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教学计划一、本课程的目的。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
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
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美是由一定的内容和相应的形式构成的。
美以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形象性和感染性是美的显著特征。
美根源于实践之中。
美最初是从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美和真、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社会实践。
2、了解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观点;理解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宜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掌握美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了解美根源于社会实践,劳动创造了美。
第三章审美门户1、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区别。
形式美的形成和特点。
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
形式美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
2、了解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色彩、形状、声音。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匀称、多样统一。
第四章审美范畴1、审美范畴是人们对美的表现形态的一种概念表述。
审美的基本范畴: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
优美和崇高的审美特性与形态特征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理论、喜剧性理论的要点。
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
优美感、崇高感、悲剧感、喜剧感的特征。
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
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2、掌握优美与崇高的比较;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悲剧性、喜剧性理论的要点;理解悲剧性、喜剧性的类型;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范畴:中和、气韵、意境,当代审美范畴的发展:丑、荒诞。
第五章审美意识1、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
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
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审美意识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个性、全人类共同性。
审美意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理解审美感受的特征:直觉性、愉悦性、功利二重性;了解审美意识的基本形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掌握审美意识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第六章审美心理1、审美心理结构要素:审美感知(美感的基础)、审美想象(美感的载体)、审美理解(美感的规范)、审美情感(美感的动力、中介、效应)。
什么是审美感知,审美感知的整体性、选择性、情感性。
什么是审美想象,审美想象的初级形式——审美联想(知觉想象),审美想象的高级形式——狭义的想象(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
什么是审美理解,审美理解的类别(前提性理解,融入性理解)。
什么是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特点。
审美心理过程:准备阶段、实现阶段。
2、掌握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了解审美心理过程。
第七章自然审美1、自然美和自然审美的形成和发展,自然审美的致用阶段、比德阶段、畅神阶段。
自然美的特征。
自然风光美的类型:未经人类加工改造的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美,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经过人类艺术劳动加工改造的自然风光美。
自然风光美的构成:形状美、色彩美、声响美、流动美、人文景观美。
自然风光美的风格:雄伟、壮阔、险峻、幽深、秀丽、奇特。
自然美的审美指导。
2、理解自然美的形成和发展;了解风光美的三种类型和风光美的构成;掌握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第八章社会审美1、社会美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美的特征与自然美特征的比较。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人的美的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内在美是人的美的主要的决定的方面。
社会生活美:生产劳动美,社会变革美,日常生活美。
社会环境美:社会风尚美,生活环境美。
社会美的审美指导。
2、理解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特征比较;掌握人的美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生活美、社会环境美的构成。
第九章科学审美与技术审美1、科学技术是当代人类审美创造和审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整个审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谐和和冲突。
科学美的本质特征。
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科学技术美的审美指导。
2、了解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的关系,以及科学美、技术美的本质特征。
第十章艺术审美(一)1、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创造,艺术美是一种物态化的审美创造。
参与艺术创造的三要素:客体的对象要素,主体的生命要素,艺术品的形式要素。
艺术美的特征:独特性、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理想性。
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愉悦娱乐功能、启迪认识功能、感化教育功能、调节补偿功能。
艺术美的审美指导:要确立高尚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审美态度;要加强理论修养与知识积累,在艺术实践中增强审美想象能力;要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2、理解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了解艺术美的审美功能;掌握鉴赏艺术美的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1、艺术的分类。
实用艺术的含义和类别,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实用艺术。
造型艺术的含义和类别,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的含义和类别,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的含义和类别,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如何欣赏语言艺术。
2、了解艺术的分类;理解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了解各类艺术的欣赏方法。
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1、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年群体,精神需求大于物质方面的需求,爱美、追求美是必然的。
大学生需要通过美育使自己对美的追求自觉化、深刻化和系统化。
大学生美育的目标是促使人生艺术化、审美化。
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浪漫、易变、独特、强烈。
大学生美育的途径:审美理论学习,审美实践活动。
大学生的形象塑造:青春朝气、修养风度、聪慧高尚。
2、了解大学生审美活动的特征;了解大学生的美育途径。
三、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1、每次课后均布置思考题。
2、主要作业形式:论文。
一般安排一次,要求能把学习的有关内容与审美实践结合,并有理论上的提高。
四、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与评定标准、本课程学习成绩采取考查方式。
课堂测验、作业(小论文)占40%,期末问卷考查占60%。
五、教材及参考书本课程所用教材是由国家教委推荐,仇春霖主编的《大学美育》。
由顾建华等主编的《美学新编》、杨辛主编的《美学原理新编》。
顾建华、张占国主编的《美学与美育词典》为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六、课程各篇章的学时分配《大学美育》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大学为什么要进行美育?2、大学美育的主要任务?3你认为大学应如何进行美育?第二章、美是什么1、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的本质的探讨主要有哪几种观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2、“美是生活”这一观点的进步性、局限性?3、什么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4、为什么说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举例说明。
5、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6、美是怎样从劳动中产生的?有那三条途径?7、什么是真、善?美与真、善的关系?第三章、审美门户1、什么是美的形式?美的形式与一般形式的区别?2、什么是形式美?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主要区别?3、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第四章、审美范畴1、比较优美与崇高在审美特征和形态特征上的不同。
2、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谈谈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功用。
3、什么是悲剧性、喜剧性?4、试举例分析悲剧与喜剧的审美体征。
5、悲剧、喜剧各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6、试举例谈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动能。
7、中国传统的审美范畴主要有哪几种?8、生活丑怎样才能变成艺术美?第五章、审美意识1、审美意识主要特征?你是怎样认识的?2、审美意识有哪些基本形式?3、举例说明审美意识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第六章、审美心理1、审美感知的特性?试举例说明。
2、联想的类型?请举例说明。
3、想象的类型?请举例说明。
4、审美中有无理性因素?审美理解分哪两类?5、为什么说审美情感是美感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6、审美欣赏的实现有哪三个层次?第七章、自然审美1、自然审美的发展经历了那三个阶段?2、自然美有哪些特征?3、自然美有哪些类型?4、试举例说明自然风光美的主要风格。
5、你认为怎样鉴赏自然风光美?第八章、社会审美1、请举例比较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征。
2、社会美有哪些范畴?3、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各包括哪些方面?4、为什么说内在美是人的美的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举例说明。
第九章、科学审美1、科学技术与审美文化有什么关系?2、科学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技术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第十章、艺术审美(一)1、艺术创造的三要素是什么?2、艺术的特征有哪些?3、艺术美的审美功能?4、应如何鉴赏艺术美?第十一章、艺术审美(二)1、艺术如何分类?2、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应如何鉴赏?第十二章、大学生与美育1、什么是当代青年的美?2、大学生应如何追求美?3、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