量将达1.37亿人次,日均发送量将达到37.6万人次,比现在的火车北站多了近一倍。
高铁时代的来临将突破性改变时间与地域距离,重新构建城际经济圈层新格局。
新客站将作为成都的交2.4对比案例——新加坡交通设计2.4.1新加坡交通设计介绍新加坡是个地狭人稠的地方,但它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重要商业城市和转口贸易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的航空中心. 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加坡的交通形成了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的无缝结合多元公交系统,充分体现了方便、高效性和与环境的和谐性。
新加坡十分重视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开发。
特别是交通枢纽,它是城市具有高吸引力的节点,当它与土地使用类型集约经营利用时,土地价值就会提高。
新加坡在每个新镇都建有交通枢纽。
新加坡地铁站周围的建筑和地铁站周边地块普遍采用多功能的组合式开发方式,整个综合体不但实现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也提供了多种功能的组合开发,集聚了大量人流。
新加坡总体规划初期优先确定主要高速公路、干路和轨道交通网络,预留其所需用地以减少实施时可能面临的用地矛盾。
另外,为支撑商业和住宅密集地区,在进行详细交通规划时选择在该地段建立主要交通车站及设施,以有效连接这些重要枢纽,保证换乘的便捷性。
2.4.2与东站的对比与新加坡的交通对比起来,东站的交通设计也毫不逊色。
东站除了铁路、公交、出租的一体设计以外还与长途客运、13座上跨、下穿或匝道等立交工程相结合,这些工程不但实现了客运的要求还实现了纵横道路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集城际铁路、中长途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长途、城市公交、社会车辆及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实现无缝零换乘的西部一流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也是适合中国城市交通的设计。
3.东站商业发展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东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交通工程,它宣布,成都迈入城际轨道交通的时代。
而成华区,则恰好担当了排头兵和门户堡垒的重要角色,肩负着再创城东新辉煌的历史使命。
3.1人气商气汇集“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成都东客站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的财富交汇中心。
两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只有单调的铁轨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日客流量上万的“流金淌银”之地。
待东客站全面运行后,日均客车作业能力可达400对,日均发送量为20万人,至2030年,年旅客发送量将达1.37亿人次,日均发送量将达到37.6万人次。
届时,超高人气将直接带动城际商旅城的建设与发展,也将直接助推成华经济社会的繁荣。
据了解,如今,东客站附近人气旺盛,商气井喷,购物热潮此起彼伏,众多商家纷纷东站片区用地分布1入驻,一派繁荣。
由于成都东客站和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的规划和建设,直接带动了东客站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
该区域已经先后引进了上海长峰、绿地集团、海峡城项目、蓝光、阳光100、首创国际等100多个项目。
其中,上亿元项目达到了10多个。
随着东客站的全面运行和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的建设,成华招商引资工作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3.2新客站作火车头拉动20平方公里商旅城建设西部第一景观核心枢纽站、成都东部新城副中心、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基础性的概念规划初步完成。
城际商旅城的发展定位是成都东部的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成都商旅产业高地,因此将成为成都东部城市副中心。
作为成华区1413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区域,以新客站为核心的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将结合“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建设,坚持“低碳生活、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高端商业、高端商住和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集交通枢纽、经济枢纽、城市门户为一体的“城际商旅中心”,构筑成都东部具有强劲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交通大枢纽、城东CBD、现代田园城”。
“按照初步设想,保和辖区将依托新客站,采用‘卫星环绕’方式布局重大项目,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保和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称,有关方面正按照“成都东村”(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和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发展思路,对位于商旅城核心区的保和街道紧锣密鼓开展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研究和规划,并积极推动龙之梦、海峡城、现代城等项目落地建设。
3.2.1城市空间:造东部城市副中心核心区“龙之梦项目等签约入驻,将‘引爆’城际商旅城大发展。
”按照成华区1413产业发展战略,“龙之梦”等产业化项目将成为商旅城核心产业的承载载体,汇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都时尚生活新坐标。
“绿地集团、信和、阳光100、新鸿基等项目纷纷在保和板块排兵布阵,为该区域城市和产业肌理植入了大量的现代和国际化元素。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相关专家认为,按照成华区1413产业发展战略,随着城际商旅城的发展,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保和板块将依托新客站逐步构建“城际经济圈”产业集聚区、东部城市副中心和“成都上东区”三大功能区的核心区。
3.2.2产业布局:力争“城际经济圈”总部核心区成华区保和街道党工委书记林家树表示,他们将按照“成都东村”发展规划和成华区1413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东客站的交通枢纽功能和辖区区域优势,整合辖区资源,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商贸业、现代信息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建设。
“围绕新客站,保和板块有望形成‘一中心、两线、四片’城市和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城际经济圈’的核心区。
”成华区保和街道办事处经济科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加快推进东方新城片区、杨东天片区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东客站片区纬1至纬5、赖家店城中村等道路建设(11条道路约13.3公里,总投资约1.5亿),为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成都城际商旅城保和板块:“城际经济圈”总部集聚区、成都东部副中心核心区。
3.3案例对比——上海浦东新区规划3.3.1浦东新区介绍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市区、北倚物丰人杰的长江三角洲、面对浩瀚无垠的太平洋.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此浦东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在19年的发展历程中,浦东新区坚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国际化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