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名校专题冲刺练(含答案)

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2020年高考语文考前名校专题冲刺练(含答案)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一、(2020·湖北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南宋] 陈亮离乱从头说。

爱吾民、金缯不爱,蔓藤累葛。

壮气尽消人脆好,冠盖阴山观雪。

亏杀①我、一星星发。

涕出女吴②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

把当时、一椿大义③,拆开收合。

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

这话霸、又成痴绝④。

天地洪炉谁扇鞲,算於中、安得长坚铁?淝水破,关东裂。

(注)①亏杀:辜负。

②涕出女吴:春秋时,齐本大国,因齐君畏惧吴国流着泪把女儿嫁到吴国。

③一椿大义:指抗金这一正义事业。

④痴绝:极端的痴心妄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回顾宋朝屈辱的历史,讽刺了南宋统治者把纳币输绢的屈辱说成是爱民不爱金缯的行径。

B.“冠盖阴山观雪”一句批判了南方豪门士族偏安一隅偷生享乐粉饰太平。

C.“丘也幸,由之瑟”为过片,既以振作之态收束上片,又引出了下文设想中的救国行动的描述。

D.本词词风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风相似,豪放苍凉沉郁。

2.夏承焘先生认为陈亮和辛弃疾酬唱的几首《贺新郎》“最能见出他热烈激越的感情”,诗人在词中如何表达感情的,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二、(2019·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宿楚国寺有怀赵嘏①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②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赵嘏,楚州人。

唐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不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②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寂寞”语带双关,既写衰败荷花的余香,也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伤感。

B .“衰荷”“断烟”“残月”等意象的组合, 描绘了秋天苍茫的夜色, 意境萧瑟凄凉。

C .颔联写红叶飘零,隐喻诗人漂泊的人生际遇,饱含无可奈何之情。

D .颈联“南浦”“北楼”等意象营造了浓重的离别氛围,含蓄表达诗人对好友的思念 之情。

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 2020·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三模)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各题。

古剑歌 齐己, 百炼百淬始提出。

, 莲锷星文未曾没。

, 老龙影夺秋灯明。

, 用尔平治天下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神物”指古剑,“神”字体现出了古剑本领的神奇和古剑具有的灵性。

B .“百炼百淬”写古剑经历千锤百炼后而成,因来之不易,所以显得珍贵。

C .“不要强硎磨”指不要用磨刀石来强行磨古剑,意即不能随便使用古剑。

D .颈联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古剑的坚与锋,表现了古剑不减当年的风采。

2.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 2020·福建省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 ?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 ?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诗人,此时屡遭排 挤,欲归隐以避祸 ?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偃松势轧枝偏处境危困,裴度尽心扶持,诗人对他的高尚情怀十分钦佩 ?古人手中铸神物 今人不要强硎磨 一弹一抚闻铮铮何时得遇英雄主B.诗人乍见偃松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之余流露出对偃松无媚俗姿态的喜爱? C.“入”“含”两字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偃松,意趣天成,意蕴幽远D.“偃松”与“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2.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五、(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零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折杨柳卢照邻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人物、节令,“依依”一词形象地写出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B.主人公因黄莺啼鸣、杨柳吐绿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了,言语中饱含伤感之情。

C.前两联诗人选取了“杨柳依依”“莺啼”“条变”等意象描绘出暮春时节凋零的景象。

D.诗歌尾联委婉含蓄,借折柳表达闺中相思,以“音信稀”表达军中战事之紧。

2.请结合颈联内容分析“凝”“乱”两字的表达效果。

六、(2020·南昌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白沟①刘因②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

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

③知名:抗元名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颈联写诗人骑在马上远望孤城,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全诗以景结情,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

七、(2020·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注]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玉斧修:这里指“玉斧修月”。

传说唐代有一人游嵩山,见一枕幞而眠者。

其人告诉他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就中秋月来写,起韵即激情喷涌,以一“快”字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

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

B.“问嫦娥”句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其实词人问讯嫦娥的目的,并不止于发一发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

C.下阕,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歌舞助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人们不珍惜此夜月色好景的深沉叹息。

D.“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

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八、(2020·邵阳市第三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①王安石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

②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去去便看归奏事,莫嗟行路有崎岖。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主持变法时期。

王詹叔,名靖,曾任山阳太守等职。

利州路,北宋行政区名,包括今陕西、四川部分地区。

运判:官名,即转运判官。

②朱轓,古代高官之车。

辇毂,代指朝廷。

均输,指均输法。

作者推行的新法之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王詹叔身为贵家子弟却能饱读诗书,在看似简单的叙述中含有作者的赞赏。

B.颔联交代王詹叔出行事由,塑造了一个不计较名利、勇于承担新任务的官员形象。

C.王詹叔眼下虽然不受器重,但作为难得的人才,作者认为他最终会得到朝廷认可。

D.本诗以送别为题,但重点不在于抒写别情,而是缘事抒怀,表达作者的意志态度。

2.尾句“莫嗟行路有崎岖”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它与“不畏浮云遮望眼” 飞来峰》)共同体现了作者什么性格?请简要分析。

《登九、(2020·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陈明府赴萍县卢纶素舸载陶公,南随万里风。

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童。

祠掩荒山下,田开野荻中。

岁终书善绩,应与古碑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素舸,指未加任何装饰的船,交代陈明府赴萍县乘坐素舸,意在暗示陈明府有着陶渊明般的高尚节操。

B.颔联描写梅花、橘树意象,延续了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

屈原在《橘颂》中描写的橘树,具有坚贞不移的品格。

C.颈联是说陈明府为人不重奢华而重实干,他甘愿做一个农人,与当地百姓一起居于荒山、以农为本,勤于拓荒。

D.尾联设想岁末统计陈明府一年来的政绩,可与古碑上记录的先贤政绩媲美,表达了诗人对陈明府的祝愿和希冀。

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也是送别诗,请从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不同。

十、(2020·山西省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①杜甫江国②逾千里,山城仅③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释)①此诗是杜前晚年于离乱中乘舟从湖北到阳时所作。

②江国: 江河纵横的地方。

③仅: 几乎,将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大处着眼,写出江国之大、山城之高,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颔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紧承首联,以外界的大而冷,衬托出舟内的窄小孤寒。

C.因环境所迫留滞异地,使我才华难以发挥;时事艰难危险,却无法减少我的胆气。

D.诗人借豪景抒豪情,又以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相辅,气韵流转顿挫,富有节奏感。

2.诗的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一、1.B2.①直抒胸臆,“亏杀我、一星星发”痛惜自己把头发都等白了,等到的竟是如此耻辱的现实。

“这话霸(即话柄)、只成痴绝”,明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幻想,饱含作者的失望和痛苦。

“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并非有疑而问,乃是用肯定语调发出的谴责和质问。

②用典抒情,“涕出女吴成倒转,问鲁为齐弱何年月?借用历史故事(春秋时,中原大国齐的国君景公畏惧处于南夷之地的吴国,只有流涕送女与之和亲;还有鲁国也曾因遭受强齐欺凌而不予反抗),来批判南宋统治者求和苟安的行径。

③运用想象手法,叙事抒情。

“据地一呼吾往矣,万里摇肢动骨”想象投奔这支抗金新军后大显身手的兴奋情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